毛泽东:七律·登庐山原文 翻译 赏析
《七律·登庐山》
作者:毛泽东
原文: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释:
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
2
翻译:
庐山凌空挺拔屹立长江岸边,
在一路青翠中我驱车盘旋登临。
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
暖风吹来了雨滴又洒向江面。
云飘江河之上黄鹤当空高翔,
波涛直下江东腾起袅袅烟雾。
昔日的陶潜也不知去到哪儿了,
桃花源里是否可以躬耕劳动?
赏析:
“跃”二字之中。颌联承接“跃上葱茏”展开,登高望远,似乎世界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冷”是指冷静
庐山为文人荟萃之地,登临歌咏之诗层出不穷,其中佳作迭出,令后人望而却步,岂敢再发吟哦,一试身手。
经验
从容横飘,“一山飞峙大江边”诗句凌空突拔宛若山势挺立,诗意与山意浑然莫辨,双美合而为一齐漾读者心间。诗人一起笔就与过往诗人不同,一来就以独有的大气魄烘托庐山凌空欲飞的英姿。
相伴
接着“冷眼向洋看世界”,诗人直抒胸臆及现实处境,在高山之巅冷漠而不动声色地看着世界上的一切反动派所形成的反华包围圈。这一切都吓不倒诗人,都予以“横眉冷对”,因为诗人之一生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确太多了,但从未被压垮过。就像早年,诗人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所写的那样:“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如今,诗人同样以这样早已化入血液中的井冈山精神再次激励自己,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再度改天换地。
快
典丽,“横
热情壮美。这二句同样是写祖国江山热火朝天的形势。
最后两行使诗歌出现了深刻的寓意。诗人在这里妙用了陶渊明所着《桃花源记》这篇千古传颂的美文。通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桃花源”已附添了许多象征意义,但它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指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这种子虚乌有的社会只有告慰心灵,而在人世间却永远无法见到。
毛主席在这里表面虽是用陶渊明之典说出一句问句,桃花源里到底可不可以耕耘劳作?但实际上是为广大读者留下一个深思的空间。
毛主席是不赞成躲入所谓怡然自乐的桃花园躬耕劳作的。但诗人毛泽东并没有直接否定这一点,而是以一句设问句收了尾,留下诗之余响令读者沉思。读者自会明白诗人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