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原文 翻译 赏析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作者:辛弃疾

东坡事见寄,

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

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

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

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蝨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

人事底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赏析:

南宋光宗绍熙五年,辛弃疾从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任上被弹劾免官,回到江西铅山他的瓢泉新居,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再度闲居生活。这首词就作于闲居瓢泉期间。由词前小序可知,他写这首词是为了答谢赵昌父并兼寄吴子似的。吴子似在此期间曾任铅山县尉。

闲居乡野的辛弃疾,虽然因遭朝中奸臣排挤,报国无门,鸿图难展,心中怨愤,时常寄情山水,托兴诗酒,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积极用世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他身处江湖之远,仍不忘忧国忧民,希望能重新得到重用,得以施展自己的才智,实现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从他的这首《水调歌头》词,我们便可以看出他的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处境。

东坡事”寄作者,并在词中对作者大加赞美。这首词是为答谢赵昌父而作,自然应有回敬之词。赵昌父是江西玉山人,距铅山不远,是词人闲居瓢泉时的好友。他奉祠家居,不求仕进,饮酒作诗,气度不凡,世人以为有陶靖节之风。这里作者以“骖鸾并凤”来赞美他,意思是他德高道深,理应羽化登仙。这里的青山

一再高举的鸿鹄,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接着,词人从梦境中回到现实。词人在梦境里可以纵横驰骋,可是一旦梦觉,回到现实生活中,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怅惘,并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世间不能尽如人意的事情会有那么多呢?这里的“亏全”是以月亮的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主要说的是“亏”的方面。词人在这里以梦境与“梦觉”相对照,揭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同社会现实的矛盾。在这发问中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人事难全的感慨,这发问也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

词的结语“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觉得来得有些突然。前面说的全是梦境以及梦觉后的惆怅,可是结语却一语宕开,表现出“美人娟娟隔秋水”的惋惜之情。但是如果稍加思索,读者也不难明白,这是在前面几层意思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感想。这里的“美人”指他的好友吴子似。这一句表面看来只是对吴子似的思念,实际上主要还是抒发“谁识稼轩心事”的苦闷心情。

这首词在艺术特征上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在思想内容上的重要特征,而以梦幻的形式表现其理想则是浪漫主义传统的创作方法。辛弃疾成功地运用这一传统手法,使其崇高理想在这首词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它跌宕起伏,忽而天上,忽而人世,驰骋奔逸,狂放不羁,洋溢着豪迈的激情。

“骖鸾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