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公刘原文 翻译 赏析

《诗经:公刘》

笃公刘,匪居匪康。

乃埸乃疆,乃积乃仓;

乃裹餱粮,于橐于囊。

思辑用光,弓矢斯张;

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

既庶既繁,既顺乃宣,

而无永叹。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

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

瞻彼溥原,乃陟南冈。

乃觏于京,京师之野。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

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

跄跄济济,俾筵俾几。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

观其流泉。其军三单,

度其隰原。

彻田为粮,度其夕阳。

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止基乃理。

爰众爰有,夹其皇涧。

溯其过涧。

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注释:

笃:诚实忠厚。

2

译文:

忠厚我祖好公刘,不图安康和享受。

划分疆界治田畴,仓里粮食堆得厚,

包起干粮备远游。

大袋小袋都装满,大家团结光荣久。

佩起弓箭执戈矛,盾牌刀斧都拿好,

向着前方开步走。

忠厚我祖好公刘,察看豳地谋虑周。

百姓众多紧跟随,民心归顺舒畅透,

没有叹息不烦忧。

忽登山顶远远望,忽下平原细细瞅。

身上佩带什么宝?

美玉琼瑶般般有,鞘口玉饰光彩柔。

忠厚我祖好公刘,沿着溪泉岸边走,

广阔原野漫凝眸。

登上高冈放眼量,京师美景一望收。

京师四野多肥沃,在此建都美无俦,

快快去把宫室修。

又说又笑喜洋洋,又笑又说乐悠悠。

忠厚我祖好公刘,定都京师立鸿猷。

群臣侍从威仪盛,赴宴入席错觥筹。

宾主依次安排定,先祭猪神求保佑。

圈里抓猪做佳肴,且用瓢儿酌美酒。

酒醉饭饱情绪好,推选公刘为领袖。

忠厚我祖好公刘,又宽又长辟地头,

丈量平原和山丘。

山南山北测一周,勘明水源与水流。

组织军队分三班,勘察低地开深沟,

开荒种粮治田畴。再到西山仔细看,

豳地广大真非旧。

忠厚我祖好公刘,豳地筑宫环境幽。

横渡渭水驾木舟,砺石锻石任取求。

块块基地治理好,民康物阜笑语稠。

皇涧两岸人住下,面向过涧豁远眸。

移民定居人稠密,河之两岸再往就。

赏析:

从事农业生产,此篇写公刘由邰迁豳在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一带

失其职守,自窜于戎狄。不窋生了鞠陶,鞠陶生了公刘。公刘回邰,恢复了后稷所从事的农业,人民逐渐富裕。“乃相土地之宜,而立国于豳之谷焉”见《豳风》朱熹《集传》

诗共六章,每章六句,均以“笃公刘”发端,从这赞叹的语气来看,必是周之后人所作。《诗集传》谓:“旧说召康公以成王将莅政,当戒以民事,故咏公刘之事以告之曰:‘厚者,公刘之于民也!”’若是成王时召康公所作,则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后,可见公刘的故事在周人中已流传好几代,至此时方整理成文。

建立邦国的过程,描画得清清楚楚,仿佛将读者带进远古时代,观看了一幅先民勤劳朴实的生活图景。

他身上佩带着美玉宝石和闪闪发光的刀鞘,登山涉水,亲临第一线,这样具有光辉形象的领导者,自然得到群众的拥护,也自然会得到后世学者的赞扬。

患难与共的关系。诗云:“思辑用光。”又云:“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是说他们思想上团结一致,行动上紧紧相随,人人心情舒畅,没有一个在困难面前唉声叹气。“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诗人用了一组排比句,讴歌了人们在定居以后七嘴八舌

而定经制,以整属其民,上则皆统于君,下则各统于宗。盖古者建国立宗,其事相须。”《诗集传》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