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与垃圾

德国人与垃圾

许多人都称赞德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一切源于德国人常年的环保意识。

德国环保部门规定,生活垃圾必须分类。德国人家里都至少有四五个垃圾桶,分别装生态垃圾(蔬菜叶子、水果皮等)、化学垃圾(废旧电池等)、可回收垃圾(玻璃瓶、废旧纸张等)和普通垃圾(又可分可燃与不可燃两类),这只是粗分类。到了公共垃圾桶,除了把这些垃圾分门别类地装进不同颜色的桶里,还要进一步把不同颜色的玻璃瓶扔进相应的桶里。

这样看来,光是每天倒垃圾,德国人就够累的了。可是,垃圾分类后,可以省下一半费用。这笔钱不光是省到了居民的口袋里,更节约了政府一大笔开支。所以垃圾分类是德国人最基本的环保意识。在马路上常可看到,即使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会认真地把不同颜色的一兜瓶子,一个一个地敲碎扔进玻璃专用桶。据说有个在中国工作过的德国妇女,每年都把她用过的废电池带回德国处理,因为她在中国找不到专门回收废电池的地方。

除了生活垃圾,环卫车还每年4次收集“阻碍家具”,其实就是德国人家里淘汰的旧沙发、衣柜、电器等。这些物件占地方大,只能堆放在街道两旁。有的吸尘器、沙发或双人床,只因为样式过时就被扔了出来。这样的“垃圾”在环卫车到来之前,往往已被穷学生和外国人“回收”走了。

各国政府处理垃圾的费用都非常昂贵。德国8000万人口每年“制造”3000万吨垃圾。用德国人的话来形容:把这些垃圾装在一列火车上,火车头在德国,车尾巴可以到中部非洲。所以德国人想了许多办法来减少垃圾来源。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请您不要用塑料袋购物!(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德国超市每个塑料袋加收15芬尼)而德国汉高公司生产的最新洗涤用品,包装袋也是产品的一部分,可熔化后使用。

德国许多天然湖泊禁止机动船行驶,更没有游人往水中丢弃废物,湖水常年清亮。德国南部地区的国王湖、博爱湖碧波万顷,清澈明净,每一根水草都映照得清清楚楚,湖水竟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但由于“水至清则无鱼”,这些湖中鱼类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造成新的烦恼。

德国之所以常年天蓝水碧、花红草绿,从我做起,从垃圾做起,保护身边的环境,乃是根本之所在。

在中国,垃圾随处可见:优美的风景区、漂亮壮丽的楼房旁,令人触目惊心。即使“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西湖也难见清澈明净。肆虐的沙尘暴,北京人在家还得戴口罩。清澈的水,自由的鱼,莽苍的绿,快活的鸟,白白的云,蓝蓝的天……似乎都在远离我们,多少美好已经被埋葬,成为记忆。为了不再失去,更为了人类自己,我们要为环保尽力!(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