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忠告: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不止一位家长反应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父母讲。”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些事情背着自己,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自己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要和他自己的日记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他们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坏习惯。

这样的家长,习惯了对孩子过于保护和包办一切的教育方式。他们有的人因发现孩子对自己有所保留,竟千方百计的翻看孩子的书信和日记,然后把其中的一些内容当作孩子“错误行为”的证据,拿去指责孩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进一步关闭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渠道,失去了孩子的信任。我认为,家长关心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过度保护、过度干涉,不允许孩子保护自己隐私的做法是不妥的。

人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也是有迹可循的。婴幼儿时期,孩子一切依赖父母,少年时期也许孩子仍把父母当作学习、模仿的第一榜样。但是,进入青春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成年人意识的出现,他们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接触社会和人生,此时,人的隐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

隐私可以是具体得失,也可以是个人理想、观念、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等。隐私权是公民对以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为内容的禁止他人干涉的人格权。对隐私权的重视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懂得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很难想象,如果人们之间没有隐私,社会将是什么样子?那样的社会如何进步?同样,一个人如果总是不恰当地把属于个人的隐私公布与众,这也必然使他无法适应社会生活,造成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也是他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心理年龄滞后的标志。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家长应当高兴对。我的女儿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十分明确的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发现她的变化,我和妻子都很高兴,因为这是她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个毫无保留的在父母和他人面前诉说自己内心的傻丫头是不会成为成熟的人的。当时她用的是我替换下来的写字台,我主动将写字台抽屉的钥匙交给她,让她学会保护自己的秘密。后来,上了初中、高中。她收到一些同学的来信,包括男生的信。我们在教育她如何与男生搞好关系、与异性Jiao往中应注意的问题时,还嘱咐她一定要收好这些信件,不要遗失在外面,免得给自己同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认为尊重孩子的隐私与以保护个人隐私为借口拒绝父母管教、帮助的行为是两回事。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父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教育孩子的权利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