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主人
如果一个8岁的小孩不停的追着你问:“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你会怎么想?
爱迪生的老师就无法忍受这样“愚蠢”的问题,他斥责道:“爱迪生,你故意搞乱,给我滚出去!” 其实爱迪生只是想知道加法的道理,由于追根究底的个性,一个问题未获解答,他就不会继续作下一道题目。不了解他个性的老师,就把他当作是一位“迟钝”的学生,斥责他为“糊涂虫”和“低能儿”。
就这样,在校学习不到三个月,老师便把爱迪生的妈妈叫来,对她说:“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碍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当爱迪生的妈妈拉着他的小手走出校门时,觉得一阵心酸,眼泪不觉掉了下来,但她始终坚信自己的孩子决不是低能儿,她决心用全力教育爱迪生,让他一生有所成就。
这个故事正映证了鲁迅先生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爱迪生的妈妈正是因为坚持这样的信念,才成就了自己的孩子。
这正是我们想和大家分享的“和孩子一起迈向卓越”的第六把金钥匙——
做自己的主人
想想看,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有一次我们应邀去参加一个初三毕业班临近中考的家长会,老师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学生成绩排名,还对个别“差生”点名批评,整个会场内的气氛紧张得令人窒息,家长们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了一大堆东西,临出门的时候每个人都面色凝重。
可想而知,当孩子们在面临“考试升学”这个巨大挑战的时候,家长也在这个问题上大伤脑筋,不免会莽撞的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而孩子也会因为“被要求”而渐渐的形成“为父母而学”“为分数而学”的心理,却忘记学习终究是为自己而学。
令人欣慰的是,家长会后我们和这个班的一位学生聊起来,他说妈妈没有对他说任何责备的话,只问了他一句:“有信心吗?”,但据我们所知,那个男孩的成绩是全年级倒数第一!惊讶之余,我们走访了这位母亲,她说:“我了解我的孩子,他很聪明,只是以前我和他爸工作太忙了,和他沟通得少,没有引导他找到生活的方向,也没教会他控制自己。后来,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去上了一些亲子沟通的课,和他多交流多沟通,用很平等的方式,慢慢的,他就接受了。他长大了,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他知道自己现在的状况,也有决心想要改变,我们做家长的只要支持他就好了,没有必要被学校的压力搞得那么紧张。”
我们为这位母亲的气度所感动,能在“倒数第一”的标签面前泰然自若,坚定的支持他的孩子,相信这个男孩也必将因为父母的信任而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机会,分数赢的是现在,孩子要赢的是未来啊!
一个孩子,从受父母的羽翼保护,到成长为独立自主的过程中,要不断克服自己对外界的恐惧,渐渐摆脱对保护者的依赖感,学会自己的决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负。
在家庭教育中,有几个好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做自己的主人”的观念,其一,鼓励并支持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即使他的决定可能在我们看来并不那么乐观;其二,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决定的事情,无论他做得如何,都不要随意干涉(除非情况有悖原则,如法律和他人的利益);其三,也许孩子所做的事情最后结果很糟糕,但不要随意指责或评论,因为他已经理解了什么叫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其四,除非孩子自己提出来,否则不要随意向他提供支持和帮助,避免依赖感的产生;其五,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庭事务,从帮忙刷碗的小事,到买车买房的大事,让他感觉“我是家里的主人”;最后,鼓励孩子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最终,孩子会长大,会成为社会的主人。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并不那么顺利,因为多数父母会倾向于让孩子“回避弯路”,取捷径而行,努力的为孩子规划人生,但后来却发现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孩子要么变得依赖,毫无判断力,要么变得叛逆,无理的拒绝,直到成年人还无法独立的面对生活。毕竟,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正是那些艰辛坎坷给我们带来最深刻的教育,让我们变得成熟。
所以,什么才是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的?这个问题永远值得我们思考,今天,就让我们收好这“和孩子一起迈向卓越”的第六把金钥匙——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