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乖需家长老师关怀
班上有个男生格外调皮,老师们试过各种方法来教育他,嘴皮磨破了也无济于事。一天,男孩破天荒上课没“闹堂”,上课的老师、铁四院小学书记熊哲锋走上前,摸了摸男生的头,表扬了一番。没想到,原本一脸叛逆的孩子一下子温和了,一连好几天,没有违纪。
这个偶然的发现,让熊哲锋格外兴奋。
日前,他跟一些教师谈到了自己的建议:对于那些难以管教的学生,在教育时摸摸孩子的头。没几天,信息反馈上来了,老师们称,孩子变得听话了、好教了。一名女教师在表扬一名“后进”女生时,当众抱了孩子一下,不想该女生感动得哭了,第二天还主动向老师承认以前犯的错。
熊哲锋随后对部分调皮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不少学生的父母没有抚摸孩子的习惯,农民工家庭更甚。“有时爸妈骂我,他们调头就走,我就觉得心里凉凉的。”学生们说。
一些低年级的孩子表示,经常被父母拥抱,让他们觉得很幸福,而父母没有类似习惯的孩子则表示很渴望被家长拥抱。
而如果老师摸了谁的头、拍了哪个的肩,也会让同学们格外羡慕。
从小没有被父母亲热对待的高年级学生则相反,他们不再愿意接受家长和老师的亲昵,用他们的话说,“有点恶心”。
对此,大学心理学特聘教授尹邓安称,孩子小时,父母的亲昵能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关怀,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更有安全感,更自信。但中国人含蓄,不习惯像外国人那样亲吻、拥抱孩子,这使得不少国人都存在或轻或重的“肌肤饥渴症”:缺少安全感,对人不依赖。现实中,一些年轻的父母也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
对于难以管教的孩子,尹教授建议区别对待: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时,可适当增加肢体接触,摸头、拍肩、握手都行,但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接触就要适度了,太过热情反而会引起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