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小孩情绪问题
到了会走路的时候,孩子的“什么都想自己来做”的意欲便开始萌发出来了。例如,吃饭时想自己吃,可因为还不会用调羹,撒掉的比吃进去的还多,结果会变成用手抓着吃了。不过,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发性,即便是这样也不要去阻止他。
开始表现出自发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话就大发脾气,不是哇哇叫唤,就是倒在地上打滚,或者是乱扔东西。
对于妈妈来说,这是一个很伤脑筋的时期,于是,当孩子想自己一个人做什么时,妈妈很可能就不由分说地训斥道:“不行。”
但是,孩子的这种自己来做的愿望正是意欲在成长的表现。因此,妈妈要了解1岁左右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时候就让他试着做一做。并且,当孩子因达不到自己的想象而又吵又闹时,大人要若无其事地应付过去。
爱发脾气是孩子在1岁前后出现的现象,一旦不如意,便大声哭闹、跺脚、打滚。这种“动肝火”不一定是对着别人,有时候还会冲着自己。
希望别人“那样”,自己想要“这样”--这些欲望过于强烈,而现实又无法满足,这时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乱起来,在情绪上表现出不安定。想睡觉了、肚子饿了、感到累了的时候,一点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发脾气。
有的孩子发起脾气来,喜欢大哭大闹,令家长们束手无策,只得以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而结束。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学会了利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这对孩子良好个性和行为的培养十分不利。
父母之所以感到对发脾气的孩子难以处置,是由于不了解孩子发脾气的不同原因,如果了解了原因,并针对原因来找对策,情况也许就会好得多。
原因之一:为了达到目的。如果得不到某种玩具、食物或外出游玩的机会等,就会通过哭闹来达到目的。孩子这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前有过成功的先例,所以孩子若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坚决制止,绝不姑息。若已形成了习惯,要纠正也不算晚,方法是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坚持到底,对孩子的哭闹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可采取“忽视”的办法,即任其哭闹。孩子有了几次“失败”的经历后,这种习惯会慢慢消失的。
原因之二:逃避责任。孩子犯了错,怕受到父母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其注意力。对这种情况要区别对待:若是孩子无意中犯的错,父母就不必责怪他,告诉他下次注意即可,若是有意犯的错误,则还是要进行批评,让他认识到哭闹并不能逃避责任。
原因之三:吸引父母的注意。有时父母正在忙于别的事时,孩子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也会借故哭闹。这时如果有可能的话,父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孩子玩一会儿。
原因之四:受父母影响。如果父母的脾气本来就不好,孩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此外,父母教育态度不一,一个管教,一个坦护,这会使孩子觉得有了“靠山”,也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就只能要求父母首先从自身做起了。
如何对待脾气不佳的孩子
亚洲医药网
心理学家发现,婴儿出生后三个月就有愤怒的情绪。在此之后,如果经常有使孩子生气的刺激出现时,就很容易让他学会以愤怒方式来换取权利或需求满足的行为。
一般而言,令孩子产生生气刺激的因素如游戏时的争执、欲望受挫、行动干扰被人辱骂、与人打架及父母间激烈的争吵等。
根据研究,除非是父母动辄护骂、针锋相对或脾气暴躁易发怒,否则五岁以后,孩子的情绪应该便会稳定下来。因而,为孩子缔造一个充满温暖、有安全感的环境,对孩子心智的成长有正向的意义。
在处理孩子脾气不佳的问题时,以下几项策略可供参考:
独处与忽视法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可以不必过于理会他,以免增强其非理性行为。让孩子单独面对情境,独自发泄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发泄没有得到预期的注意时,自然会慢慢消弱其行为,而放弃此种毫无意义的发泄方式。
隔离与适度引导
当孩子无法处理自己愤怒的情绪,父母不妨给他几分钟独处的时间,与外界隔离,然后对他说:“只要你觉得不生气了,就可以出来。”让他自己决定何时离开那个孤独的环境。当孩子从孤独的环境出来时,应以鼓励的口气安慰他,例如:还是不生气时的你比较可爱哟;增强孩子良好的行为。
正向的引导
当孩子心中有非理性的欲望或情绪出现时,父母应协助其正常的发泄,如运动、跳舞等方式以转移注意力或发泄精力。在面对孩子脾气不佳时,成人千万不能随着发怒,以免得到负面的效果,无法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引导。
处理孩子“脾气不佳”问题,除了事后的措施,也应事前的预防,其策略如下:
拥有权与自主权
让孩子各自拥有心爱的玩具,如此可以减少孩子因争夺玩具而产生冲突的机会。
放开束缚
避免不必要的约束、矛盾的要求,或指定一些孩子不能胜任的工作。在父母、师长允许的范围内让孩子自由活动,大人不要去干涉。
重视休闲生活
让孩子有充分的休闲活动及空间、足够的睡眠以及规律的生活。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
父母、师长应经常保持冷静、诚恳、慈祥,而且提供孩子一个温暖、和谐、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能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共同出游
家长应利用假日,陪孩子出去散步、踏青。一方面可增进亲子关系,又可使孩子心境更加开朗。
了解原因
适时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利用行为改变技术的消弱及增强,减低发脾气的次数,增加好的表现,使孩子能够更加开朗、优秀。
爱与关怀
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也唯有更多的爱与关怀,才能化解孩子的暴戾之气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