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的白纸涂上最美丽的颜色

口述:张国维博士

整理:赵净艺

一个爱孩子的母亲,她有爱心,只是暂时缺乏技巧。

她见到孩子顽皮,她很心急,比如说:“你不要玩着个杯子!”她想阻止这个行为,但在孩子的角度就反射觉得“我有问题”。每次停止、停止,然后让孩子变得被动,不出声,习惯放弃,再成长过程中继续放弃。孩子玩杯子的能力,跟他长大后找工作一样,如果家长打击了孩子这个能力,他找工作就没有能力。

教小孩就跟开车一个道理,如果你一边踩刹车另一边还使劲加油,会怎么样?不是磨坏了机器,就是车子原地不动,要不然就是喷出废气污染环境,全部是浪费!

教育孩子的时候,一个脚在踩刹车就相当于对孩子说“不准这样,不准那样,不准打妹妹!”。那孩子会想:“不准打妹妹那我做什么好呢?”那么简单的跟他们说:“你爱妹妹好不好?”家长又说:“不准偷东西!”孩子会想:“偷是不是不好呢?什么是偷?”为什么不说:“你乖乖做这里看电视啊。”却说,“不要玩火!”“不玩火?那么火是什么?玩了会怎么样?”孩子的好奇心或许会把家里的房子点着!家长为什么不简单点讲:“去玩玩具啊。”

有些父母太复杂,当他们听完四天的亲子课程就跟我讲,博士,原来世界是这么简单,是我们太复杂了。我的小孩都十六岁了,我应该在他六岁的时候就来,好后悔啊。

很多人都说,孩子这个包袱好重,不生了,不生了,好大压力,担心!其实,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一个缓冲区,有了孩子,父母吵架会少很多。所以说,孩子是个负担吗?还是礼物?要学完才知道。

对这个环境的变化很敏锐,如同你家里摆了个古灵精怪的家具。但如果你把个马桶摆在客厅,是不是很不舒服?再把张床摆进洗手间,又会怎样!这从的角度讲叫“错配”!

教育孩子的行为“错配”,不是“床”有问题,是放的位置有问题。有时候家长觉得很困惑,也很伤心。造成这个现象的到底是孩子还是父母?聪明的父母应该好好思索一番。孩子就像白纸一样干净、漂亮,是谁把颜色放在上面,如果不是父母,不是老师,又是谁可以做到?

让家长明白,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美丽的一面,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留意。拥有而没有留意,跟没有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