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是孩子携带终身的名片 有一个教师家庭,孩子很聪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学生经常会有问题到老师家里请教,出于礼貌,学生们常常跟老师的孩子说说话,但这个孩子很少接话,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学生觉得挺尴尬。学生不明白老师常常教育他们要有礼貌,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提这样的要求呢?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谁好意思向自己的老师提意见呢?这位教师的家庭教育误区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无条件无原则的爱是溺爱 生活场景: 睡觉前,珊珊告诉妈妈,她要吃个小兔子形状的棒棒糖才肯睡,妈妈告诉她家里已经没有了,明天去买。这下珊珊不依不饶了,非要吃了才肯睡,妈妈一再强调家里真的没有了,并答应她天亮了商店一开门就去给她买,可是珊珊说什么也不答应,哭得肝肠寸断。爸爸、外公外婆不得不深夜穿好衣服,沿路一家一家“搜查”24小时营业的店铺,甚至给自己的亲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家有没有这样的棒棒糖,可是都没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自由和规则,你的底线在哪儿? “当儿童获得自由时,他不再听成人的摆布,他依照生命的秩序来发展。他在玩水中变得专注而且安静,虽然他弄得满地是水;在捉迷藏时,他总藏在一个地方,从不试图换个藏身处,你每次在同一个地方发现他时(他很高兴你发现他),他就快乐地哈哈大笑,并不断要重复这个在你看来既愚蠢又毫无意义的游戏……” 这是孙瑞雪老师在她的《爱和自由》一书中的一段话。 的确,与智者对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建立良好亲子依恋关系很重要 婴儿最初的情感依恋对象是妈妈,因为他每天与妈妈朝夕相处,从妈妈的呵护、哺喂和爱抚中,产生最初的对外部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个阶段是妈妈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利于宝宝身心的成长,也有利于他长大后的社会情感发育,使他能对别人充满爱心和信任。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注意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频繁地更换监护人、更换保姆,都可使亲子依恋关系不能正常稳定的建立。有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会情感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平等,你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在教育的范围内,平等应当存在于任何人与他人的关系之间,存在于老师和孩子,孩子与幼儿园(学校),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中,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这是教育的关键。 但是,这样的理念在国内大部分教育机构中,很少被真正实践。 老师:“小朋友记住了,啊,加饭举右手,手掌伸直。方静,你错了,这边是右手!加汤举左手,看着我,握住拳头。这边,握住拳头。吃饭不许讲话,啊!” 老师:“方方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 智力和情绪因素 智力发展出现迟缓,必然导致与其程度相对应的语言发展的迟缓。无论是开始讲话的时间,还是对双字词的使用,以及在语言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比正常儿童慢一步。 大多数情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患者在人际关系方面难以交往,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患儿或许说话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特征常常是缺乏抑扬顿挫的声调,喜欢自言自语,喜欢说回声性语言,很少有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有的患者是心理受到了重大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学琴成功关键在父母 当钢琴王子郎朗、李云迪征服世界乐坛时,他们同时也征服了众多中国年轻家长的心灵。 这两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作为中国年轻一代音乐家里的偶像级代表人物,让中国家长有理由相信:“我的孩子也很有必要拥有一个钢琴童年,就像郎朗一样。” 当代的大多数中国家长其实也是音乐门外汉,他们对音乐的了解更多的是从一些流行歌曲开始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在普通家庭里,实现“音乐之声&rd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亲子关系别向母亲倾斜 某位感情细腻过度的女作家,所写文章多为风花雪月类,她这种多愁善感的癖好也传染给了与之形影相随的儿子。儿子6岁时不敢走夜路,关了灯也不敢睡觉,喜欢积木及“小猫钓鱼”之类女孩子常玩的玩具,喜欢穿绣花衣服。几年后,女作家终于意识到自己有意把儿子从丈夫身边拉开,已经把孩子引入了心理发展的误区。 儿童在某一时期会对母亲产生过多的依恋行为,心理学称之为“恋母情结&rdquo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宝宝乐于接受父母的要求 一般说来,小儿进入3岁就到了第一反抗期。实际上小儿满2岁时,自我意识就发展起来,他想做的事如果家长不答应就表示反抗,常常会听到两岁多的小儿“不”、“不要”、。到了3岁,他们已有了自己的小朋友,有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这种独立行为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一旦想做某件事就表现得非常任性,不愿服从大人的安排。但他们毕竟太小,常常力不从心,有时不仅没把事情做好还损坏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蒙冤的“小偷儿” 放学了,几个伙伴又玩起了“魔板”。芳芳是头一次看同学玩,等伙伴们玩够了去跳皮筋时,她便一个人玩入了迷,可怎么弄也对不好图案。该吃饭了,但她正在瘾头上,就把魔板带了回家,当时伙伴们谁也没注意。第二天放学后,几个伙伴又说玩魔板,有个小家伙却说:“我的魔板丢了。” 大家正在找,芳芳跑来了:“哎!我终于会玩魔板了。”说着拿出昨天带回家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能给孩子的三样东西 在我遇见乔治·布什之前,我的父亲马文·皮尔斯是我认识的人当中最聪明的人。我崇拜他。直到现在,当我回想起我作为第一夫人在全世界遇见的所有的人时,我想不起还有谁能与他的聪明才智相媲美。他经常开怀大笑,我认为这正是人们那么喜欢他的原因。他的微笑,他的小笑话,给每个人都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他一生中甚至总带一点孩子气。我记得我们一家围坐在餐桌旁,父亲在他那盘捣碎的土豆泥里掏一个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你能为孩子的学习做些什么 陪伴孩子,帮助他学习成长,而不是替他学习成长! 曾经有个非常灵巧又聪明的孩子,她在平时的表现就极为突出,考试前她告诉我:"老师,这是我们第三次月考,我一定可以拿100分的!"结果考完试,我问她为什么没考100分,是不是太粗心了?没想到她竟懊恼地说:"是因为我妈妈没复习到那一题,所以我只考了98分!" 我也曾经碰过几位妈妈,她们忧心忡忡地告诉我:"每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情绪变成无形资产 最近,南开大学为全校学生开设选修课程——“情绪管理”,教学生练“心理瑜伽”。开设这样的公共选修课在本市高校中尚属首例。很多学生都表示对这门课感兴趣,报名相当火爆,特别是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四学生报名选修者最多。 当今,“郁闷”似乎成了风靡大学校园的时髦词汇,大学生自杀事件和恶性伤人事件也成为社会难题,许多人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心灵暴力比身体伤害更可怕 对孩子的“心灵暴力”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而又未引起重视的问题。它是指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身体伤害以外的暴力行为。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发现不少孩子都曾受到过各种形式的心灵暴力,致使很多青少年无端端地生活在自卑和焦虑中。那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常见的心灵暴力行为有哪些呢? 威胁恐吓孩子。用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时常常采用的一种错误方法。家长往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多一点亲身体验:让孩子更勇敢 【生活镜像】下雨了,妈妈给4岁的明明穿上雨衣,送他去幼儿园。明明高兴地跑在前面,忽然他发出一声尖叫,小脸吓得煞白,站在那里不敢动弹。妈妈跑过去一看,原来路上有条蚯蚓。妈妈在蚯蚓跟前蹲下,对明明说:“蚯蚓是益虫,不会伤害人,来,你碰碰看。”明明连连摆手说:“不要,我害怕!”妈妈用手指轻轻碰了一下蚯蚓,说:“不用怕,妈妈都敢碰,你是男子汉,还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中国孩子创造力世界倒数第五 什么束缚了想象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青少年时期,创造力更多地体现为想象力。创造力的匮乏,无异想象力的匮乏。 那么,究竟是什么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拖了“第一”的后腿呢?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有无和强弱,固然需要相当的知识水平为基础,但“想象力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走多远重点在父母 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孩子,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在教,这就是“潜教育”,一种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经过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 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优秀父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的屁股莫乱打 人们常说:“不打不成人,黄荆棍下出好人。”父母在体罚孩子时,总认为自己是在纠正孩子与社会不相容的错误行为,希望能将他们重新引到正道上来。但是,父母看到的只是短期的效果,即体罚所期望达到的效果。父母们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自食苦果的行为。儿童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在1~3岁时经常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易变得虚伪,冷酷,多事,擅长说谎,有暴力倾向;这些行为会在体罚后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开始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爸妈真的不喜欢我吗? 自从在班中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每天开信箱成了我的固定工作了。一天,我打开信箱,发现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封来信,信封上潦草的铅笔字迹很深,似乎用了很大的劲。会是谁写的呢?好奇心使我很快打开了信。看后我大吃一惊!信是这样写的: 知心姐姐: 我是不是一个让人很讨厌的人?为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弟弟而不喜欢我?我真恨他们!!!!!! 一个伤心的人:小莲 小莲,今年11岁,她可是我们班上最听话的女孩。瘦瘦的个子,黑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不要让宝宝“以暴制暴” 宝宝快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最担心的不仅仅是他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是否强,还担心自己的宝宝会不会受人欺负,或者欺负别的小朋友。 被人欺:“受气包”家外受气,家里受冷遇 男孩六斤3岁了,个子很小,脑袋特别大,脖子很细,说话很缓慢。那天,六斤正玩一辆新玩具车,邻家的迪迪看见了,跑过来想跟六斤一起玩。六斤不让玩,迪迪上去就给了六斤一巴掌,六斤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妈妈听见六斤的哭声,赶紧招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