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自由的理解 我们在十多年的倡导和推行爱与自由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深刻而强烈的体验。这就是,当我们说到爱的时候,人人都能知道爱带给我们什么,因为它是那么的明显。如果我们的心是富有爱意的,对方立刻能够感知到;但是,当我对你说,我要把自由给你的时候,你是没有感觉的,这似乎是一个更高层面的需求。在这样的高层面的需求中,我们要去理解这个东西,可能会有一点点难度,所以经常有人要采访我的时候,就会说“孙老师你给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正确对待儿童的恐惧心理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会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如怕动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甚至对代表某些事物的词语也会发生恐惧。不少孩子看见医生或接受注射时,也会产生恐惧反应。恐惧反应可表现为惊慌、惊叫,退缩、痛苦、求救,甚至逃避或对抗,这在孩子接受医疗时(如注射药物)表现最为典型。儿童恐惧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增速,表情紧张,瞳孔扩大,手抖,严重者可呈现紧张惊恐状态,面色苍白,肢体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教育中最普遍的五问题 如今,依赖于父母实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个性、学习背景、成长经验、就业状况和生活压力,使得一些父母无法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 一、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些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农民、农民工、未就业人员和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水平低下,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有的父母婚姻异常,单亲、重组、隔代抚养和旁亲监护抚养孩子的数量加大;还有的父母因个性、收入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我的家庭关系 每当夜幕拉开的时候,看着与星光争辉的五彩灯光,脑海里总冒出一句话:每个窗帘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是的,面对风夜无痕班主发的帖子,让我思绪万千,一个家庭经历了无数的日日夜夜,这里面有多少欢乐愉悦,有多少伤心郁闷,有多少开心的笑,又有多少悲伤地泪…… 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我崇拜的对象。想想现在的孩子,喜欢崇拜歌星、影星、明星,而我生长的年代,却没有这么多星可以崇拜,但母亲却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教育谨防“心灵施暴” “心灵施暴”一词是近几年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比起“体罚”一词来,人们对它可能会陌生得多,不过人们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不陌生。 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有什么两样。 ……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怎样防止孩子过度自责 孩子过度自责会极大地压抑他们的发展能力,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扑灭他们天真的天性,降低自尊和自信,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上长期的不平衡状态可能会造成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伤害。 发现孩子过度自责,家长应该立即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立即中止各种偏激的、有背情理的高标准、严要求。目前有太多的家长把自己童年期的失落和成年期的失意,转化成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孩子来负责弥补父母的不足,这是不公平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长大成人 高三的压力 我今年十八岁,正在上高三。每天压力非常大,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里都让我觉得很累,我觉得爸妈一点都不理解我,他们总以为我没努力学习,没有紧迫感,总用他们的思维管我。我对此烦死了,可又都是我的父母,没有办法说,只能忍着。有时忍不住说两句,他们就说我大了,不服管了,等他们老了,还养不养活他们呀之类的话。我觉得莫名其妙,怎么会牵涉上这个呢,难道我为自己解释一下就是不孝顺吗?我真不明白他们怎么想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小男孩的恋母情节 奔奔儿上幼儿园已经3周多了,可自从上幼儿园后他就变的特别依赖我,什么事都要妈妈,而且在家也成了我的小尾巴。也许是因为每天爸爸抱他出门去幼儿园,他现在对爸爸也不亲了,以前爸爸虽然也忙,陪他的时间同样不多,可他一见到爸爸依然会分兴奋,可现在他当着爸爸面,明确的告诉爸爸“我和妈妈好!”(以前他总是喜欢爸爸妈妈)我觉得3岁的男孩应该多和爸爸玩,老和妈妈粘在一起,会不会对他的性格有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控制大小便会导致儿童的心理障碍 很多孩子送到幼儿园的头两个月,大小便持续性地无法控制,严重者有时一天要尿4次裤子,大便也会往裤子上拉。许多家长非常恼火地说:“怎么搞的,已经改正过来了,现在又开始了。”面对家长的焦急和孩子的情况,我在想,是老师工作没有做好,还是另有原因? 有一天晶晶(3岁)哭着从教室里走出来,我抱起她问怎么了,孩子只是不停地哭,面无表情,也不回答。我把她抱进教室,老师接过晶晶说:&ldqu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给任性孩子家长开的药方 孩子任性的确很常见,但孩子的任性并非天生,很大程度是由于家长教育不当引起的。 顺从与独立 孩子在两岁左右,一般都比较顺从,父母说什么就做什么;父母说这些东西不准碰,他就不碰。这样的孩子常会受到父母、亲友的赞扬:“这孩子真听话。”接近三岁时,父母就感到孩子开始变了,变得不那么“听话”了。殊不知,此时正是孩子形成独立性的开始,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变化,并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两极”学生更易患心病 一项对中国五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发现,5.2%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77.9%的中学生存在轻度的不良反应。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接受咨询中发现,“两极”(成绩优秀和成绩较差)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案例: 小刚是一名成绩优异的高中生,父母对他寄予了无限希望,可是最近,他总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警惕孩子的 “孔雀心态” 周末,孙女士带女儿到公园玩,正好遇到同事也带孩子出来玩。于是两家合一家,其乐融融。只是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就闹起了矛盾,原来两个孩子都在大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孙女士顺口夸同事的孩子“演得比我女儿还棒呢”,女儿听到这话马上就不高兴了,要求回家不玩了,到最后竟哭闹起来,弄得孙女士十分尴尬。 现象分析 这不是个例。根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现在的独生子女,约有30%的孩子有爱慕虚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童年的旅程不单单是赛跑 在一些家长看来,好的早期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各类专业培训机构。钢琴、珠心算 、英语、识字,是最受家长欢迎的早教项目,这些项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教育效果明显,家长们很容易因此获得鼓励,于是一传十、十传百 ,越来越多的家长“随波逐流”。 早期教育不应只看结果,而忽视孩子学习过程的感悟和体验。以孩子学习钢琴为例,良好的早期教育应着眼于孩子对音乐的感悟及音乐素养的培养,如果只关注弹琴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依恋,宝宝幸福的基石 在和煦的夕阳里,绿油油的草坪旁边,悠闲散步的人群中,母亲怀抱中可爱的小宝宝甜甜地笑着,看着周围新奇的世界。这情景让周围的人觉得无比温馨,母亲就像宝宝的“安全岛”,宝宝在其中安详地、毫不恐惧地感受着、探索着陌生的环境和未来。 母亲的宽广胸怀是孩子永远的依恋。这里所说的依恋是一种情感联系,确切的定义,亲子依恋是孩子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 宝宝从出生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给孩子的最佳礼物:自尊 很多孩子知道,虽然父母是爱他们的,但未必尊重他们,比如,当孩子与客人攀谈时,您可能会命令他不要“多嘴”,或者代他表达某种意思,甚至嘲笑他的“幼稚”和“愚蠢”……这些不明智的举动无疑会极大地损伤孩子们的自尊心。 您应该带领孩子多做一些“平等”的活动,让孩子们得到这么一个信息,在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学生应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魔镜啊魔镜,谁是这世上最美丽的女子?”白雪公主的故事里,恶毒的王后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个问题。“既生瑜何生亮?”喜欢攀比的人多半要发出这样的感慨,于是原本就艰难的考研路上无端地多了些自己制造的障碍。攀比不是罪过,但攀比心太强,必定烦恼丛生。跨考论坛的心理咨询师们关注考研学子的内心世界,特将一些典型的实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帮助执着的考研学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创造个讲理的可爱家庭 记得儿子最初上小学的时候,通常是在家里带午饭的。有天他要去5元钱,没像别的同学那样买学校做的盒饭,放学时,我去接他,见他远远地盯着,趁我不注意将一包东西丢进垃圾箱,我装作不经意地检查他丢的东西,那是一塑料袋的方便面。回家后,我火了,买那么多,还要扔掉,并想背着家长。开始,他承认了错误似的低头站着。后来,儿子哇的一声哭了,大喊着:你不讲理!伤心得一塌糊涂。后来,我了解,他去食堂不知怎么办,又不好意思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教育的最佳期不能错过 人的一生中,接受教育的最佳期是在什么时候?心理学家平特纳(R.Pintnes)研究认为,“初生到五岁是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也是教育的最佳期。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五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80%。”这些都说明五岁前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佳期。 据研究,孩子的某些能力发展是有时间性的,在某一特定时期,孩子对某种能力的发展或学习某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 开朗乐观既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性格。调查显示,开朗乐观的人不仅较为健康(其癌症患率明显低于悲观抑郁者),而且婚姻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较易获得成功。美国的儿童教育专家提出了如下合理化建议: 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改善暴躁行为的最佳年龄 在香港一个处理儿童暴躁行为的研讨会上,学者、教育界人士、社工和家长经过探讨,认为儿童暴躁行为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因素造成的。与会者均认为,加强家、校合作及社会关注可有效改善甚至避免儿童暴躁的行为。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博士研究生冯丽姝表示,改善儿童的暴躁行为最好在10岁以前,否则当儿童过渡为青少年时,朋辈间的影响会令这种行为加剧。她说,若儿童经常有抗拒顶嘴、情绪突变、欺负他人、破坏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