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孩子的三个心理问题 12岁的女孩小雨就读于南岗区某重点中学,她长得漂亮且能歌善舞,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她父亲两年前有外遇后离婚,小雨跟着妈妈住到姥姥家。虽然衣食无忧,她却失去了从前的欢乐。她从不跟同学和老师说父母离婚的事,也不愿意同大家一起谈笑,变得越来越沉默,学习成绩随之下降。妈妈带她到医院检查,得知小雨患上了轻度自闭症。 翻开团市委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心理辅导资料,多数有“心病”的孩子是生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今的孩子可真独 周末陪着儿子铁头到亲子园上课,那堂课的最后一个活动项目是所有的小朋友一起玩儿一个“过桥”的游戏,让孩子们排队从一个半圆的小桥上依次走过去,目的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 正当所有的孩子在家长的搀扶下饶有兴趣地“过桥”,班上的杨敬邦开始声嘶力竭地大哭大闹,说:“这是我的,我来玩!不让他们玩!”说着跑了过来,甚至想把地上的小桥扛到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我的儿子没有童年 儿子刚出生,老公考上师范了,儿子一周岁,我考上师范了。儿子从此和奶奶待在一起。儿子很懂事,从小就会察言观色。我们经常把幼小的他当成大人看待,凭着主观意愿让儿子做事。儿子虽然不愿意,却也不敢违背。 我的儿子没有童年。他刚刚五岁,我们便开始“早期”教育。电视台有个栏目《小学生说英语》,我就让儿子学说英语。他一脸不高兴,撅着小嘴坐在电视机前,大泪小泪地流着,用含混不清的语调说着中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表扬孩子要基于实际表现 虚假表扬让孩子上瘾,导致自负自大甚至考试作弊 最近几年,美国少年儿童的学业成绩和道德水准出现了滑坡,因此美国人在反省自己的教育体制和育儿文化,认为父母虚假和过度的表扬造成了孩子们夸大的自我,衍生出种种问题。 自尊自信不是幻想 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杰克·C·维斯特曼博士等在《少年儿童心理完全傻瓜指南》一书中指出,自尊与自信是对自己的良好评价,但必须建立在外部现实的成就以及与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善良,究其本意,应该如何 爸爸妈妈带宝宝去购物广场,广场前,有一老叟盘坐于地,拉二胡。合肥的腊月分外寒冷,宝宝被包裹得像个圣诞礼物,而老爷爷却在寒风呼号中伸着老树枝桠般的粗糙手指在一把破琴上吱吱钮钮。老人面前的地上扔个破烂饭盆,里面稀稀落落散着几个硬币。 说真话,他的琴声远不如我脑海中的瞎子阿炳那样的艺人精湛动听,简单一支小曲也完成得勉强,不提五音乐律,更不说余音绕梁。可我低头看看他盆中的硬币,估计到夜也就够一碗寡面。 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尊重 成长故事 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是讲学习,到了家里爸妈继续给他谈学习,没有别的可谈,孩子的压力无形加大,孩子能不烦吗?孩子的烦恼做家长的又知道多少呢? 朋友小萍的儿子今年上高一了,她说儿子性格今年变化很大,变得让她接受不了。 小萍儿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里,不愿意跟任何人说话,总是一个人躲在他的卧室里,紧闭着大门。儿子情绪多变,他常常会为小小的失意而变得抑郁消沉。今年以来儿子没怎么跟他爸爸说过话,是因为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9个沟通秘诀打开孩子的心扉 你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原本是关心孩子,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你不随着孩子的成长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你就很难打开孩子的心扉。 谈话方式随孩子成长变化 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而我们再来看看诸多父母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你给孩子的家够安全吗? 面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我们时常处在自己的情绪里而不自知,愤怒、沮丧、紧张等,各种情绪在袭击和控制我们;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我们内心深处隐隐涌动着不安;面对孩子,我们有时把他捧在手心都怕化了,有时却不能自控地对孩子大发雷霆……这就是我们的生命状态,我们的现实生活。 我们不知道的是,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在经受着怎样的心理变化。孩子完全不能知晓我们成人的世界是怎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恋物情节:幼儿心理探秘 军军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他在幼儿园上中班。妈妈最近发现他喜欢偷偷地藏一些小东西,比如几个彩色别针、塑料恐龙之类的,都是家里的小文具或者玩具。妈妈起初也没有在意,可前天晚上,妈妈发现军军的枕头下面又藏了小饼干。这种饼干其实也并不是军军特别爱吃的零食,妈妈想不通他为什么要宝贝似的藏在枕头底下。天气越来越热了,藏点小玩具什么的也罢了,藏小食品可不卫生。妈妈把军军的小饼干拿出来并告诉他以后不要藏东西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长如何面对早熟的孩子 13岁的一天,女儿的初潮来了。她很平静地问我要钱买卫生巾。我感叹,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懂。但我还是要尽一个母亲的责任:“你知道吗?初潮代表一个女孩子长大了。即使她的年龄还很小,但她的身体已具备了能够怀孕的机能。”女儿笑了:“我早知道了,我们老师讲过。” 面对早熟的孩子,我得另辟蹊径。没几天,报纸上有一条本地新闻:一个14岁的女孩在医院生下了不足4斤的孩子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莫让你的宝宝“皮肤饥饿” 美国儿童健康顾问多萨利·莱切斯克指出,人有一种饥饿,天生存在而又鲜为人知,这种饥饿就是人对抚摸的需求。确切地说,这是一种“皮肤饥饿”。 科学研究显示,所有温血动物一生下来就有被触摸的需求。如果这种需求遭到忽视,就会丧失欲望,导致生长迟缓、智力低下,并产生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模式。 莱切斯克指出,常在亲人怀抱中的婴幼儿,能感受到与亲人紧密相连的安全感,因而啼哭少,睡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专家提醒:孩子磨蹭不是懒或有“隐形多动症” 开学了,不少家长开始发愁,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总是心不在焉,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而我那7岁的小孩也不例外。我想了解一下,这是智力问题吗?需要就医吗?如何纠正?怎样让小孩子和大人一样对时间有紧迫感?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孩子都有做事心不在焉,磨磨蹭蹭的现象。这可能是他们面对学校压力、家长压力的一个正常反应,也可能是多动症、学习能力障碍的表现。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副主任、儿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吃点亏 “妈妈,表妹看到我的玩具很漂亮,非要抢我的玩具……”这样的话语,在过年的时候经常听到。 过年总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难得一见的表兄妹们,总是会玩得特别开心,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经常会为了一个玩具吵闹、争执,而现在家家都是一个宝贝,全家人都是捧在手心里,生怕孩子受委屈了,孩子一有委屈就只有向父母求助,变成朋友眼中的“告状王”,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怎样才能教宝宝不认生? Q:我家宝宝6个月,已经开始认生了,见到来家里串门的朋友或是去一个不常去的地方就哭,有时候我们说话声音大了他也会被吓哭,请问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他渡过这个阶段。 A:两三个月的孩子不认生,因为他还没有很好的记忆,他记住熟人了才会开始认生。这是基于他记忆能力的一个发展出现的现象,非常正常。6、7个月左右正好是孩子认生非常厉害的一个时期,这个时候父母要让他有安全感,比如见生人一定要有父母在,可以由熟悉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分析宝宝好奇的破坏力 玻璃门敲裂了;玻璃餐桌打破了;盘碗摔到了地上……好奇;好奇;还是好奇,原来好奇也具有这样强大的破坏力。然而,当我付出多一点时间,多一点了解,就会发现,孩子“破坏”行为的正面解释可以是锲而不舍的好学精神、丰富的思想以及敏锐的观察力。 牛儿在一岁零四个月前,将家里能打破的东西都打破了。从厨房到卫生间,从阳台到书房,从客厅到卧室,几乎是斩尽杀绝,绝无漏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专家解析孩子的“人来疯” 一位读者来信诉说自己的苦恼,五岁的孩子和家人在家时乖巧听话,但一来客人或者到了公共场所,他就会像脱了缰的小野马,大吵大闹撒娇耍赖,有时使大人们感到很尴尬。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人来疯”? 在某外企工作的苏女士认为,客人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新鲜刺激,容易引起孩子的兴奋。尤其现在的家庭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长辈们对孩子爱怜倍加,各种要求总是设法满足,对孩子表现自己的行为较多放任,问题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怎样让你和孩子心有灵犀 一、平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教育男孩的十三个关键问题 教育男孩的十三个关键问题,揭示了男孩从孩童向男人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的所有最关键的问题,为家长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经验,是千万父母必读的育子指南,更是可以让无数平凡男孩走向优秀和杰出的“桥梁”。 关键一:为什么培养男孩要戒除急功近利的心态? 因为男孩在将来要承担比女孩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父母往往对男孩寄予了更大的希望,投放了更多的关注,但是,这样也很容易让男孩产生心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帮助宝宝认识自我的方法 针对不同时期的宝宝,妈妈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及互动方式来帮助宝宝认识自我, 1~2岁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起步 时刻保持积极地反应 1岁是宝宝建立自我认识的起步期。这个时期里,宝宝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区分自我和他人、并且在小脑袋里勾勒出一个初步的自我形象中。这个时候的宝宝就像一面镜子,爸爸妈妈对他们行为的反应尤为重要,爸爸妈妈要对宝宝行为变化做出积极反应,让宝宝形成人——我的反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别老对孩子说“不要你了” “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甚至有的家长还故意藏起来,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种行为后,妈妈才出现在孩子面前。然而,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甚至不亚于对孩子体罚。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假装遗弃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他的养育者,这种依恋关系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