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过度期望”造成孩子畸形压力 宝宝爬行班、亲子班、芭蕾课、奥数课……目前,社会上针对儿童“早期教育”开设的培训班和课程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专家认为,这些都源于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过度期望”,会给儿童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畸形压力,应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成长空间。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丁宗一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超越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宝“对着干”最需要尊重 《岭南少年报·现代育儿周刊》访问中国学院创始人,亲子专家,国际学院授证导师黄启团。 宝宝不让喂饭了,宝宝很久都没黏着父母了,宝宝非要出去玩泥巴……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知道与父母“对着干”了。有年轻的父母,还会因此发愁,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有了“叛逆期”吗?心理专家分析,幼儿的反抗并不是叛逆期,而是他们自主意识萌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新生儿太乖警惕智力低下 有些新生儿活动少,面部缺乏表情,很少哭闹,家长认为孩子很“乖”。殊不知孩子在“乖”的假象下,可能隐伏着智力低下的疾病。年轻父母可以按照以下几点观察新生儿的情况: 不会笑或很晚才会笑正常孩子2个月左右就会笑,4个月时能放声大笑。假如不会笑或很晚才会笑则是智力低下的信号。 眼睛功能发育不全一般来说1个月的孩子就会用眼睛注意周围环境,再大一点就会转动眼球,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妙招有助宝宝的智力成长 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有的活泼机灵,热情好动,善于学习和模仿;有的羞怯胆小,缺乏探索精神,接受和掌握新事物、新技能较慢。产生这些差别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给宝宝进行了计划周密、方法得当的早期智力开发教育。 我们有幸请有着二十余年幼教经验的园长给父母们介绍婴儿智力开发的五个基本要素。 ●妈妈摸一摸,宝宝笑一笑 抚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拥抱,对婴幼儿来说更为必要。不仅能开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五种心理障碍困扰残疾儿 目前我国约有残疾儿童600万。残疾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导致一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卑心理 表现为不能正视自己的生理残疾。认为自己总比健全儿童矮一截,遇事常缩手缩脚,缺乏竞争的勇气,对未来丧失信心,有些残疾儿童更是自暴自弃,不思奋发。 孤僻心理 由于生理缺陷,而游离于普通儿童之外,喜欢独处,只爱与同类残疾儿童交往。 多疑心理 常常表现为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仅依据感性认识和事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杰克逊的童年缺失影响一生 迈克尔·杰克逊,那位全球乐坛上最闪耀的明星的人生快乐吗? 众所周知,他不快乐!他的种种怪异行为,让他成为被世人误解最深的人;他自己也说:“我是人世间最孤独的人”。 为何会如此?心理学家认为,破碎的人生,可以从破碎的童年中找到答案。 杰克逊的不快乐,对那些渴望培养出天才的父母,有何警示意义? 一、 杰克逊的童年缺失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基本需要分5个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怎样告诉孩子黑夜并不可怕 假如父母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学龄前儿童中有很多孩子会害怕黑暗,害怕孤独,害怕所有未知的、想像中的事物。这就是儿童的恐惧心理。 恐惧是我们面临真实的或想像中的危险时所体会到的情感。 据观察,5个月大的婴儿就有了对物质环境的恐惧,随后又害怕突然的响声和快速的运动,7~8个月的婴儿出现了对陌生人、陌生婴儿的恐惧,害怕母亲离开。 随着成长,学龄前儿童已经能够对已知事物形成意象,在此基础上,他们也能对未知事物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宝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近期,晨报少儿信箱收到很多家长关于孩子多动问题的咨询,家长普遍感到困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课根本就不用心听,如果这样下去,将来学习跟不上怎么办?据此,笔者采摘了两类常见的问题宝宝故事,探讨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问题宝宝故事一] 宝宝在幼儿园里坐不住怎么办? 老师说然然上课的时候总是坐不住,爱在教室里乱跑。妈妈问然然:“为什么要在教室跑来跑去? ”然然回答说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黏人是顺从还是拒绝?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女儿越来越黏人了。我上哪儿,她跟哪儿。屋子才那么大一点,可她像尾巴一样,总是黏在你身后,有时还非要你抱她。”看到女儿这么黏自己,周女士一开始确实有点小得意:女儿肯定是喜欢她才这样黏她。然而,时间一长,周女士又烦恼了:孩子如此黏人,不会影响独立性吧?专家提醒—— 15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随意宠他 “有人认为,孩子黏人是因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不要强行纠正孩子吮指行为 1. 许多家长从各种途径了解到孩子经常地吮吸手指会有许多害处 孩子经常吮吸手指会影响其牙齿的生长,过多地吮吸手指会造成牙齿咬合不正,且伤及下巴肌肉及颚骨,也易造成细菌感染;同时,孩子吮吸手指常会遭到小朋友的耻笑,引发他的害羞、焦虑;再者,经常吮吸手指,总是把手放在口中,可影响手指肌肉发育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从而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有一定的影响。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当孩子6个月后,特别是3、4岁后,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通过眼神了解宝宝心思 宝宝语言不完善的时候,家长们总是通过不停的猜测,来满足宝宝的要求,其实通过小宝贝的眼神,家长们也能掌握宝宝的心思哦。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看看宝宝的心里都想着什么? 1。孩子眼睛发亮,出现兴奋的光芒,说明孩子明白了道理,找到了答案。这时,不管孩子的答案正确与否,父母应夸奖他,然后给予讲解。 2。孩子目光迟钝,左顾右盼,是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就事情做分析。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婴儿不会爬先学走并非好事 宝宝没有经历爬行而直接学习走路并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虽然这不会对他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但有可能在宝宝上学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协调能力差等问题。事实上爬行是所有动作的基础,让婴儿爬行几个月是有许多好处的: *婴儿利用四肢爬行时,因为他的颈部需要抬高,并且还会左右转动,这样对颈部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婴儿爬行时用手支撑身体重量,而手腕的力量,对宝宝以后拿汤匙吃饭很有益处。 *在婴儿爬行的过程中,更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培养宝宝自理的特别提案 宝宝自理特别提案 吃饭、穿衣、如厕、洗漱、收拾玩具…… 对这些生活琐事,宝宝能不能得心应手,是衡量其自理能力是否达标的一把“重要尺子”,这绝不是认字、背诗、弹琴、画画所能代替的。 对小宝宝来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也是一门必修课—— 午睡后,小朋友们开始自己穿衣服,果果一手抓着衣服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为什么智商高的孩子朋友少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专家鲁杰认为,高智商的宝宝往往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别强,比如认字、背单词或是算术,也习惯往宝宝强的方面教他。这样就走入了一个误区,使得孩子这个年龄应该会的反而不会,因此很容易出现社交能力差、不合群、自理能力差、动作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此外,高智商孩子对成就感需求特别强,因此稍有挫折就会大发脾气,情绪不稳定。 针对这几种情况,父母不能只看到孩子高智商的一面,而忽略其他方面。这就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性格 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身内在的动力与外界环境构成一系列的矛盾,对各种矛盾如何解决的反映表现为个人的性格。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一旦形成之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有一定的可塑性。 儿童性格特征分5个时期 1、信赖——不信赖(婴儿期):此期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可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可能出现情绪问题; 2、自主感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被关在门外的孩子——爱,不是驯服的工具 晚上8点多,窗外传来孩子的哭声,清脆嘹亮,听上去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撕心裂肺地叫喊:妈妈,开门!妈妈,开门!我一下子被吸引住,猜测:1、小孩子被大人独自留在家里(准备拨打110);2、门不小心关掉了,妈妈找不到钥匙;3、孩子不听话,被妈妈关在门外。一会儿后,听到了妈妈严历的声音,模糊不清,小女孩停止哭喊,非常大声的与妈妈对答,也许小女孩仍在坚持自己的主张,因此妈妈再一次关上了门!小女孩又一次惊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你家宝贝“好动手”吗? 在咨询工作中,有一些父母说孩子爱打人,经常抢别人的玩具,有时还会咬人。他们怕孩子长大后攻击性强,有暴力倾向,不知该怎么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应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跟如何看待和理解它有关。有人认为这是攻击性行为,可是经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从行为的原因、表现、过程来看,他们的这些行为与年龄稍大的儿童的攻击行为或者偏差行为有所不同。他们打人却不带任何敌对的意图,一个孩子伸手去抢另一个孩子手里的玩具,只因为他想要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三亲孩子” 一位做单亲妈妈的朋友,说她女儿在学校被老师当作是单亲孩子时,孩子理直气壮地跟老师纠正说:“我不是单亲,我是三亲孩子。” 由于朋友是个温良贤淑、冰雪聪明的女人,包括跟前夫离婚都是平静协议完成的,所以孩子不感觉自己是风暴中心,反而在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分别出生后,倍加爱护他们:“因为我是爸爸第一个孩子,得到过100%的爱,大弟生下来后,他只有得到50%了,小弟更少,平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交往中的孩子吃亏也是福 俗话说“吃亏是福”,成年人往往会宽容大度地牺牲个人某方面的利益以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人际关系的协调。对宝宝来说,也经常会面临“吃亏”的情形,如被小伙伴打了,食物和玩具被抢了。在宝宝“吃亏”问题上,你会如何对待呢? 何为“大亏”、“小亏”,每个人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宝宝被小朋友打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欺骗教育要不要 有意见认为,欺骗教育要看小孩子的年龄而决定,最好让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良好的“教育”是幸福生活的保证。然而社会环境总在变迁,所以,“适合的教育”似乎必须“与时俱进”。近日有家长创新出了“欺骗教育”,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专家的关注。 现象实录 以故意欺骗行为教育孩子 “火辣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