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信 任 班上来了个2岁半的小男孩,名字叫“小浪底”。他长得很恬静,再加上这么个不一般的名字,我忍不住格外关注他。 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小浪底”刚来的几天里总是哭,特别是早晨妈妈离院时,他撕心裂肺的哭声总让妈妈一步三回头。妈妈走后,他能逐渐恢复平静,但除了让老师抱外,拒绝与任何人交谈。 我试图接近他。在任伺一个能见到他的机会都向他微笑。渐渐地,他也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这个年龄的女儿有点怪 我家有女,今年十五岁,是北京二中的初三小女生。 甭言小,女儿已亭亭玉立,个头比我还高了。往她妈妈我的身后一站,已从过去的“小尾巴”,俨然成为左膀右臂。比起小时候的懵懂、顽皮、胡吃浑玩,她今天已变得沉稳、踏实、不急不躁,有时甚至相当“成熟”,对许多事情有了她自己的主见。经常猛不丁的,她会在美伊关系、印巴关系、朝韩关系以及世界各国社会制度的比较等等重大问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太任性是家长的问题 有的孩子,当他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大哭大闹,甚至在地上打滚。孩子太任性的坏毛病往往是父母溺爱和迁就造成的。要想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首先得改变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1。当孩子撒泼时,父母不要在他们面前流露出半点迁就或怜悯,也不要站在旁边发议论。可适当收拾一下他可能碰坏的东西,关上门离开,让他独自去“表演”。 2。不要让爷爷、奶奶等人,把他当心肝宝贝似地护着,甚至当孩子面责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从小做好孩子的情绪引导 情绪的满足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我们从小很自然地向周边的人索取关注和疼爱,而大人适时适量地回应正好衔接了baby的害怕和无助。 小宝宝会有情绪吗?需要从小做好情绪引导吗? 由于常在以EQ为主题的讲座上被询问类似问题,也因为当年在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曾有过不当的情绪处理,因此到了孙子皮皮日渐长大时,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情绪管理成了我们全家共同关注的课业。 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皮皮刚满六个月时,有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过度依赖的心理辅导 案例 陈啸宇从小就喜欢黏着妈妈,无论是大小便,还是吃饭散步、穿衣洗澡都离不开妈妈,而且这些非要让妈妈为他做。妈妈虽然累一点,但看到孩子这样亲近自己,感觉非常幸福。可是孩子渐渐大了,其他的孩子都能自己穿衣了,而他却不能,幼儿园老师为此总向家长告状。有一次吃鸡蛋,他竟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因为平时吃鸡蛋,都是妈妈剥好蛋壳送到他嘴边的。看到孩子没有自主能力,妈妈也很着急,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不得不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从小逆反并不是任性 两三岁孩子处于第一反抗期 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有自己的主张了,大人给他的自主权也要随之增多。两三岁时,孩子正处于第一反抗期。 “儿子5岁了,不知为什么,他总是跟我唱对台戏,我让他往东,他却偏要往西。我让他擦鼻涕,他却偏把鼻涕弄到脸上。”一位妈妈苦恼地诉说着,“3岁前,儿子挺乖的,随着他一天天地长大,照理说应该更乖,可这儿子却变得越来越固执任性,你说‘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长对孩子的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当一个生命呱呱坠地时,他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这也注定了父母要成为他的第一个和永远的老师。孩子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能画出什么样的作品,执笔的人起了关键作用。家庭、社会和个人是一个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支持系统,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其中,家庭是最恒定、持久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成长是许多家长探究的问题。 李华(化名)无父无母,爷爷奶奶是他唯一的生命支柱,其他的亲属都对这三人置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我估计只要有孩子的家长,没有人不爱孩子的,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更何况孩子是家长基因的延续呢。但你的爱,我的爱,他的爱,大家都是不同的,有人认为吃饱穿暖就是爱,有人认为不磕着碰着就是爱,有人认为让孩子自由成长就是爱,还有人认为严格地管束就是爱。因为大人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大人的境界不同,大人的世界观不同,于是带孩子的方式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无论是是小心看护,生怕磕着碰着也好,还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们奇奇怪怪的问题 孩子们会用各种方式来探索自己的生殖器。对于男孩来说,要看清楚自己的生殖器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对于女孩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于是,女孩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了解自己的生殖器。 尿尿的地方怎么有个洞洞 前几天,6岁的女儿洗完澡自己在卧室穿衣服,突然非常恐慌地跑出来,带着哭腔对我说:“妈妈,妈妈,我下面有个洞洞!”我尽量平静温和地抚慰她,告诉她每个人下面都有,不然怎么尿尿拉臭臭。原来女儿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爸爸在家孩子攻击行为减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当我们这样说时,指的是对孩子的智性、理性、道德和性向发展方面,很少会认为在感情方面,爸爸和妈妈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学界现在当然相信,父亲的缺席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然而,父亲在场的影响,却较少成为身心科学界研究的课题。父亲的积极角色,曾经遭到忽视。瑞典Uppsala大学的生理学家安娜发现,当爸爸积极投入孩子生活时,男孩的行为问题和女孩的心理问题都会降低,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爱耍赖家长怎么办? 我儿子4岁半,有时会为了没有答应给他买好吃的或好玩的,就撒泼哭闹。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桐桐妈妈(上海) 碰到孩子耍赖的情况,作为父母需要冷静、理智,不能感情用事,盲目地、无休止满足他的要求,也不能对他的要求置若罔闻。父母不妨试试下面几个方法: 转移注意力。当孩子耍赖时,你可以带他迅速离开他耍赖的地方,比如去附近的儿童乐园玩一会儿,找他平时玩得好的同学,或做他平时喜欢做的游戏,如捉迷藏等,转移他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观察孩子如何与人打招呼 见面打招呼是孩子在与人交往时表示友好和认定的一种方式,也是孩子与别人见面时最简便、最直接的礼节,极具普遍性,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所以,有教育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打招呼的方式与孩子实时心理的关系。 成人可能对这个研究并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现代都市人都非常会隐藏自己的内心,而且打招呼都形成了固定模式。但这个论点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成立,他们的内心相对于饱经世故的大人来说,显得非常单纯,打招呼时往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拿什么来中和孩子的醋意 “嫉妒”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 但孩子稍大点后,感觉系统慢慢发育完善,开始有“嫉妒”等复杂的情绪。加上从小就集全家人的关爱于一身,这个时候孩子如果发现大家的焦点不在自己身上,就会引发他的心理不平衡。原来独自占有的一下子被别人分去了一些,这对于尚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会觉得一时难以接受,甚至会出现一些哭闹、打人的反常行为。 孩子的这种“嫉妒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长不妨向你的孩子索取爱 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是我最大的骄傲,她不但学习成绩好、舞跳得好,还弹得一手好钢琴。每次开家长会,听到老师的赞美之词,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一天,我感冒了,浑身酸痛,四肢无力,打电话给老公让他去接女儿。半睡半醒间,听到女儿哼着歌进了家门,随即走进了卧室,不耐烦地说:“妈妈,你怎么不做饭呢?我都饿了。”我努力睁开眼睛,看到女儿噘嘴。那一刻,我的心里很难过。 自从女儿出生后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怎样纠正孩子的说谎行为 只有群策群力才能纠正孩子的说谎行为: (1)父母应认识到说谎是一种极不良的行为,并以身作则。绝不要一边打骂孩子。不许孩子说谎,——边又教孩子说谎。如“告诉门口那人,说我不在家:”这样孩子心里能服‘亏吗? (2)老师和父母要经常取得联系,热情帮助孩子。告诉孩子要勇于承任自己说了假话,只要能改正,仍然是个好孩子。 (3)父母在别人面前,不要虚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喜欢小动物干嘛还虐待它? 经常能看到宝宝对小动物的喜爱神情,所以很多爸爸妈妈都忍不住给宝宝买一些小动物(诸如小鱼、新出生的小鸡、小鸭、小鸟等),可是等买回家之后,才发现宝宝多半直接拿手去抓捏起小动物,然后观察它们的反应,甚至还用玩具、小棍等物去拨弄、敲击小动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宝宝不是很喜欢这些小动物吗?那为什么还要“虐待”它们呢?原来,宝宝还太小,还不懂得小动物很柔弱、需要呵护,所以,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别让自卑占据孩子的性格 产生自卑的原因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认为,人在生活中时刻都可能毕竟生自卑感,比如先天的,生理上的缺陷,在家庭中的地位,走上社会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等,都可能让人产生不完满,不得志,比别人差的情绪。 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如失恋,常常就会引起失恋者较长时间的不良情绪反应。 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也是导致自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儿童要有适宜的小伙伴 一对亲兄弟,哥哥终日读书,手不释卷,弟弟却球不离手,废寝忘食。“同是一母所生,性格为啥这么不一样?”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特点和品德行为,人们常常疑惑不解。 儿童的许多行为不是天生遗传的,除了家长、教师和社会有意识、有计划培养教育之外,还有榜样的作用。特别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个性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过分依恋不可忽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依恋行为会因为独立性的增强而逐渐减弱。不过有的孩子却表现出过分依恋的行为。为此,有的父母很着急,但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对自己亲热是好事。其实,孩子过分的依恋行为是不正常的,家长应及时加以矫正。 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导致孩子过分依恋最常见的原因。父母的保护,使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发展起来,适应外界的能力差,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导致孩子依恋行为的发生。父母应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入手。父母应先培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我家宝宝的“小小爱情” “我一定要娶她!”“我好爱我的老公呀!”当这样的话通过宝宝童稚的嗓音传出的时候,家长是哭笑不得,还是勃然大怒?为什么许多四五岁的孩子就有了“心上人”?是孩子太早熟,还是家长的教育有问题?其实—— 辉辉的“爱”,不等于“爱情” 案例:“辉辉,你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