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考题: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 童年,人生只有一次。 在大多数人看来,童年意味着天真,童年意味着快乐,童年意味着幻想,童年意味着无忧无虑,童年还意味着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 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所以有的父母轻而易举地回答:我们当然倾己所能,给孩子一切。但童年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关注什么,父母考虑过吗?更有不少父母,在“一切为了孩子好”的庇护伞下,为了让孩子&ldquo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五大方式提高孩子智商 专家认为,提高孩子智商应该营造轻松、有激励性的气氛,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导。 1.多多说话。 心理学家认为,让幼儿早一点学会掌握语言是很重要的,因为语言对促进智能十分有帮助。幼儿掌握了语言,所收获的不仅能说话而已。 实验结果发现,父母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年里和孩子说话的量,对孩子词汇量的多寡有重要的影响。 2.听听音乐。 儿童从音乐中学到的不止是节奏和旋律。研究人员指出,让3岁的儿童学钢琴或与众人齐唱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对待发脾气的孩子 2岁半的乖乖聪明、漂亮,曾是个乖巧的女孩。可自从带她长大的阿姨离开后,就像变了一个人。常常发脾气,无端哭闹,谁也拿也没办法。以前的小乖乖简直变成了一个暴戾的小公主。妈妈为了诊断一下乖乖是否精神上出了毛病,带她来到了心理咨询中心。 诊断结果是乖乖并没有什么精神上的问题,只是由于朝夕相处的阿姨离去,使得她失去了多年的伴侣,打破了原来的生活规律,缺少了原有的关注和照顾,心理上长久以来在呵护、娇惯、情感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教会孩子忙里偷点闲 上了中学,功课科目增加,作息时间调整,女儿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一天中午,女儿放学回来,带了家庭练习册,匆匆扒拉了几口饭,就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把我让她午睡的要求抛在脑后。我好意提醒了一句,女儿头都不抬地嚷:“今天的作业特别多,中午不做,晚上就别想睡觉了。” 晚饭时,女儿捧着饭碗打瞌睡。吃过饭,先睡了半个小时,然后睡眼蒙眬地开始写作业,差点儿写到半夜。 我摇摇头,心想这样可不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孩子在选择中自由成长 经常有些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不听话。那要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你非让他穿红色衣服;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不是孩子不“听话”,实际上是父母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选择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一个人长大后选择的能力,和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投射认同”,比如,父母担心孩子能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的爱心行为10条规范 1.请每天都对孩子说“宝贝,我爱你”。 2.在任何时候见到孩子都要充满热情地向孩子问好“早上好”、“中午好”、“晚安”。 3.凡事要以商量的口吻和孩子对话“我可以……吗”(规则除外)。 4.给孩子建立这样的观念“错误可以帮助我们成长&rdq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的“三明治”性格 儿子怎么和自己疏远了 邓先生和妻子在儿子小刚6岁时离婚了,小刚被判给了母亲。不幸的是,母亲在他小学2年级时因病撒手人寰,小刚又回到了父亲身边。父子俩相依为命,对邓先生来说本应是生活的寄托和希望,但没想到,儿子却和他疏远起来。“儿子从小就很内向,现在话更少了。我也总想爷俩儿能好好聊聊,听他讲讲自己和学校的事。”但儿子的冷漠让他感到心寒。同时,邓先生发现,和同龄人相比,儿子做事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应耐心让孩子把话说完 让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那位母亲本想像有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告诉孩子自私有多么可怕,然后再教孩子以后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的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心理抚养伴随孩子长大 李玫瑾,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曾多次对重大案件的案犯进行犯罪心理分析研究,甚至协助一些疑难案件的侦查工作。在长期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过程中,她发现预防犯罪的关键在人的未成年时期。由此,她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及家庭教育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努力,提出了人在早年不仅需要物质抚养,更需要进行心理抚养的见解。 李玫瑾屡次提到的一个案例,是2007年美国大学校园枪击案的案犯赵承熙。他无故枪击老师和同学,在录影带中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要有对童心的领悟力 孩子,尤其是幼小的孩子是需要依靠父母来塑造的,这毋庸置疑。但塑造必须根据被塑造“材料”的特性,必须了解孩子的童心。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之所以在满腔热情地塑造自己孩子的未来时常常表现出某种疑虑、担忧甚至无策,溯其源,就在于父母本身存在着与童心世界相隔的心理障碍。 怎么办?关键在于父母与孩子相处时,“暂时”回到童年世界中去,把自己的心理位置&ldquo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财政责任”要从小培养 现在的独生子女,常常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被娇惯得不成样子。我认为,要从小强调克勤克俭,自我约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财政责任”。从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孩子“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的信心。 和“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不同,孩子必须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 许多父母都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不过,我认为,还要让孩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儿童成人化让家长担忧 8岁的小巫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他爸爸是一家大型国企的经理,经常有人给小巫送各种贵重礼物;在家里,全家人都围着他转。小巫对班上同学颇为轻视,常常欺负别人,是个“小霸王”。然而,“小霸王”对父亲上级的儿子却很懂得“礼让”,一次他被总裁的儿子小陈扇了一巴掌,居然一声不吭,回家后也不跟家人讲,只偷偷告诉当家教的表姐程女士。程女士对记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事事包办 孩子缺乏责任感 家长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孩子很少会考虑事情的结果和责任,常常遇事就推给家长。家长们对此很是苦恼,希望能找到根源和解决办法。在此,我给大家叙述一个个案,希望对存在类似问题的家长有所启发。 他闯祸常是父母承担责任 小翔上初二,家境不好,曾因学习成绩不佳在初一留过一级。他性格上很叛逆,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常和父母要求平等待遇。一次他在学校玩打火机,烧着教室的窗帘了,班主任和校长非常恼火,所以校方要求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培养儿童健康心理“十注意”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专家提醒,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 孩子入学,为什么要问爸爸妈妈准备好了没有?有人也许会质疑该命题的合理性。近年来,“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小学进行“入学准备期综合活动”、学校向家长传递有关儿童入学的教育信息等。这些探索已取得可喜成果,但是为了让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3岁的宝宝就有“牛脾气” “孩子不是要长到上初中的时候才开始叛逆的吗?怎么我的宝宝才3岁就这么不听话了?会不会是孩子的叛逆提前了?”“我儿子才上小学二年级竟然就嚷着要染头发,真拿他没办法了。”最近,很多家长给本版发来邮件询问关于“叛逆心理”的问题。孩子的叛逆期真的提前了吗?应该如何对待“不听话”的孩子呢? 采访实录: &ldqu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我该怎样摆脱母亲的阴影 《心灵世界》编辑部: 我的母亲说话非常刻薄,她的刀子嘴在我们那一带是出了名的,大家都不敢得罪她,说她一个人的嘴顶得上十个男人的拳头。她从来没有打过我,但她能骂得我无地自容。从小,我就是个乖巧的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为的就是尽可能逃开母亲的责骂。说起来,母亲也是位勤劳善良的女性,但不知为什么,每次想起母亲,我总有点恨她。 特别是一次我跟老公发生争吵时,老公用难以置信的眼光看着我说:&ldqu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最重要的任务,8个成长关键问题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我们在数十位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对孩子成长最关键的8个问题,突破纯智商开发的泥沼,树立做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为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简单方便,容易操作,适合于每一位孩子父母。 在孩子的成长中,高分数、好成绩并不代表一切。事实上,一些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问题常常被我们忽略,它们才是孩子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长千万别当“监工” 面对刚刚踏入校门的孩子,很多家长对其学习紧张万分,不知道在家里该如何辅导孩子,孩子上中学后,面对越来越难的家庭作业,家长对孩子的辅导也越来越吃力,这时又该怎么督促孩子的学习? 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上小学四年级的婷婷很苦恼地说:“妈妈老坐在我身边陪着我,让我很紧张。我稍一停顿,她就会问我怎么了,看见我有不会的题就非得给我讲。为了让妈妈别嘟囔我,我就说会了,实际上我根本没听懂。&rdquo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单亲家庭孩子的早教问题 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智力开发要进行早期干预,当然以下这些干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普通家庭的孩子: 1、加强口语刺激。这不仅有利于加强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扩大感知觉的刺激范围,加强注意的广度,提高记忆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思维的提高和想象的丰富。刺激的方法主要有:多与孩子交谈、让孩子模仿大人说话、鼓励孩子用正确的口语表达自己的需要、积极创造孩子彼此之间进行口语交往的情境和条件。 2、重视智力游戏。游戏是孩子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