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演讲的奥秘

1999年5月至6月,我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干部进修班。根据课程安排,进修班要举办一次经验交流


会,我有幸被指定为发言对象。接到通知后,我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了认可,同时


也为我提供了一次锻炼口才的好机会;紧张的是,虽然我在工作上干出了一点成绩,但我在这之前还没有在


正式场合发过言。但我还是硬着头皮上场了。没想到,我的发言刚结束,就响起了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回


顾当时的演讲情况,我认为成功的奥秘在于抓住了“奇”“短”“谦”三个字。


一、重视一个“奇”字。


在发言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听众猎奇的心理,既把自己为人处事的观点和盘托出,也不失时机地把自


己所取得的成绩实事求是地“点”了出来。在谈到“为人”的问题时,我主张“忠诚”,反对“虚伪”。既


委婉揭露出了仅靠金钱而建立起来的关系是虚伪的、不牢固的,也指出了虚伪的人际关系是与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背道而驰的,于国、于己都不利。对于“处事”,我主张“实干”,反对“漂浮”,一针见血地指出


人浮于事的严峻问题。辞藻平淡,但立意深刻,针砭时弊,比起简单地介绍本单位或本人的“工作日记”吸


引力大得多。


二、突出一个“短”字。


经验交流会的时间定在星期五下午,许多学员要在下午返回家里过“双休日”。因事先没有规定学员


的发言时间,加上绝大部分发言者没有意识到星期五下午这一特殊的时间,有相当一部分发言者掏出的发言


稿是一大把。台下的学员一见到大把大把的稿子就心烦,听不下去,叽叽喳喳,指指点点。我意识到这个问


题后,马上把仅有两千多字的稿子再删去了三分之一。当我用约5分钟的时间讲完,大声道出“我的发言


完了,谢谢大家”时,教室里再度响起了阵阵掌声,有人大声喊道:“好!”


三、坚持一个“谦”字。


在这种自己工作时间最短、年龄最小,而职务级别又与其他学员一致的特定场合,哪怕自己的本事再


高,成绩再大,也只能谦虚。否则,就会给人以“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印象。在谈到去除“漂浮”作风


时,我深知当今有相当一部分机关干部或多或少地存在漂浮作风。为取得更好的阐述效果,本来勤奋肯干的


我,干脆为自己也抹了一道“黑”:“我有时也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算了,但因受责任心的驱使,


面对领导的信任,我只好立即打消‘漂浮''''的念头,去扎扎实实办事。”用这样的口吻,既消除了其他学


员认为“在吹牛,在盛气凌人”的感觉,使观点易于被学员接受,又衬托出了自己强烈的责任心和领导的高


度信任。可以说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