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式开场白 让你的演讲一鸣惊人

排比式开场白 让你的演讲一鸣惊人

 

在公众前讲话,一个好的开场白会让别人对我们印象深刻,一个好的开场白能让别人迅速记住我们,一个好的开场白是我们良好人际交往的开始。开场白的方式有很多,今天就来讲讲排比式开场白,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1、不是每朵鲜花都能代表爱情,但是玫瑰做到了;不是每棵树都能耐得住干渴,但是白杨做到了;不是每个人都在追求上进,挑战自我,改变人生,成就梦想,但是在座的各位——你们做到了!所以,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朋友热烈掌声鼓励下!

2、大家好,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谁?各位朋友,是谁?就是:现在在我眼前的人!

第二句话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就是:现在我要做的事。

第三句话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时间是什么?就是:此时此刻。

所有,各位朋友,此时此刻,你们就是我最重要的人!现在一起学习提升口才,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事!

3、今日天有晴,阳光灿烂;今日地有情,花团锦簇;今日海有情,浪迭千重;今日人有情,欢聚一堂!

4、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了朋友就能顶天立地;朋友是风,朋友是雨,有了朋友就能呼风唤雨!各位亲爱的朋友,为了能够让们能顶天立地,呼风唤雨,请和前后左右的朋友握个手。

5、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些人和我们擦肩而过, 成为了路人;

有些人停下,转身,离去,成为无缘的,或还在不经意间给我们留下了伤痕;

有些人却成为了我们的至交,陪伴我们一起学习、成长、成功!

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你们都是我的至交,陪伴着我一起学习、成长、成功!我在这里对每一位朋友说声“谢谢!”

6、这个世界没有陌生的人,只有还没有来得及认识的朋友,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

7、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今天如果我的演讲如果失大家您的掌声和笑声,那就会索然无味!

8、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今天,我们一起共聚一堂,就让我们一起来书写我们的精彩人生!

9、各位亲爱的朋友们,春蚕死去了,却留下了华贵丝绸;花朵凋谢了,却留下了缕缕幽香;蜡烛燃尽了,却留下一片光明;雷雨过去了,却留下了七彩霓虹。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在我演讲结束之后,能够给大家留下掌声一片!

10、有种感觉叫清风细雨,有种思念叫月满西楼,有种默契叫心有灵犀,有种爱情叫至死不渝,有种约定叫天老地荒,有种幸运叫认识你真好!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相遇相知,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11、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

知识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

激情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

动力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在座的各位,让我们树立坚强的信念,开动知识的马达,燃起火热的激情,在源源不断地动力下,驶向我们梦想的彼岸!

12、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今天,我们在这里启程了;今天,我们在这里拼搏了;今天,我们共聚一堂,一起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13、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今天,让我们一起亲手播下友谊的种子,明天我们收获的将是友谊果实!

14、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口才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口才,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口才,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口才可以换成其他词语)

15、信念,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

信念,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

信念,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信念可以换成其他词语)

16、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让我们激发心中爱的潜能,让世界充满爱!

17、安东尼罗宾每日清晨励志开场白:

我是世界一流的演讲家,我喜欢人浪,我热爱演讲,我的磁场辐射整个宇宙和海洋,我的声音传播神州大地,甚至面对大海,我掀起一阵阵海浪。每一天,我吸入新鲜的空气,吸纳最新的信念,就像草原上的狮子、森林的老虎、天空的鹰鹫,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海平线,我用巅峰的状态,打造巅峰的人生,刷新我又一个新的记录。

今天是新的一天,也是全世界新的一天,也是演说家新的一天。在海岸线,我的一天与太阳一同升起。我的演说就像太阳一样,光芒普照大地,温暖辐射大海,我拥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因为我是世界一流的演说家。我喜欢任何的人浪,更喜欢任何声浪,总之,我的演说讲到哪里,哪里掀起人浪;讲到哪里,哪里掀起声浪。因为我的磁场辐射整个宇宙,我发出正面的思想,传播积极的心态,向我的观众传播我的巅峰状态。我传播爱,获得爱,我传播的爱越多,获得的爱就越多。今天,我面朝大海,站在海岸的一线,用一流演说的声音,传播我的巅峰状态,这就是我今天生命的开场白。

我是世界一流的演说家,每一天我都向世界传播我的爱。YES!

各位亲爱的朋友,以上是我搜集整理的比较好的开场白,不需要大家把以上每一种都背下来,你可以选择一两种适合自己,自己读了后有感觉的开场白,然后再把自己的姓名加进去,背得滚瓜烂熟,熟记于心,以后碰到任何场合,都可以随时卖弄自己的开场白,让所有人都对你刮目相看!

 

演讲者的修养和能力 决定演讲的好效果

 

演讲者为了使演讲获得最好效果,应该在思想、道德、品质、学识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对此作的努力和培养就是演讲者的自我修养。那么,演讲者都应具备哪些修养呢?概括地说,就是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渊博的知识。下面分别谈谈。

一、演讲者要有先进的、科学的思想

演讲者演讲的目的是教育人、启迪人,提高听众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这就要求演讲者本身必须具备先进的、科学的思想,这样才能远见卓识,高瞻远瞩,识前人所未识,讲前人所未讲。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演讲家如德摩斯梯尼、西寨罗、林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无一不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演讲也无时不在闪烁着真理、科学、智慧的光芒。今天我们提倡的“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尤其在科技高度发展时代,新知识、新学科不断涌现,更需要演讲者努力学习,迅速掌握各种新思想、新科学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听众。

二、演讲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演讲者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任何一种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他人或社会发生关系,并受到一定社会规范的限制和协调,演讲也是如此。作为演讲主体的演讲者,更应以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水准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带头恪守社会道德规范,并应具备以下四点。1、政治道德。即应当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2、职业道德。演讲者必须遵守自己从事职业的道德,如医德、师德等。3、社会公德。演讲者在一举手一投足间都应讲究文明礼貌,彬彬有礼。4、**道德。演讲者必须具备高尚的**观、恋爱观、婚姻观,以此才能把正确的**观念传播给听众。

三、演讲者要有丰富的学识

演讲者要有丰富的学识,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需要,也是演讲成功的基本条件。古今中外的演讲家无一不是学识渊博的,他们之所以能旁征博引,妙语惊人;之所以能把生动、具体、精彩的事例自如地组织到演讲中,就因为他们博览群书,知识宏富。在当今科技发展时代,各种科学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演讲者如果不了解新知识,跟不上现代科学文化发展步伐,就不会使演讲充实、新鲜、生动。

有了思想、品德、学识等方面的修养,演讲者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准备演讲时,有了敏锐观察力,就能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素材,通过分析和判断,从中发现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和社会主流;在演讲中,有了敏锐观察力,可以了解听众的表情、心理及场上的气氛变化,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方式、节奏;在演讲后,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从周围的反映中综合分析自己演讲的成败得失,以使自己的演讲臻于成熟。

2、丰富的想象力。在演讲中,想象力如同“点金术”,有了它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千里”,才能使演讲内容充实、新颖而多采,才能将各种各样的事物与演讲主题巧妙地组合起来,讲起来才能文思泉涌,增强演讲的浓度、广度和感染力。这需要演讲者努力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力,对任何问题都拿出认真钻研的热情,对任何事物都要有一种兴趣和求知欲望,并逐步增加生活经验,这是想象力的基础。

3、较强的记忆力。演讲者在演讲前的准备阶段,博览群书,吸取丰富知识,掌握大量材料和信息,当写演讲稿时,凭着记忆力,才可以如囊中取物一样,迅速、准确地组织到稿中。在演讲中,也要靠记忆力,才能将演讲稿的主要材料、观点、事例等牢记于心。这样讲起来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4、良好的表达力。演讲如果离开了口语表达能力是不可思议的。演讲者道德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演讲稿写得再好,表达不出来,同样做不了演讲家。当然,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天生,它可以经过后天培养、训练而成。一般通过读讲法的训练,都可以达到口语表达流利顺畅,抑扬顿挫。所谓读,就是默读、朗读、快读;所谓讲,就是在任何场合、时间、机会都勇于去讲去练,久而久之定会提高。

 

增强演讲稿写作的现场交流感 你的讲稿会更精彩

 

演讲稿写作的思维方式颇为独特,在构思和下笔时就提前进入了“现场”,在内容选择、语言选用和谋篇布局上都要有临场感,都要对未来的现场气氛和效果有所预感有所把握。就是说,要写好演讲稿,就要突破一般文章写作的思维定势,从寻找现场感觉入手,以此作为运思行文的分寸,做到一一对应。

一、突出时境

所谓时境,是指演讲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环境。由于时境不仅可以体现一定地域范围的现实情况,而且能够显示特定时间条件下的历史背景,所以演讲者就必须特别注重时境的交代和叙述,以增强演讲的针对性和现实感。由特定的时境引发的具体而真切的感受,也就成了演讲者和听众进行现场交流的直接动因。例如:

我今天来参加《发扬雷锋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座谈会,心情十分激动。坐在这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里,坐在先进青年的身边,我这个五十开外的人,似乎也变得年轻了许多。今天我如同又回到了十九年前即一九六三年的春天,那年是我国经历了三年严重自然灾害,举国上下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一年,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的一年,也是雷锋精神大发扬的一年。

这是李燕杰题为《心上绽开春花,芳草绿遍天涯》的演讲的开场白。演讲家首先表明了参加座谈会的激动心情,接着表达了自己“坐在这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里,坐在先进青年的身边”的真切感受,然后回想起一九六三年春天中国的困难局面和人民的精神面貌。这特定的时境,不仅重新激发起他的政治热情,而且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于是,演讲家和听众之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就在接下去的一句过渡语之后自然地展开了。

二、适合现场表达

演讲语言是经过精心锤炼和构筑的口语,是生活化的语言,它的语汇、句式和语气都有浓厚的口语色彩,通俗晓畅,自然流动,没有雕凿的痕迹,没有公文的程式化,没有诗歌式的跳跃和剪辑。因此,它很适合自如的口头表达。演讲语言又为演讲人运用语气、停顿、语调等语音手段和感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提供了充分的表现余地。总之演讲语言既要能“讲”又要能“演”,便于现场表达。在起草演讲稿时,要摆脱其他文体的负面影响,在语言体裁的抒情上以适合现场表达为尺度。请看秋瑾的著名演讲《敬告二万万女同胞》:

陈后主兴了这缠足的例子,我们要是有羞耻的,就应当兴师问罪!即不然,难道他捆着我的腿?我不会不缠的么?男子怕我们有知识、有学问,爬上他们的头,不准我们求学,我们难道不会和他分辩,就应了么?这总是我们女子自己放弃责任,样样事一见男子做了,自己就乐得偷懒,图安乐。男子说我没用,我就没用;说我不行,只要保着眼前舒服,就做奴隶也不问了。自己又看看无功受禄,恐怕行不长久,一听见男子喜欢脚小,就急急忙忙把它缠了,使男人看见喜欢,庶可以藉此吃白饭。

这段文字既是精妙的语句组合,又是晓畅通脱的口语;既有催人猛醒的连珠炮式反问,又有冷静剖析的精到陈述;既有信手拈来的散句,又有回环复沓的顶针式排比,且整中有散,不拘一格;既有变化多端的语气语态,又在造句上恣意而为;短句为主,长短参差,如同信口而说,但又富于韵律;既是逻辑严密的议论,又是行云流水般的叙述;既是高屋建瓴的精辟之言,又像拉家常一样平易;既有愤懑之问,又有幽默之语。只是阅读,就觉得演讲人的声口、神情、态度呼之欲出。这样的文字无疑是适合亦“讲”亦“演”的现场表达的。

三、渲染气氛

演讲的现场气氛能够对演讲者和听众的心理产生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高明的演讲者往往善于抓住现场情景的某一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即兴发挥,渲染并强化现场气氛,从而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演讲者和听众产生互动效应的“交际场”。有了这种“场”效应,演讲的现场交流感也就鲜明地体现出来了。例如:

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极目远眺经过人们长年耕耘而已安静憩息的广阔田野,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脉隐约耸立在我们前方,兄弟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来打破上帝和大自然安排的这意味无穷的寂静。但我必须履行你们交给我的任务,因此请求你们施与我宽容和同情。

这是爱德华·埃弗雷特在国家烈士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的开头语。演讲者以深沉凝重的语调,描述了“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看到的广阔的田野、雄伟的山脉和“兄弟们的坟墓”,营造出一种崇高而又悲壮的意境。这样独特的情景感受,是通过演讲者所渲染的庄严肃穆的气氛生发出来的。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就在“这意味无穷的寂静”气氛中融为一体了。

四、适合于现场调控

写作演讲稿的运思阶段就要顾及针对听众的现场调控。要适当地预设或埋伏一连串能够触发听众的想象、情感、意志、经验等等的兴奋点,以便张弛有度、擒纵自如地驾驭现场,调控听众,促使听众参与,更好地进行现场交流。在成文过程中,要围绕演讲目的和内容,在开头、过渡、展开、收束等各个环节上有意识地运用调控技巧。比如,在行文上,设置悬念以引人入胜,运用蓄势的手法导向情绪的爆发点,形成一个个激荡人心的涡旋。还可以点缀“闲话”,以调节心理、活跃气氛,化隔膜为亲密,化挑剔为欣赏,及时喷洒防止精神疲劳的清醒剂。其实调控手段远不止这些。此外,写作演讲稿时,对风云变幻的“现场”要有所准备,必要时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设想。鲁迅的演讲《文学与政治的歧途》有这么一段:

北京有一派人骂新文学家,说:“你们不应该拿社会上的穷人和人力车夫做材料。你们做诗做小说应该用才子佳人的做材料,才算是美,才算是雅,你们为什么不躲进象牙之塔?”但他们现在也都跑到南方来了,因为北京的象牙之塔已经倒塌,没有人送饭给他们吃,不能不跑了。……为人生的文学家,平时就很危险,到了革命的时候,死的死,流落的流落,因为他们的感觉比普通一般人敏捷,他们所看到的想到的,平常的人都不了然,他们的境遇往往是困苦的,所以能够看见别的困苦。

作者一方面成功地表达了演讲内容,一方面顾及了现场调控。北京的“一派人”的话中有一句:“你们为什么不躲进象牙之塔?”作者引用过来自然引起听众对演讲人如何作答拭目以待,然而只用一个“但”字转到他们不“美”不“雅”地逃到南方混饭吃,以其行驳其言,俏皮机智,令人哑然失笑,接着又用为人生的文学家的艰难处境与之对比,含蓄地予以赞扬。如果说这是一个不露形迹的情绪热点的话,那么前面的冷嘲就是有力的反衬式铺垫和蓄势。这段演讲看似漫不经心,但对材料的选择和组合对先谈什么后谈什么以及怎样说,都有精心的考虑,以求得更好地调控和驾驭听众。

五、对应人称

在演讲中,无论叙事、说理,还是抒情,总有一个表达的主体,这就要求演讲者必须确定运用什么人称向听众演讲。一般来说,为了增强现场交流感,演讲者可以针对特定的听众对象,特意把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对应起来表情达意。因为这样运用人称,一下子就把演讲者和听众直接联系并融为一体了。例如:

你们深信你们的制度,我们同样深信我们的制度。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利益,就是维护我们的独立和我们人民的安全;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希望,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可以在其中和平相处,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让历史而不是让战场对他们的不同思想作出判断。

这是首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答谢宴会上的祝酒词中的一段话。显而易见,这段话开头两句中的“你们”指中方,“我们”指美方,从第三句起,“我们”是指中美双方,最后一句的“他们”又指所有国家。人称的对应和变化,构成了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坦率交流思想、真诚沟通情感的最佳表达方式。正是这种既承认分歧,又互相尊重的求同存异的务实态度和良好愿望,为美中两国的关系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六、适合于现场听众

听众的性别、年龄、种族等自然特点和情感、意志、趣味等心理特点以及文化、教养、境遇等社会特点,都要纳入演讲稿的构思之中,切忌目中无“人”。撰搞时的感觉,应是面对听众,说出他们乐于倾听的话。即便是一个说法一个称呼语也是值得再三斟酌的。曲啸在向劳教人员演讲之前就苦思冥想了这样的“提法”:“触犯了刑律的朋友们”,结果使这些特殊的听众万分感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在答谢宴会上的祝词中说:

昨天,我们同几亿电视观众一起,看到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奇迹之一——中国的长城。当我在城墙上漫步时,我想到了为了建筑这座城墙而付出的牺牲;我想到它所显示的在悠久的历史上始终保持独立的中国人民的决心;我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长城告诉我们,中国有伟大的历史,建造这个世界奇迹的人民也有伟大的未来。

面对在座的中国官员,作为美国总统的尼克松热情赞扬了中国人引以自豪的长城,是很能博得好感的,也淡化了两国政府的原则分歧所造成的阴影。演讲还围绕“长城”借题发挥又说了几段话,使“拆除我们之间的这座城墙”这个并不轻松的话题显得轻松。敏感的听众意识使演讲人选择了“长城”这个自然、得体、巧妙的角度。

七、妙用呼语

所谓呼语,是指演讲者对听众的称呼语。这种呼语,针对性强,意向鲜明。既可以体现称呼者的心理动机和情感态度,又能够引起被称呼者的心理关注和情感认同,因而成为了演讲者进行现场交流的一种最便捷而有效的表达方式。实践经验表明,演讲者善于在演讲过程中妙用呼语,往往能够激发听众的情绪感应,从而大大增强现场的交流感。例如:

哈娜,你听见我在说什么吗?不管这会儿在哪里,你抬起头来看呀!抬头来看呀!哈娜!乌云正在消散!阳光照射出来!我们正在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更可爱的世界,那时的人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残忍。抬起头来看呀,哈娜!人的灵魂已经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振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虹霓里--飞到了希望的光辉里。抬起头来看呀,哈娜!抬起头来看呀!

这是卓别林为《大独裁者》而作的演讲词的结束语。这位喜剧大师在表达了“我们要把生活建筑在别人幸福上,而不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的中心论点并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之后,满怀激情地运用呼语,直抒胸臆,通过对剧中犹太姑娘哈娜的深情呼唤,向广大听众展现了一个充满光明的理想世界。这些情真意切的呼语,有希望,也有憧憬,是心灵的期盼,也是情感的交流,充满了强烈的现场鼓动性和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八、适合于现场环境

演讲是发生在某个特定时空的行为,将要在哪里演讲,以及“此时此地”的情景,也是在准备演讲稿时应当考虑的,是北疆还是南国,是故地还是异乡,是城市的广场还是乡村的田头,是轻松的场合,还是庄重的典礼,是相聚于一室还是于行旅之中,这些环境因素完全可以作为演讲的构成要素,有时甚至可以作为构思的重要基础,构成演讲的框架,以调动思想、感情和生活的积累,形成独特的情绪基调和语言特色。沈吉奎在为从台湾回来探亲的“七爷”夫妇举行的欢送会上有一段动人的话:

今天夜晚,是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在亲人即将离别的时刻,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喜悦之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