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的需求决定了演讲的成败
听众的需求决定了演讲的成败
演讲的成败关键不在于语言有多么华丽,也不在于演讲技巧运用有多么娴熟,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打动台下的听众,让他们真心真意地为你投上一票。
在日本的一个小镇上,佐藤和井田分别为大岛和青木发表镇长助选演讲。佐藤口齿伶俐,很有名气,在一片掌声中,他举步上台,微笑着向群众致意并开始演讲:“乡亲们,朋友们!选票就是一切,民主政治的命运操纵在诸位手上……”“论人品、知识、健康、热忱和创造力,大岛都是公认的一流人才,他值得信赖的地方就不用我多费口舌了。然而,大岛正处于孤立无援的苦战之中,希望诸位能够把你最诚意的一票,投给大岛先生。现在已是选举活动的尾声,这正是几位候选人极力指斥对方,宣传自己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容易遭受谣言困惑的时候。此时此地,我们应该认识到,幸福和理想的实现,必将依赖大家神圣的一票。”
随后,有点口吃的井田来到台上,开始发表演讲:“我是井田村畜牧场的负责人,是青木三郎的助选代表……”“青木三郎先生喜欢本镇,关心镇民。前些天下暴雨的时候,他很早就起床了,穿上雨鞋带着铲子,到低洼的地方去巡视。由于当时我在装货,因此恰巧看见了。我还记得一件事,早在六年前,青木三郎先生就开始照顾养老院的老人!每逢节假日就给老人们送去水果、鸡蛋,竭尽全力为老人们排除生活上的困难。一句话,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一个热心肠的人。”“唉!我认为,我们需要真正为本镇尽心尽力的镇长。青木三郎先生就是这样能够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改善本镇人民生活状况的最佳人选。”
虽然佐藤的演讲慷慨激昂,很有声势,但全场的听众显然更倾向于井田,给他以更热烈的掌声,最终井田助选的青木获胜。
藤和井田与竞选的大岛和青木是“绿叶”与“红花”的关系,佐藤和井田能否更好地“衬托”各自的效劳对象,与他们演讲的成败有极大关系。而镇民们之所以认为井田的演讲更有感召力,并把选票投给他的助选对象,是因为他们的演讲,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佐藤的演讲立足于竞选的需要,井田的演讲立足于听众的需要:佐藤的演讲立足于“竞选”需要,比如说“把你最诚意的一票,投给大岛先生”和“必将依赖于大家神圣的一票”,字字句句,都是拉选票给大岛,而井田的演讲则讲述青木是如何为大家服务的,只在最后说“我们需要真正为本镇尽心尽力的镇长”,而青木恰是“改善本镇人民生活状况的最佳人选”,因其立足点是从听众出发,自然也就更能感召听众,起到比单纯拉选票更好的效果。
佐藤的演讲是抽象说教,井田的演讲有形象实例:助选时,佐藤赞扬“大岛在诸多方面都是公认的一流人才”,既然如此,佐藤接下来就应该举出具体例子来支撑他的观点,然而他却说“他值得信赖的地方就不用我多费口舌了”,这就流于空泛,怎么能让听众信服呢?井田的演讲,恰好以形象的实例与佐藤的抽象说教形成鲜明对比。井田所举的“前些天下暴雨,青木很早就到低洼的地方去巡视”的事例,如果说,是个“偶然事例”的话,那么他所举的,青木一直照顾养老院的老人,给老人送水果、鸡蛋的事情,因为历时较长,就应该为大家所熟知了。有实例佐证观点,才能让听众信服。
佐藤的演讲不着边际,井田的演讲贴近现实:佐藤的演讲,口口声声说“民主政治的命运操纵在诸位手上”,“民主政治的命运”这样复杂的事物,是小镇上的居民所能“操纵”的吗?这样的话对镇民来说,实在有点不着边际。而镇民最关心的,其实是谁能给他们的现实生活带来福祉,诸如“民主政治”之类的宏大话题,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井田则相反,只说青木“喜欢本镇,关心镇民”,这样的人,不正是镇民所需要的吗?井田又在随后的演讲中,详细地说明了青木是怎么“关心镇民”的,这样就使自己的演讲贴近现实,远胜于佐藤的大而无当。
由此,我们可得到启发:演讲只有立足于听众需要,重视材料的真实鲜活,并且贴近现实,才更容易打动听众,更容易获得成功。
解析演讲思维对演讲的作用
一个人的演讲思维对演讲是非常重要的,演讲其实是一个人内容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思维与演讲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关系。
一、演讲是思维的物化和外露
1、思维确定演讲的内容,使思想得以表达,使感情得以交流。
思维是人脑的特有功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人类智力构成的主要因素。没有思维,就无所谓感情交流和信息传播,更谈不上精神生产。精彩的演讲以非凡的智力为基础;成功的演讲以敏捷发达的思维为前提。演讲的目的在于表情达意,离开了思维,就谈不上感情交流,也就没有了演讲的内容。
2、演讲使思维的潜在价值转变为实际价值。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手段,人的思维的形成、表达、感受,都要靠语言。思维活动总是凭借语言来实现的,思维只有经过语言的物化,才能将潜在价值转化为实际的价值。演讲的语言表达实际上就是思维的外露和物化。演讲使思维的潜在价值转变为实际价值。
3、演讲可以活动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水平。
思维是一种潜在的不会老化的资源,但也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教育训练才能逐渐成熟、运用自如的。演讲为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天地。通过演讲,思维得到物化、系统和提高。演讲不仅能体现思维的实践性,而且能丰富思维的实践性。所以,演讲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开拓智力。
二、演讲优劣与思维品质
人们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但人与人之间的思维又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表现为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决定着演讲的优劣,演讲活动的开展又能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1、思维品质决定着演讲的优劣。
不同的人思维的广度、深度,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以及思维的逻辑性等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演讲效果的优劣。思维的广度是指思维的涉及面。思维宽阔的人,善于全面考察问题,善于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内创造性的进行思考。优秀的演讲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联想,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这种演讲的宽度来自于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刻程度。思维深刻的人善于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善于揭示现象产生的原因,善于多方位多视角地去观察理解问题。卓越的演讲往往构思精巧,立意深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实际中挖掘出人们想说而未能说出的真理,角度新颖,给人以新的启发。
演讲者如果没有思维的深度,当然就达到这种境界;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独立进行思考,不盲从,不轻易受别人的暗示和影响,凡事自己动脑,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成功的演讲,总有其独特的地方,能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能另劈蹊径,妙语惊人,出奇制胜。当然,思维的独立性与思维的批判性总是紧密联系的;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能随机应变,灵活机智,思维的敏捷性是指能对各种变化迅速作出反应。演讲者只有有较高的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才能在演讲中审时度势,根据听众的反馈信息,调整演讲内容或改变策略;演讲与思维的逻辑性的关系尤为密切。演讲要做到有条不紊,有根有据,演讲者的思维过程必须服从于严格的逻辑规则。
2、讲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
虽然个人的思维品质存在着差异,但通过演讲,可以使思维品质得到训练和培养。如:演讲本身的宽度要求,又迫使演讲者必须培养思维的广度;经常进行演讲,也能培养深入思考的习惯,使思维的深度得以进一步加深;善于独立思考,才能显示演讲的个性;经常进行演讲,对于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逻辑性也是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七个小秘诀 轻松消除演讲恐惧
提起公众演讲,好些挺自信挺能干的人就陷入恐惧和焦虑中。难道仅仅是在一群人面前这个想法就能导致恐惧,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看起来你患了演讲焦虑症--害怕公众演讲。
演讲恐惧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恐惧。有很多工作场合需要你去抛头露面,所以为什么不敢去面对你的演讲恐惧呢?走上演讲台,不仅仅表明了你是一个专家,还给你提供了容易的参照和很好的表现机会。
做一个非销售性有教育意义的演讲,可以引导你的目标市场,构建信任。与那些冷不防的电话相比,人们更容易接受和倾听你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帮助你战胜对公众演讲的恐惧,提升你的演讲能力:
以下就是助你战胜演讲焦虑症的七个小秘诀。
1、从小范围开始
如果你是个演讲新人,那就找几个朋友或家人做你的听众来练习。通过对小范围的人群演讲开始搭建你的演讲之塔。在我的演讲生涯,我的听众数从30个到3000个。我有个发现,听众数量的多少其实没什么差别。如果你熟知演讲主题,那些所谓的恐惧就会迅速消失。
2、准备
消除恐惧的最好方法莫过于熟悉你的材料。要想抓住听众,你就必须在传达中始终保持自信。在大型演讲前多排演几次。计算一下演讲时间,如果时间充足就多熟悉下准备的材料。
3、不要死记硬背
掌握公共演讲的艺术不再于将整篇稿子一字不差背下来。真正的高手是这样修炼的:记住关键点、在小标题上例子上做些提示。
4、丢掉PPT
演讲最烦的就是不停的放PPT和关键点。将PPT扔掉,将精力集中在演讲上。如果你不得不用PPT,那最好多用图片化的形式,以便快速向听众传达信息。
5、减轻压力
任何演讲最紧张的时刻就是登台之前那段时间。学习一下专业运动员的方法,想一些积极的事情,做个腹式深呼吸,减轻压力构建自信。
6、找个朋友
在开始演讲之前先看着前排的几个听众,做一下自我介绍。在讲话中,看着他们的眼睛,以来可以消除你的紧张,也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7、与听众交流
做一个独白式的演讲会将整个压力都放在你身上,包括传达信息和调节气氛。演讲中向听众提问做一些双向互动,吸引听众参与进来,这样气氛会很轻松。让听众参与其中也会使你有时间检查自己的思路是否偏题。
做好公众演讲,可以祝你事业成功。你的恐惧随着时间就会消失,你反而期待着为什么不尽快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