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演讲需注意讲稿“口语修辞”

 

精彩演讲需注意讲稿“口语修辞”

 

作为一名演讲者对演讲稿的加工润色是书面修辞的任务,然而演讲稿即使再优美、再动人、再有感染力,如果不经过再创造劳动,把文稿转化为有声语言,那么文稿对演讲者来说也只能是一个“静态的文本”。因此,演讲者需要把文字这种视觉形态转化为声音这种听觉形态,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需要有对文稿的认识,更需要有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这种听觉形式的构思和表达。而演讲者在演讲时,在语音形态、语情语态、语速节奏等方面所做的一些加工,就是这种构思和表达必不可少的工作。这种工作我们称之为“口语修辞”。

一个词或一句话,它的书面形式只有一种,但在口语中的表现形式却可能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比如“是”可以有50种说法,“是不是”可以有500种说法,可是写法只有一种。书面修辞在表达语调时却无能为力,口头语言中的修辞现象远比书面修辞复杂得多、微妙得多。

一、清晰度:“出语”、“表意”要清楚

演讲的基本特征是“以音达义”,也就是说,演讲“表意”的主要手段是语音,这和以文字(包括标点符号)为主要达义手段的书面语不同。演讲者话一说出口,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出语”、“表意”是否清楚明白,清楚明白的程度就是演讲口语的清晰度。

演讲者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是传递信息者,同时又是活的信息。他要想在“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锋”中从主观上去“说服”、“劝导”,直至影响听众的言行,清晰、准确的发音应成为其讲究口语修辞的首要目标。因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和句都要通过语音来表达,语言的交际功能是由语音来实现的。语音念不准,出语不清晰,一字一词之错,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势必造成“表意”的模糊,甚至错误。因此,演讲者要正确使用发音器官,以音、字、词(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句、段、绕口令为重要内容进行由简到繁,由易而难,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训练。

二、响度:“忌平”、“忌过”传真情

演讲者不仅自己要有真情实感,而且对听众也要有真情实感。有了真情实感,演讲者还要善于用有声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它,这有两种方式:语意、声音。杰出的演讲家在遣词造句时,总是苦心经营,选择那些准确表现思想内容的、蕴含着炽烈情感的语言,用这些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扣动听众的心扉,引起共鸣。这是书面修辞。演讲者讲究口语修辞,就要靠抑扬起伏的声音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声音远比书面语言所具有的感情色彩丰富、鲜明、生动、深刻。

但有的演讲者却不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夸大地运用了有声语言,例如在“出离愤怒”或“高兴到巅峰”时,有的演讲者喜欢一味地慷慨激昂,一味地高声大嗓。有咄咄逼人之感,而无感人至深之效;有振聋发聩之响,而无真情流露之意。由于声音太高,满场轰响,听众不但听不清字音,也容易疲劳。演讲时要发音清晰,有一定的响度,但绝对不能过亮。一味的高声大嗓会使演讲显得语音单薄,内涵不足,情味不浓。

演讲者应明白:演讲时的说话是口耳之事,这边说,那边听。要注意在自如音域范围内运用语音形态的变化表情达意,并把感情倾注在声音之中,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有音乐性,才会感人,才能使人产生共鸣,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不注意声音技巧,声音过量,说话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那么“语势、语气、语调”这些语音变化就不明显,蕴含其中的感情就会被大大“淡化”,也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恰到好处的语音变化那样导致崇高,也就不能通过“雅致的疯狂”和“神圣的灵感”流涌出真情。写文章一定要有点波澜,

同样,演讲时说话的响度一定也要有点波澜才行,切忌“平”。富有变化的响度是演讲时口语修辞的重要手段。表达内容的层次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现场语境的有效调控,听众感情共鸣的激发,演讲最终效果的增强,都可以通过说话的响度这一修辞手段来完成。

三、节奏:“高低”、“疾缓”情驱动

如同音乐需要鲜明的节奏一样,写文章、做演讲也必须要有鲜明的节奏感。节奏,是有声语言运动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字音的长短和轻重有规律地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在演讲中,节奏应该是由整个演讲稿生发出来的、演讲者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疾的声音形式的循环往复。演讲语言的节奏不是胡乱安排的。

一般说来,表现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激烈的情绪、迅猛的发展进程,节奏就要快些,这便于营造出一种激烈的气氛;而表现相反的情形节奏就要慢些,这可以创造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宁静而柔和的氛围。所以,演讲者在演讲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听众时,只有巧妙地变换演讲的节奏,才能抓住听众的情绪,使听众和自己的感情跳荡合着同一节拍,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果演讲者不注重依照自己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来合理安排节奏,开头极尽“舒缓抒情”之能事,中间“风驰电掣”,最后“Gone with the wind”。这便成了毫无节奏的演讲,是“醉汉走路”,更是“一片迷蒙大雾”。如果说语气是以语句为单位的话,那么节奏就是以全篇为单位的。演讲的节奏类型大致可分为六种,即:高亢型、紧张型、轻快型、低沉型、舒缓型、凝重型。这六种类型在不同的演讲稿中有不同的结合,但不是并列,而以某种类型为主,以其他类型渗入其中,既表现了节奏的具体性又表现了节奏的丰富性。但它们不是人为加工出来的,而是在演讲者思想感情的驱动下形成的极富“内涵”的语流类型。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演讲语言的节奏具有对立统一的特点,这可以从以下节奏运用的方法中显现出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快先慢、欲慢先快;欲重先轻、欲轻先重;欲高先低、欲低先高。演讲语言节奏的运用,表现在循环往复的不同类型上,也表现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不同对比上,更表现在随着思想感情运动对声音形式的控制、收放自如上。

四、语音:“活泼”、“跳跃”惊听众

1.“丰富”的语调

运用语调表情达意是演讲的优势和特长。在演讲中,人们运用语调,不仅可以区分含义,还可以表现感情、强化语气。演讲稿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在演讲中的表现形式可能就是几十种、几百种。国外曾经有过这样一位戏剧家,让报考戏剧专业的学生把“yes”说上若干遍,要求每一遍的语气各不相同,看看能用多少种特殊语调说出来。这说明丰富的语调有很强的表情达意功能。“在口语中语调轻短尾音下抑,可表示一般应答或敷衍;语音加重尾音下抑,可表示兴奋或赞叹;语音拖长尾音上扬,可表示思考或怀疑;语音加强拖长有起伏变化,可表示气愤或威胁……”口语中丰富多彩的语调变化,正是口语修辞手段强大功能的具体体现,无疑也为演讲口语修辞活动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2.“灵动”的重音

在演讲中,我们所说的重音,是就语句而言的。重音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以传达出演讲者的微妙感情和态度。语句重音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在演讲中需要着意强调的词或词组。它解决的是演讲中语句内部各词或词组之间的主次关系问题。“重音”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使语句的目的更突出,逻辑关系更严密,感情色彩更鲜明。

重音是灵动的,但并不意味着演讲者可以“随意驱使”。演讲者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内容、感情表达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逻辑重音。切不可胡乱使用随意性重音和习惯性重音。一些演讲者不重视重音的运用,他们的演讲只能是含混不清的“语言流”,听众“昏昏欲睡”也就不足为奇了。

3.“活化”的停顿

在演讲中,在有声语言的语流中,那些为表情达意所需要的声音的中断和休止就是停顿。口语停顿是演讲“语言链条”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离开话语,语调和停顿本身仍然具有影响听众情绪的力量。”恰如其分的停顿能产生非凡的效果,这是语言本身难以达到的。在演讲中,演讲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表达内容的理解,在兼顾语法、语义和演讲情境的前提下,做有目的的停顿,以便取得一些特殊的表达效果:或突出强调表达内容,或使传情更加生动,或创造意境,令人回味想象。因此,它是“无声处”的精彩。

五、音节:“协调”、“平仄”增美感

演讲者在演讲中适当注意音节的整齐匀称和声调的平仄相间,能增强语言的节奏美和声音美。演讲是口头语,要讲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这就需要注意音节的多少。语句匀称,节奏感强,就悦耳动听,好讲也好听。一句话中的并列成分要避免音节参差不齐、结构方式交错的现象。否则,讲的和听的人都感到别扭,听众甚至还会有不明白的感觉。

同时,演讲者要稍微注意一下平仄相间。演讲对平仄相间不那么严格,它既不要求押韵,也不要求对仗,只要稍加留意,语言便会和谐悦耳,产生动人的魅力。例如:……发展社会教育,弘扬美的生活方式,统筹规划,共管齐抓,才能使健康者不感染,感染者少患病,患病者晚死亡,死亡者家属有保障。……这一段以防治艾滋病为主题的演讲辞中,“统筹规划”、“共管齐抓”有平有仄,比较整齐,听起来此起彼伏,和谐悦耳;而“感染者少患病,患病者晚死亡,死亡者家属有保障”一句,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音节整齐匀称,具有内在的节律美。

 

进行演讲培训 为成功铺好道路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演说,这个问题大家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但我还是想把这个答案再明确一下,因为做一件事情事先明确它的目的非常重要,目的越明确,方向就越正确,这有利于我们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思路。

演讲的目的无非是以下两个,一是展现自我,二是帮助别人。当然如果扩展一下,我们也可以找出其他一些目的来,比如沟通和说服,其实较真儿地说,沟通和说服应属于口才学范畴内的,说属于演讲有些勉强,因为口才学的范畴比演讲要大。但如果把演讲广义地定义为口才学也未尝不可,日常的沟通或说服也可算是非正式的演讲嘛!所以说要求演讲具备沟通和说服的功能也不算苛求,不过归根到底,如果我们真正掌握了演讲艺术的精髓,日常的沟通和说服也就不在话下了,因为不管是展现自我还是帮助别人,其实也都是个沟通和说服的过程。我们想想自己周围的人,凡是擅长公众演说的是否也都是沟通和说服的高手?

先说展现自我,我们知道,一个人想要成功,光凭才华是不够的。从客观条件讲,环境和机遇很重要;从主观条件讲,胆识、勇气、与人沟通的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展现自我的能力,因为一个善于展现自我的人往往就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把握机遇,而胆量、勇气、沟通能力等等又是展现自我必不可少的条件。

展现自我的方式当然不限于演讲,比如说努力工作,在工作当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是展现自我的一种方式,但毕竟速度太慢、影响的范围太有限,相比之下,演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华好比商品,而演讲则能起到广告的作用,现在再好的商品没有广告也没人认,至少卖不上好价钱。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这话得的是有一定道理,但千万不能奉为金科玉律,现在酒好也怕巷子深,不信你看那电视上有多少酒在做广告?连茅台和五粮液都不例外!再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说的是没错,但到底什么时候发光?人不能跟金子比呀!金子等个几百上千年再发光也不算晚,它没有寿命,但我们人不能等啊!人等上几十年就老了,等我们老了甚至不在了再发光,那我们哪还有光阴去体会成功的喜悦?

我们不难发现,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同时也都是出色的演说家,像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美国总统林肯、罗斯福,法国的拿破伦,英国的丘吉尔,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当然首先是因为他们的才华、抱负,以及时代所赋予他们的使命,但他们高超的演说能力也使他们更贴近公众,使他们得以在公众面前充分地表达自己,他们通过演讲来激励士气、鼓舞民众,通过演讲来竞选总统,通过演讲来唤起公众的热情,引导公众的思想,凝聚成无比巨大的力量,从而走向成功!

也许有人认为自己天生就不善言谈,性格内向,不喜欢也不善于跟人沟通,只是想努力工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并非全对,因为在当今社会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要,你不善于和人沟通,想立身处世都难,还谈什么实现自身价值?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只需十分钟 变身优秀演说家

 

开幕词也可以叫做开场白。何谓开场白?开场白就是活动、仪式或者会议正式开始前用来烘托气氛的致辞。它的作用是运用热情洋溢、喜庆的语言,向观众表明活动的主题,渲染温馨、热闹的气氛,激起欢乐的浪花,引领观众尽快进入状态。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个活动的前奏曲,开场白说得好,能使活动在一开始就紧紧吸引人的眼球,抓住人心。所以,开场白一定要努力创造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氛围,为活动的正式开始蓄势兴波。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一个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著名作家孙犁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中把文章的内容形象地比喻为动人的“新娘”,把好的语言比喻为“花轿”。同样,一个活动也是一个美丽温婉的“新娘”,这个活动拨人心弦的台词就是“花轿”。这新嫁娘出嫁,是该愁眉苦脸坐“牛车”还是欢天喜地坐“花轿”,想必此刻您心中已有了明确的答案!

闭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文体活动闭幕或者会议闭幕时所作的总结性致辞。它既是对活动和会议基本内容的突出和强调,又是对活动和大会的总结。其作用主要是总结文体活动和会议的收获,要求继续推进活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因此,闭幕词要富有号召性;要充分运用文体活动参与人员和与会人员看到的和听到的活动方式、先进事迹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学习、推广,促进工作;要有较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万能模块

开幕词和闭幕词都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项目、内容如下:

一、首部包括标题和称谓

标题一般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有的采用复式标题,其中主标题揭示会议或活动的宗旨、中心内容,副标题与上述标题的构成形式相同,如《我们的文学应该站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词》;也有的由致辞人、事由和文种构成,其形式是《××同志在×××会议上的闭幕词》。

称谓,一般根据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及与会者的身份确定,如“同志们”“各位代表、各位来宾”“运动员同志们”等。

二、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开幕词的开头部分一般开门见山地宣布会议或活动开幕,也可以对会议或活动的规模及与会者的身份等作简要介绍,如“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有×××人,其中有来自 ”,并对会议或活动的召开及对与会人员表示祝贺。需要说明的是,开头部分即使只有一句话,也要单独列为一个自然段,将其与主体部分分开。闭幕词的开头要简要说明大会的经过,是否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开幕词的主体部分是开幕词的核心部分,通常包括三项内容:

第一,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意义,通过对以往工作情况的概括总结、对当前形势的分析,说明是在什么形势下,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和达到什么目的举行的仪式或召开的会议、开展的活动;

第二,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指导思想,提出的大会任务,说明会议或活动主要议程和安排;

第三,为保证会议或活动顺利举行,向与会者提出会议或活动的要求。

闭幕词的主体部分概述会议或活动的进行情况,恰当地评价会议或活动的收获、意义及影响。核心部分要写明:会议或活动通过的主要事项和基本精神、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向与会人员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基本要求等等。结尾对保证大会顺利进行的有关单位及服务人员表示感谢。一般说来,这几方面内容都不能少,而且顺序是基本不变的。致辞时要掌握会议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会议或活动内容予以阐述和肯定;同时,可以对会议或活动未能展开但已认识到的重要问题作出适当强调或补充。行文要热情洋溢,文章要简洁有力,起到激发斗志、增强信念的作用。如《第二届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闭幕词》的主体部分:

“第二届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工作,在主办方和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经顺利完成了全部议程。在这里,我代表会议组织委员会向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的精彩演讲使与会者得到了很多启发。我相信这些演讲能够使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互相交流研究成果,并对推动运输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很荣幸由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来再次承办此次国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600多篇。经过几轮的审稿,最后来自海内外约740篇论文被会议录用发表。

本次会议是中国交通运输工程研究领域的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大会本着 高速、安全、环保、发展、创新 的宗旨展开热烈的讨论,议题涉及到交通运输规划与系统优化等12个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是交通运输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场盛宴,为各位专家和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本次会议促进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是新世纪国际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一次盛会,其意义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次会议在西南交通大学的胜利召开,对于推动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届大会,大家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研讨,达到了相互学习与借鉴、促进合作与发展的目的,与会的专家学者对本次国际会议的学术水平和组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结尾部分

开幕词的结束语一般是提出会议或活动的任务、要求和希望,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写法上常以呼告语引领一段,如“预祝×××圆满成功”。闭幕词的结束语要宣布会议或活动结束,通常只有一句话:“现在,我宣布:×××大会闭幕。”

经典范例文体活动开幕式和闭幕式致辞是指在文艺博览会、展览会、艺术节、文化节、电影节等仪式上,或体育赛事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的致辞。此类活动开幕式致辞,在正文中要介绍活动的主办方、原因、主题、目的等等,结尾要提出希望和祝愿,比如“预祝×××圆满成功”等话语。

文体活动开幕式致辞要突显文艺或体育活动的特点,明确参加人员、活动方式;用词要有活力,突出活动的色彩,激起人们的热情。闭幕式致辞要包含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活动作出评价等等。文体活动闭幕式致辞要从语言、措辞上体现每个活动的特色,不但要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描绘得有声有色,还要给大家留下可以遐想的空间,最后要根据活动的不同特点,从不同角度提出希望和号召,激发大家勇于参与活动的热情,对参与活动的成员给予莫大的鼓舞,并对下一次(届)活动表示期盼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