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演讲第一步:选择适当的演讲话题

成功演讲第一步:选择适当的演讲话题

 

初学演讲者所碰到的最大问题,经过统计之后发现,初学者怎么选择适当的题目演讲,这是演讲水平要上一个新台阶首先碰到的问题。

1、选择自己热切想要倾诉的演讲话题

无论是对于初习演讲者,还是对于渴望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演讲者,必须要对自己要演讲的题目要有深切的感觉,这一点极为重要。

2、激发听众与演讲者产生共鸣

凡是演讲情况皆由三个要素构成:演讲者,演讲词(内容)以及听众。这就是说,惟有演讲者使自己的演讲与活生生的听众关联之后,演讲的情况才真正形成。

3、演讲话题的内容,也要超越一点听众所理解的范围

真正伟大的经典,就是那少数几本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书籍。所以它们几好象是工具书一样,可以不断重复地阅读。而且每次阅读时,都可以从里面吸取不同的东西;而每次所获得的,就代表心智发展又往前跨出了一步,同时也能慢慢领悟出其他有待深入了解的事物。

4、讲述生命对自己的启示

一般来说,诉说生命启示的演讲者,决不会吸引不到听众。当然,有时很不容易让演讲者接受这个观点---他们避免使用个人经验,以为这样太琐碎,太有局限性。他们宁愿上天下地去扯一般的概念及哲学原理。可悲的是,那里空气稀薄,凡夫俗子无法呼吸,人们都会关注生命,关注自我,因此,当你去诉说生命对你的启示时,他人自然会成为你的忠实听众。

5、对选择的演讲话题充满热忱

有一点必须明确,并非所有你我有资格谈论的题目才会激起人们的兴趣。譬如说,有一个人是自己动手型的人,那么他(她)确实够格谈如何去洗盘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他(她)就是对这个题目热衷不起来,而且事实上,他(她)根本想都不愿意去想这些事。可是,家庭主妇们——也就是家庭主管们,却把这个题目说得棒极快乐。她们心里或者对永远洗不完的盘子有股怒火,或者发现了新的方法可以处理这一恼人的家务。不管怎样,她们对这个题材来记极恶劣。因此她们可以就洗盘子的话题说得头头是道。

 

向口吃国王学习 告别口才轻松演讲

 

“在这样一个严峻的时刻……可能是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我向我的子民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传达……这个消息。”站在话筒前的人神情紧张,讲演时断时续。他时不时看着对面的“指挥家”,根据他的手势、表情和动作来说话。

这是影片《国王的演讲》中的片段。时为1939年,在英国被迫对德宣战后,国王乔治六世通过广播向全体国民发表了这段演讲。据称,英国军民因此备受鼓舞,从而对二战的进程起到重要影响。

鲜为人知的是,乔治六世生**腼腆,从小患有口吃顽疾。在哥哥爱德华八世退位后,他临危受命继承王位。殊不知国王的天职之一是在公众面前讲话,这难坏了这位结巴。演讲中的时断时续,并非有意渲染效果,而是他正与口吃做着痛苦的搏斗。

幸亏有那位站在对面的语言治疗师莱昂内尔·洛格(Lionel Logue)。正是他发现了引起国王口吃的根源,并对其实施了有效的治疗。

乔治六世有位严厉且强势的父亲。他热爱集邮,便不允许孩子有其他爱好。与生来就是王位继承人的哥哥爱德华相比,成为乔治六世前的艾伯特王子,从小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在这样的环境下,乔治六世的童年充满了孤独和忧伤。

医学证明,口吃通常是产生于儿童时期的言语流畅**障碍。口吃多与家教过于严厉、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有关。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过高,会使孩子担心达不到要求而高度紧张,不自觉地产生舌头打结,从而出现口吃的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口吃是一种言语节律障碍,在说话过程中,个体确切地知道他希望说什么,但是有时由于不随意的发音重复、延长或停顿,而在表达思想时产生困难。据悉,全世界有超过8000万名****口吃患者,患病率约为1%,而幼儿的发病率高达5%。

自卑心理是形成口吃的重要原因。有些人由于对自己的外貌或能力不自信,担心别人嘲笑和讥讽自己,因此面对生人时就容易紧张、焦虑,从而使说话变得磕磕巴巴。

除此之外,恐惧心理也是原因之一。由于患有口吃,他们竭力逃避说话以及与人交往。这种封闭的生活,更加重了他们对交流的恐惧。其实,乔治六世对兄长退位的决定感到异常焦虑和愤怒,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王位的恐惧。

还是艾伯特王子的时候,他曾经代表父亲进行广播演讲。当红色的信号灯闪过三次后,他艰难地张开嘴,双唇颤抖,喉头却难以发出任何声音。几经挣扎,也只能断断续续发出几个单词,留下大段令人尴尬的寂静。

终其一生,乔治六世的口吃并没有得到根治。伦敦大学学院实验心理学教授彼得·豪厄尔(Peter Howell)指出,有1%的口吃患者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仍患有口吃,他们很少会彻底康复,比如乔治六世。

这种儿童期开始出现,并持续到成年的口吃称为发展性口吃。另一种口吃类型主要由药物、精神创伤或脑损伤等因素引起,叫做获得性口吃。据德国汉堡大学科研人员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左大脑发育异常是导致发展性口吃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们通过磁共振技术发现,口吃患者左大脑半球一个区域的组织结构与正常人大不相同。这一区域的神经纤维与负责组织语言的数个大脑区域相连,因此它的异常很可能是导致口吃的主要原因。

无论如何,乔治六世还是结巴着完成了演讲:“我呼吁……我的子民们万众一心……在时间的历练中……团结向前……任务将会……困难重重……前路可能乌云密布……在此……我们虔诚地……向上帝承诺……如果我们大家坚定信念……上帝会保佑……我们必将胜利!”

正是这样一次磕磕绊绊的演讲,鼓舞了士气低落的英国民众,成为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讲之一。

 

浅谈演讲技巧 为演讲助力成功

 

孔子曾经说过:“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果把演讲稿比作文,语言表达比作质,也是一样的道理,即使是再优秀的演讲词,如果演讲者的发音既错漏百出又拖泥带水,语调平白无味,相信听众也难提得起精神。

首先,发音正确、清晰、连贯、优美是吸引听众的最有力的法宝。再次,语调要抑扬顿挫。演讲时的语调的起伏不仅能使演讲更生动,而且还能传达演讲者丰富的感情信息。试想如果总是用一种平板的语调,不仅演讲者本身显得无精打采,听众也会很快产生疲倦厌烦的心理。一般来说,升调传达着激昂的情绪,如兴奋、愤怒、谴责、疑问;降调则表达灰暗的情绪,如悔恨、伤心、失望和郁闷等。本篇演讲就是善于运用语调的变化的优秀范例,抑扬顿挫折,张弛结合,尤其是后半部分,通过语调的激越高亢以及反复的手段,将演讲推至最高潮。

态势语言是指演讲中演讲者的仪表、风度、手势、动作、眼神、表情以及所运用的其他视觉材料。

对于演讲者,有镇定振奋和辅助传情达意的作用;对于听众,有感染、说明、强调、吸引、启发、批示等作用。运用态势语言首先要从演讲内容出发,做到有声与无声的统一,态势语言应该是自然、活泼、适度并且符合审判原则。

态势语功能从个人来说:1、反映人的性格和心理;2、反映人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3、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从日常交际来说:1、更形象的传递信息,表达思想;2、更有利的传达情感,反映情绪,如:拍案叫绝、暴跳如雷、扪心自问、趾高气扬等,3、更有效的昭示心灵,加深理解;4、更恰当的联络各种关系,使交际更得体。

演说时的姿势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

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

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从以上的总结来看,所提倡的无不是符合人们平时的审美习惯的,演讲是个实践活动,因此,平时养成良好、高雅的生活习惯才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