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奇设 将演讲推至高潮
巧用奇设 将演讲推至高潮
奇设是语言中一种新兴的修辞格,奇设格在语法形式上虽表现为假设关系的复句,但它却不同于其它假设复句,其表现为这一假设复句的前提是与事理相悖的,奇设格能借助这一“合理”前提推断出的悖理结果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如一首歌中唱的“如果有来生,让我再爱一次”用的就是奇设格——因为在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有来生,因此也不可能在来生再爱一次,但用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的效果是“多么希望我能再爱一次啊”的直抒胸臆所远远不能及的。难怪徐杲说:“运用奇设格能收到‘无理而妙’的修辞效果。”如果将奇设格运用于演讲当中,就能使演讲的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一、以奇设抒情:曲抒胸臆 情深意浓
用奇设格抒情,较之明白晓畅的直抒胸臆,其感情的流露较为含蓄委婉,但正因为如此,演讲者才更容易营造出一种曲抒胸臆、情深意长的效果,如郑晓辉的《隔海相望》以奇设结尾:“如果我是放牛娃,我要折下故乡最绿的柳枝,做成一支亮丽的柳笛,以心灵的笙箫,鸣奏古老的《归去来兮》。如果我是诗人,我要放声歌唱,太阳为鼓,月亮为琴,苍天起舞,大地震撼,从塞北,到江南;从大海,到长天!”演讲者借放牛娃、诗人之口,热情奔放地表达出澳门回归之际的喜悦心情,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回肠荡气、动人心弦。
二、以奇设表意:曲表心意 委婉动人
在演讲中,有时为了需要,有些思想不便直接表达,高明的演讲者便会借助奇设这一特殊的修辞方式,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如《让青春和红绿灯一同闪光》中,演讲者作为一名交警,由于公务繁忙,没时间照顾家庭,导致身怀有孕的妻子由于劳累过度而死去,孩子也惨死腹中。面对妻儿的死,演讲者无比悲痛,也无比愧疚,为了表达这种爱家爱国不能两全的心情,他说:“我想,假如我不是交警,我就能抽时间多承担些家务,就不会连换煤气都要让妻子承担;假如我不是交警,在妻子临产时就会守护在她的身边,孩子就不会夭折。”虽然演讲者并没有说自己是为了工作而抛弃了家庭,但字字句句无不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演讲者“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从而使观众为他死去的妻子、儿子,也为他本人,流下了崇敬的泪水。
三、以奇设说理:曲折说理 掷地有声
用奇设说理类似于辩论中的以退为进法——不直接表明自己的见解,明为退让,实际上是以退代攻,但由于用这种方法说理比较“曲”,很少会伤害别人的感情,它更容易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在演讲中,我们也常用奇设说理,如《一个淘粪工的闪光人生》中就运用了奇设格:“要是厕所不扫、下水道不通、垃圾不除,恐怕你们就不会活得那么自在潇洒!”短短的几句话,通过假设的前提推导出假设的结果,从而指出厕所不扫等的恶劣后果,曲折地点出淘粪工工作的巨大作用,给那些鄙薄淘粪工的人以有力的回击,可谓掷地有声。
四、以奇设写人:曲呈褒贬 留有余韵
用奇设写人,虽不是间接描写,但是兼有间接描写的功效,能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论男子汉》中,演讲者浩云先生讲述了有关鲁迅先生的一件事情:有一次,鲁迅先生在家中宴请宾客,他的独子海婴夹了一颗丸子,咬了一口又吐了,说是变味了。客人都以为是海婴捣蛋,鲁迅先生却夹起海婴丢掉的丸子尝了尝,果然是变味了。由此,演讲者大发感慨:“倘若那时,他老先生不问青红皂白,勃然大怒,左手按住海婴的小脑袋……那我可真要对不起,要把他老人家在我心目中男子汉的坐位上……往后挪一挪……”用设想中的鲁迅形象与现实中的鲁迅形象进行对比,生动地展示出鲁迅“具善意,有爱心”的大丈夫风范,将鲁迅的形象刻画得可谓惟妙惟肖,让那些“在外一条虫,回家一条龙”的所谓男子汉们听了不得不自惭形秽。
四种演讲技巧 将你的演讲推向高潮
引人入胜的演讲、能言善辩的口才,是许多现代人梦寐以求的一种才能,那么,怎样讲才能使你的演讲更精彩,更有吸引力呢?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成就一次精彩的演讲,一方面要注重平日里的锻炼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本文为你总结了四点技巧,希望在今后的演讲中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巧卖关子,绝境觅源
“卖关子”并非单纯地故弄玄虚,而是暗藏着开启智慧之门的“机关”。巧妙地运用这些“机关”,就会使演讲与众不同,效果迥然。一种意思,不是用平铺直叙的办法表现出来,而是采用语气或态度上的“否定”来表现,在语意跌宕中巧妙收拢,最终回归正面话题。
1947年蒋介石派胡宗南“进剿”延安,企图攻占我中央苏区。在沙家店我军给胡部以狠狠的打击,取得了沙家店战争的胜利。这时毛泽东首先不是大笑和欢呼,而是替胡宗南遗憾,带着同情的语气叹息:“唉,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哪样想,他就哪样办。”接着毛泽东扳着手指数道:“清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整个凑起来我们吃掉它六、七个旅。胡宗南说他有四大金刚,我看他的‘金刚’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哄堂大笑),他们四大金刚被我们搬来三口:何奇、刘子奇、李民岗,只剩下一口缸叫什么?(会场活跃起来,后面有人喊:叫李日基)对了,叫李三吉,下次也许还抓不住,算他一吉,第三次就跑不了啦(哄堂大笑)!”
在庆祝胜利的演讲中,无论多少豪言壮语都不为过,而***却并非如此,他先隐藏住胜利的喜悦,采用同情的语气替胡宗南遗憾,让听众一愣神马上又心领神会,然后,***把李日基说成李三吉,造成口误,好像走入绝境。哪知他暗藏机关,巧妙地解释这种口误,从而在听众眼前展现出一片“桃源”。直至听完,大家才明白他说错话的真实用意。
二、表达新颖,“讲”出新意
演讲不能总是老生常谈,重复一些陈腐老套的内容,而应该表达出具有时代感的新颖主题,给人以新的认识和新的启迪,讲出新意来。因为听众在听演讲时都怀有一定的好奇心,而只有主题新颖、富有新意的演讲,才能满足听众的好奇心,进而对他们形成有效的语言刺激和心理冲击,调动起他们的听讲兴趣。 某省中医院的一位专家,看到很多的医生每天都忙着学英语、学电脑、学开车……而无心钻研业务时,便在一次座谈会上作了这样一个即兴演讲:
我今天想对大家说的是:在某些领域不妨当回“文盲”。我这话一说肯定会有很多人反对,扫盲扫了这么多年,现在倒来提倡文盲,太不合时宜了吧!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的知识更新这么快。内容也越来越广博,那我们在某些领域出现些“盲点”也就在所难免,也很正常,如果我们什么都想学,而精力又达不到的话那就很可能会一事无成。相反,如果我们在某些领域,敢于当回“文盲”的话,反倒会有更大的成功向你招手。
像著名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搞科研,就放弃了学电脑的机会,是一名真正的“电脑盲”。他每次需要查资料和发送邮件的时候就会找助手帮忙,很多人都觉得这样一名科学家竟不懂电脑,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而崔琦的回答却是很平静:“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时尚的东西太多了,无法追赶上的东西太多了,没有办法,我必须学会舍弃。”这回答真的很精彩,要想成功就必须先学会放弃……
他的演讲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和思考。全场寂静,随之掌声大作。 这位演讲者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运用了“反弹琵琶”的方法,在演讲中表达了在某些领域不妨当回“文盲”的新观点和新主题,从而使得演讲有了新意,增强了演讲的吸引力。 当社会更多地提倡全面发展时,演讲者却很大胆地提出了在某些领域不妨当回“文盲”这一新观点。为了证明自己这一石破天惊之语绝非哗众取宠之言,演讲者在接下来的演讲中,针对大家渴望成功的心理,有的放矢,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并以著名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为例,论证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
总之,由于主题新颖,讲出了新意,这一演讲对听众形成了极强的心理冲击,引发了大家对如何走向成功的深入思考,强化了演讲的吸引力,收到了很好的演讲效果。
三、形象说理,“讲”出哲理
演讲要以理服人,但抽象地说理往往会让听众感到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的演讲主题有多么深刻,也不管你的演讲语言有多么睿智,都无法打动听众。因此,演讲者在阐明道理时,要力避抽象,要善于借助具体的“形象”或真实可感的事物,寓理于形,寓理于物,讲出哲理来。 心理学专家高教授应邀到某学院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作演讲,开场白过后,高教授出人意料地走下讲台,打开了大厅的一扇窗户。大家狐疑地看着高教授,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高教授指着外面花坛里几棵枝干粗大、郁郁葱葱的“树”,笑眯眯地说道:“刚才经过花坛的时候,我还真不知道它们是些什么植物,还是你们的院长告诉了我答案。我现在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它们到底是些什么植物?”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高教授的话让沉闷的会场一下子热烈了起来。同学们争着回答道:“是海棠。”“对,同学们说得很对,就是海棠。其实,我的家里也是种着海棠的,但我一开始却没有认出外面花坛里的这些海棠来,原因是,和我家里种在花盆里的那些海棠相比,你们学院花坛里的这些枝繁叶茂的海棠,完全可以叫做‘树’。”高教授边说边回到了讲台上,以充满激情的语调说道,“海棠种在盆里,它就永远是‘花’,而种到地里,它就会长成一棵‘树’。这说明,海棠的生长不但需要阳光和土壤,还需要有足够宽广的伸展空间。”说到这儿,高教授停顿了几秒钟,然后用更加激昂的声音说道:“海棠如此,那我们人呢?”
高教授演讲的目的,是要引导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勇敢地走出校园,走向广阔的天地,去经受社会实践的锻炼并在锻炼中提高自己,但他却没有进行简单生硬的说教,而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实际,巧妙地借助大厅外的海棠“树”和自己家中的海棠“花”进行对比说理,讲出了“人和海棠一样,不仅需要“阳光”和“土壤”,而且需要足够宽广的伸展空间”这一哲理。由于高教授在演讲时采用了借物说理、寓理于形的演讲方法,所以他的演讲显得形象生动、鲜活有趣,散发出了哲理的光芒,引发了听众的深入思考,为他和听众进行情感与思想上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最终收到了极佳的演讲效果。
四、真情实感,“讲”出氛围
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若能显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容易营造出良好的演讲氛围,而有了良好的演讲氛围,听众的情感之弦就更容易被拨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也就更加强烈,听众也就更容易接受演讲者在演讲中表达的观点。 一条腿瘸了的继父,养育了我和弟弟十几年,可在这十几年里,我和弟弟从没有喊过他一声爸爸,甚至没好好和他说过一句话,有事找他的话,我和弟弟就会冲他“喂”上一声。妈妈让我和弟弟喊他爸爸,而我和弟弟却指着他大声地喊道:“他不是我们的爸爸,我们没有他这样的瘸腿爸爸……”妈妈闻言,愤怒地将巴掌打了过来,但巴掌最终却落在了继父的身上…… 后来,长大的我懂事了,知道继父是真心地爱着妈妈、我和弟弟的,但仍没有开口叫过他一声爸爸。直到那天,当获悉继父为了救落水的弟弟而长眠不醒时,我才泪雨滂沱、撕心裂肺地喊出了第一声“爸爸”,可继父却再也……听不见了……
在继父辞世后的每年清明节,我都会跪在继父的坟头,泪流满面地喊他三声:“爸爸……爸爸……我亲爱的爸爸……” 这是一位女大学生所作的演讲,题为《没有听我叫过一声爸爸的爸爸》,在这一演讲中,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有的只是演讲者和其继父之间真实感情的流露,一句“在这十几年里,我和弟弟从没有喊过他一声爸爸,甚至没好好和他说过一句话”,道出了演讲者对继父的愧疚之情;一句“妈妈闻言,愤怒地将巴掌打了过来,但巴掌最终却落在了继父的身上”,道出了继父的宽容和关爱之情;一句“当获悉继父为了救落水的弟弟而长眠不醒时,我才泪雨滂沱、撕心裂肺地喊出了第一声‘爸爸’”,道出了演讲者那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一句“每年清明节,我都会跪在继父的坟头,泪流满面地喊他三声‘爸爸……爸爸……我亲爱的爸爸’”,则道出了演讲者对继父的感激、愧疚和忏悔等多种感情。这些真情实感,引发了听众的亲情联想,点燃了他们的亲情火焰,营造出了一种浓浓的亲情氛围,最终实现了以自己的忏悔去净化听众心灵、引导听众珍视亲情的演讲目的。
追求美感 提升演讲效果
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以口语和体语为载体向听众传播信息的活动过程c好的演讲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从而显示出内容美、形式美和人格美,因此,演讲语言不仅要求准确凝炼,通俗易懂,还应注意在构思和表达中利用语言的形式美规律,从而集中体现演讲的审美效应。 演讲,既不是地摊上扯着嗓子的吆喝,也不是树林里歇斯底里的喊叫,而是一种具有某种情感倾诉的、具有艺术美感、情绪激昂的、声音与肢体语言并用、富有强烈的表现力的语言艺术。
一、演讲应当具备韵律美
演讲艺术和音乐、舞蹈一样,应具备节奏感和韵律感。每一次平实的叙述就好比歌曲中的过门,每一次激动的抒情就如同歌曲中的高潮,而在这两者之间,都会有适当的停顿,这是给听众的心理准备和接受时间。慢读与快读相互结合,停顿与连读相互结合,轻读与重读相互结合,三种结合相得益彰,能给听众一种强烈的冲击力量。
二、演讲应当讲究情绪美
自然,演讲是一种抒发感情的工具,多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演讲者本身是演讲内容的创造者,而演讲内容则承载着演讲者的灵魂。演讲不是单纯的朗诵和背诵,要努力做到引起听众的共鸣,需要演讲者富有激情而又表现真实的情绪。演讲时切忌做作、虚情假意,所有的感情要维持创作时的真实感受和真实理解,总之,真切就是情绪美的生命源泉之所在。
三、演讲应当运用形体美
演讲极度富有现场感,肢体和表情的运用尤为重要,形体美的最高要求就是自然,湖南卫视主持人谢娜在短时间内做出多种表情、摆出多种姿势,虽然表面上是娱乐行为,但实际上可以给演讲者以启发,一个富有感情的人当然不是木头桩,适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能够使演讲内容更富有感染力。
四、演讲应当追求声音美
声音是与生俱来、难以改变的先天条件,但我们应当执着追求声音的美感,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也是演讲语言,要标准、流利、清晰;演讲者声音要浑厚有力,圆润清晰,可柔可刚,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