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技巧:演讲手势原则及其错误的肢体语言

演讲技巧:演讲手势原则及其错误的肢体语言

 

相当程度的交流是通过肢体语言实现的。虽然我们自己不能看见,但其他人可以。如果你在说一件事的同时却在想着另一件,你的肢体语言很可能会泄露你真正的想法。

你知道吗,在交流过程中,5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传达的(身体语言,眼神接触),38%则是通过声音(音调,语速,音量,语气)。也就是说,只有7%的信息是通过所说的话传达的。可见,无论是一对一的面试或是面对一群人的简报,当成为场上焦点时,你需要的是全面高效的沟通。

一、手势必须遵循的原则

1、雅观自然

运用体态语言、动作要做到端正、高雅,符合生活美学的要求。人们听演讲,除了获得信息,受到启迪这外,也需要获得美的享受。演讲的体态动作要做到姿态优美、恰如其分,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演讲者的手势贵在自然,自然才见感情的真实流露,自然才能真实地表情达意,才能给人以美感。优美自然的体态语言还必须符合演讲者的性别、年龄、经历、职业及性格等特征。

2、因人制宜

在演讲中态势语的恰当运用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成熟、自信、涵养、气质和风度。演讲者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符合自己的身份、性别、职业、体貌的、有表现力的、合适的手势。就性别而言,男性的手势一般刚劲有力,外向动作较多;而女性的手势主要是柔和细腻,手心内向动作较多。就年龄而言,老年演讲者因体力有限,手势幅度较小,精细入微;而中青年演讲者身强力壮,手势幅度较大,气魄雄伟。就身高而言,个子比较矮小的演讲者可以多做些高举过肩的手势来弥补不足,这样可以自己形体显得高大一些,而个子较高的演讲者,可多做些平直横向动作。

3、保持三个协调

第一、手势与感情协调。演讲中感情激昂时手的幅度、力度可大,否则小一点,手势幅度和感情是成正比的。

第二、手势与口头语言的协调。手势的起落应和话音的出没是同时的、同步的,不可互为先后。如果话说出去了,手势还没有做;或话已讲完,手势还在继续,不仅失去了它的意义,而且也使听众感到滑稽可笑。

第三、手势与全身的协调。演讲者的手势从来不是单独进行的它的,它的一举一式,总是和声音、姿态、表情等密切配合进行的。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没有动作的演讲只能讲话而已,但动作要和演讲者的体态协调才美。

4、适宜、适量、简练

一是与演讲内容相适宜。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相配合时,其含义才最为生动具体。演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表现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相适宜,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

二是手势的多少要适量,要不多不少。手势动作过多了,一两句话一个动作就会显得轻挑作态、喧宾夺主,会使听众感到眼花缭乱,听众甚至会拿演讲者的动作开心。但是,如果演讲者在台上从头到尾都不运用手势,那样就会显得局促不安就会失掉演讲的感染力和活力;演讲者的气质、风度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使听众不能深刻理解演讲的思想内容而感到枯燥无味。

三是手势动作要简单精练。体态语言毕竟是口语的辅助手段,使用时切忌过多过滥,毫无节制,而应尽量做到少而精。正像说得多不一定就表明语言能力强一样,态势语言表演过多,不一定能加强演讲效果。所以演讲中的手势动作应简练、得体,宁少勿多。演讲者每做一个手势,都要力求简单精练、清楚明了、干净利索、优美诱人,不可琐碎,不可拖泥带水。小动作、碎动作千万不要做,重复动作也不要多做。

对于在什么情况下该打什么手势,做什么动作,是无法确定的,全靠自己摸索、模仿。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不要去追求那种千人一招、万人一式的模式化的态势动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点并美化定型就行。

二、演讲中错误的肢体语言

1、逃避眼神接触

你是简单的念ppt而不是向观众介绍吗?在一对一的谈话中,你是盯着一旁、脚下或前面的桌子吗?你从未看过聊天对象肩膀以上的部位吗?这些都说明你缺乏自信心,紧张和准备不足。

技巧:看着你的听众。用80%至90%的时间看着听众的眼睛。绝大多数的人花太多时间看笔记,幻灯片或身前的桌子,而很多人在看了自己的谈话录像后可以立刻改变这一行为。真正的商业领袖在传递信息时是直接看着听众的眼睛的。

2、你和听众之间有阻碍

另一种较常见的错误是因为在你和你的听众之间有别的物体,从而阻碍了你们的直接交流。这些错误,比如双手交叉,站在讲台或椅子后,从屏幕后和别人交谈,在都阻碍真正的交流。即使只是一个放在桌上的文件夹,也可能制造距离阻碍交流。

技巧:保持“开放”。保持你的手打开、手掌向上。消除你和你的听众间的壁垒。

3、坐立不安,摇摆或晃动

以上动作说明了你感到紧张,不确定或措手不及,避免这些错误,因为这样做并不能帮你实现什么。让我们想象一下,一家电脑公司的高级业务主管要向他们的主要投资者传递新产品的讯息,但没有成功。实际上,这个项目的确是在他团队的掌控下,但他的身体语言却给了投资者其他的暗示。做简报时前后摇晃,这就是这位主管的最大问题。它反映了一种能力与控制力的缺乏。通过学习去做有意识的移动,他最终避免了职业生涯上的失败。下次简报之后,投资人定会相信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握中。

解决它的办法很简单:从口袋里拿出你的手,作些有决心的、果断的手势。保持两手高于腰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个复杂的手势,反映了复杂的思想,并给了听众对说话人的信心。

4、站着、坐着不动

效率低的发言者几乎不动,从头到尾都站在同一个地方。这反映了他们很死板、紧张、沉闷、没有魅力和活力。

技巧:激活你的身体,而不是幻灯片,走动走动。大多数演讲者都认为他们需要笔直地站在一个地方。但他们不明白的是,移动不仅是可接受的,而且是受欢迎的。一些最伟大的商业演讲者会走到观众中,并不停的走动。但他们并非漫无目的。举例来说,一个充满活力的发言者将从房间的一边走到另一边去传递他们的信息。他指向幻灯片而不是阅读它,他把手放在别人的肩膀上而不是与听众保持距离。

5、没精打采,后仰或驼背

这些姿态往往与缺乏自信联系起来,它们能体现或者被认为能体现——缺乏投入或兴趣,它们也说明你没有权威,缺乏信心。

小技巧:保持抬头挺胸。当站立时,脚打开与肩同宽,身体稍向前倾。这样你就看起来很感兴趣,更投入,更有热情。肩膀略向前,这会显得你更有男子气概。头与身体要直立,不要靠在桌子或讲台上。

6、虚假的动作

这正表明你准备过度,不自然和做作。要使用手势,但别过度。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手势反映了复杂的思想。听众能从手势中察觉到你的信心,能力与控制力。可是一旦你试图模仿一个手势,你可能会被认为做作,就像一个三流的政客。

布什总统常常用与他所说的话格格不入的手势,好像他准备过度,这像收看配错音的低成本电影。你可能不会像布什总统那样受到广泛的评论,但尽管如此,你也不想在会议过后遭到同事与朋友取笑。

7、玩硬币,跺脚和其他令人讨厌的小动作

以上动作只能体现你的紧张,不自信或对细节不够关注。用一台摄像机录下自己的表现,再用挑剔的眼光去重看一遍。你是否发现了自己从未察觉过的那些令人讨厌的小动作?有位作家写了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书,我曾去看过他对自身规划的讨论。在整个谈话过程中,他不停地玩口袋里的硬币。那天,他不但没有卖掉很多书,而且在领导力方面也没有得到高分。

紧张将体现在不停的跺脚,摸脸或抖脚上。一旦你明白自己的行为,你可以轻松地改正它。

 

ppt演讲技巧:ppt演讲是该怎样设计清晰切题

 

2005年,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在YouTube上的浏览量是200万次。5年后,这篇演讲的文字稿仍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这篇演讲想要传达的信息非常有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结构和表达方式同样如此。“今年我想要告诉你们我生命中的三个故事,”乔布斯说,“就是这样。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三个故事而已。”这样的开场白让听众(和读者)产生了共鸣。

未来的公众演讲家们,注意了。无需成为硅谷亿万富翁,也能发表精彩的演讲。精彩的演讲需要清晰切题地传达信息,并以几个好故事进行佐证。

成功的演讲在实际中通常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与你的听众以及他们的目标和兴趣点建立联系;

(3)你应该设法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效法和记住你的材料;

(2)你要吸引并且一直保持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让他们了解什么是重要的信息,而什么不是的。

如果需要更详尽的细节,具体应用,生动的例子,那一定要看原书,但基本上这些原理可以这样归类:

目标1:与你的听众建立联系。这个目标源于心理学的关联性原理(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和适当知识原理(The principle of Appropriate Knowledge)。不要包含过多或过少的信息量,要针对你的具体听众,筛选信息,同时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

目标2:引导并始终保持他们的注意力。这个目标源于心理学的突出性、可辨性和知觉组织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alience, Discriminability, and Perceptual Organization)。注意力被不同的领域所牵引,所以使用杠杆作用的设计原理(如对比度、突出放大显示特别的地方)。或者,像Robin Williams说的,“拒绝平庸!” 另外也要记住,人们会自然而然的将看起来相似的元素默认的归为同类。

目标3:促进理解和记忆。这个目标源于相容原理(The principle of Compatibility)和信息变化原理(The principle of Informative Changes),以及限量原理(The principle of Capacity Limitations)。消息在与意思一致的情况下,更容易被人记住。例如,“红色”一词如果被用绿色字体显示,则违背了这一原理;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张关于大阪市流浪猫数量的图表却辅以一张人与活蹦乱跳的狗玩耍的背景图片,也是不妥的。另外要提醒的是,人们期待你的演讲有变化,例如突然插进一段笑话、一个故事,幻灯片上的视觉变化或加入一段动画,等等。当然这些东西必须是有意义的,否则就变成了干扰,反而破坏了效果。同时,听众在一个演讲中只能记住有限的信息量(见认知负载),所以一定要仔细筛选,千万不要试图不断地向人们灌输信息,那只是做无用功。

背景,突出性和协调性

让我们使用突出性和相容性这两个原理,来单独检验幻灯片背景的问题。Kosslyn认为,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同样也应该是最为出众的。你可以通过使用大号字体、加粗字体、颜色的选择、显著的位置以及其他的方法来使其醒目。

通常幻灯片的背景则不需要过于突显。也就是说,背景应该简单,其本身不需要过多的变化,以防止干扰前景的元素。需要提醒的是背景图片是用来强调我们的信息而不是形成干扰的。他还告诉我们好的背景可以“帮助你有效的衬托出信息,否则就会混淆观点。背景图片不应该与所展示的信息相冲突。”

 

演讲技巧:掌握演讲技巧 成功吸引听众

 

在现代社会,演讲越来越多了:领导者公开讲话,教授传授学识,国际会议上学者的阐述,谈判中双方的沟通,主持人的陈述与提问,被采访者的即席回答——这都是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语言交流和演讲艺术。

演讲是把道德伦理、社会政治、文学艺术融为一炉的实用传播艺术,他把美学与生活实践哲理与语言艺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其实演讲有时也和相声一样,能在吸引观众的同时让人受益,那样就达到目的了。那么演讲中如何更好地吸引听众呢?

一、标新立异的观点

比如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是每个公司、企业都搞过的,甚至有些企业年年以此为主题来进行演讲比赛活动,但是演讲比赛年年搞,演讲观点甚至文章内容却是陈旧老套,举起列子就是徐虎、李素丽,讲起道理就是爱岗敬业从我做起,爱岗敬业要有螺丝钉精神等等,让听众感觉乏味枯燥。

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演讲是演讲者智慧的体现。我国历代演讲人才辈出。从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的“游说”,到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舌战群儒”,他们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杰出的辩才无一不是建立在独到的思想、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在现代社会,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大学教授和企业家,也同时是演讲家。

三、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演讲艺术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取决于长期的文化积淀与实践历练。我认为,从层次上,演讲艺术可分为四种:就是“技”“道”“悟”“空”。“技”就是专业技能方面的演讲。“道”就是各行各业的理论宣讲。“悟”就是对实践和理论融会贯通并能鞭辟入里且奔放自如。“空”不是无,而是一种自由状态,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至深。说到底,演讲是人类的活力和智慧之光的体现。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演讲人才辈出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有许多专门从事“游说”的思想家和纵横家,他们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还有著名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等,也都是演讲艺术的绝妙的典范。他们杰出的辩才无一不是建立在独到的思想、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在现代社会,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大学教授和企业家,也同时是演讲家。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人之间增加了交往,阐明各种事物的演讲机会无处不在。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演讲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素质。

四、鲜活的思维

几年前电视台转播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目光。人们为这种争论问题的形式、青年学子所谈论的话题以及所焕发出来的辩才而吸引。但是,由于国际大专辩论会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观众的目光开始转向充满鲜活思维的“对话”栏目。观众更愿意看到知识丰富、紧跟现实、实话实说、与成功者近距离、充满鲜活思维的对话。在今年5月11日中央二台的“对话”栏目中有这样一个精彩场面:宏德公司董事长施振荣说,子女不愿接他的班,愿当教授什麽的,施先生也怕步王安的后尘,就把接力棒交给了几个德才兼备的“外人”。这时主持人问一位在宏德工作了十几年的员工:“你是追随施振荣这个人,还是追随宏德的企业文化?”回答是:“我追随宏德的企业文化,施振荣先生创立的企业文化。”紧接着,方太橱具公司董市长茅理翔先生对施振荣董事长的交班有不同看法。他说他把方太公司分给儿子一部分,分给女儿一部分,因为法律不够健全、经理人不够成熟、信誉也不够等等,所以传给子女放心。这时,主持人有一句幽默而意味深长的插话:“施先生把企业当孩子,茅先生把孩子当企业。”这类在现场迸发出来的鲜活的思想会给人们带来很深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