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技巧-演讲与口才-即兴演讲准备技巧
演讲技巧-演讲与口才-即兴演讲准备技巧
即兴演讲比赛的准备方法即兴演讲比赛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比赛之前,给演讲者一个较大的内容范围和一段准备时间,在比赛中再抽题演讲。另一种则是没有内容范围,只是在演讲开始后抽题,做短暂准备后即开始演讲。那么即兴演讲的准备技巧有哪些呢?
1、心理素质准备
既然是有感而发,就要有稳定的情绪,有十足的信心,有必胜的信念,这样才能保证思路通畅,言之有物,情绪饱满,镇定从容。
2、认真构思腹稿
在稳定情绪的同时要理清讲话思路,做到胸有成竹.构思腹稿要防止下列话题: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不要在公共场所谈论别人的缺陷;不要谈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不要到处诉苦发牢骚。
3、临场观察准备
演讲者要尽快观察、熟悉演讲现场,及时收集捕捉现场的所见所闻,包括现场环境(时间、地点、场景布置)、听众、其他演讲者的演讲等,以确定自己的话题,增加演讲的即兴因素。
4、知识素养准备
演讲者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阅历修养与演讲的成功有着紧密的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演讲者感到演讲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演讲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广泛地阅读、收集、积累材料,上下、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要学习,同时加强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修养。这是一个长期、琐碎而复杂的工作。
5、临场性准备方法
即兴演讲者不知道演讲内容的范围,只是在比赛时才拿到题目,这种准备难度较大。为了在演讲前的几分钟内,把演讲的腹稿组织得较完善,通常的准备方法是“点的分布法”。当演讲者拿到题目后,在短暂的临场准备时间里,应该围绕着题目进行“点”的分布。“点”可以是一个很有感情色彩的事例,一句幽默风趣的话,一位伟人或者哲人的警句,所要阐述观点的核心词语等等。然后,就要马上考虑这些“点”之间的联系,围绕着主题,将其分布在恰当的位置上,最后连贯成文。
6、模糊性准备方法
演讲者在一个较大的范围里得知了演讲内容,但并不了解具体题目。在这个基点上进行准备,首先要多做一些深度上,也就是哲学上的思考。其次是纵向与横向上的比较与结合。从哲学上思考问题,就是要求演讲者具备比较宏观的把握事物的能力,能居高临下地看待问题,全面深刻地思考。这时,虽然具体目标比较虚,但先有了准备,一旦拿到具体题目,模糊的目标就会迅速变得清晰起来。在这一准备方法中还要求演讲者围绕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与结合去丰富资料,充实内容。考虑的范围要大,挖掘要深。观点需要用人物事例来具体说明;人物事例丰富了,也容易归纳,总结出新的观点。
演讲-演讲与口才技巧-ted演讲的准备技巧
TED 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性质其实像媒体,宗旨是为了传递足以改变世界的新观念、新发现。只不过它用的形式并不是出版刊物,而是论坛演说,甚至企图找回苏格拉底、柏拉图时代那种人与人面对面沟通的「对话」 传统。
TED 核心就是每年二月举办的大会( TED conference)。在这个大会上,他们会邀请各行各业、类似「巴菲特」分量的人,一起聚集在美国加州的长堤发表演说。会议通常举行4天3夜,一共有45个讲者上台,向在场人士分享他们的观念。
Google 创办人现身 TED 大会
过去5、6 年,在这个大会上发生很多「奇迹式」的事情。举例来说,2006 年2 月,在台上演讲的是一位传染病控制专家赖瑞布莱恩(Larry Brilliant),他希望发展一个全球传染病监控系统,在适当时候可以发出警告,防止疫情大扩散。
台下有人举手说,「 我可以帮助你。」 这个人居然是google 创办人之一的赖瑞佩吉(Larry Page),没多久,赖瑞布莱恩就被找去当Googel 基金会执行长,做他想做的事情。
其他像U2 乐团主唱波诺(Bono)希望让10??0 万美国人动起来关心非洲,英国知名厨师杰米?奥立佛(Jamie Oliver)希望教美国人自己煮10 道菜,改善肥胖与不健康的饮食问题。他们都在大会上立刻得到类似赖瑞布莱恩的帮助。
TED 希望达到的「对话」、「改变世界」已经发生,正因为影响力愈来愈大,即使入场门票将近台币20 万元(6000 美元),仍旧销售一空,每年都供不应求。除了实体活动外,从2006 年开始,TED 将讲者的演说影像上网,网友连注册都不必,就可免费取得。这个动作打破了原本只是菁英人士间聚会的围墙,社会大众都可以受到讲者的启发。当TED 演说上网后,传统媒体开始注意它的影响力。
曾有媒体报导,TED 是个影响力遍及全球的新兴媒体, 它几乎一下子就做到了众多媒体集团的梦想。为什么每年举办论坛演说的单位这么多,而TED 却能引领风骚?这得先从TED 幕后最重要的人物克里斯安德生(Chris Anderson)谈起。
克里斯安德生曾经当过短暂的记者,之后就开始一连串的媒体创业,大部分以杂志为主,例如:business 2.0。他也曾经做过网站,对数位媒体不陌生。媒体出身的他, 对传播技巧很娴熟,2001 年,当他一接手TED 营运时, 就是以「媒体」定位来操作。他知道传播影响力的关键点是什么?一个有分量的讲者或者名人,加上打动人心的演说技巧。目前整个TED 工作人员约有70 位,工作内容就落在这两个主要领域:一个是发掘讲者,另一个就是训练讲者,做这辈子最动人的一次演说。
发现各领域思想最尖端的人物
TED 请各行各业推荐,他们会主动锁定各领域的顶尖者,主动接触,推荐主题,就像之前??提到华伦巴菲特这样的人。当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TED 演说可以这么吸引人,它的秘诀在哪里时?克里斯安德生不断提醒, 其实不是演说技巧等技术性的东西,而是回到原点,「一个言之有物,启发人的观点。」这也是他们花大量心力成立讲者资料库,不断主动接触,寻找讲者的重要准则。
一个具启发性的观点已经为好演说打下基础,其他的就剩下演说形式的东西。在美国,「TED 式风格」演说已经成为专有名词,它代表的意义就是好、动人的。尽管安德生一再强调,TED 演说没有公式,公式只会陈腐,但看过TED Talks 影片的人,都可以明显感受它与众不同的风格。
TED 风格第一要素就是——最多讲18 分钟,这18 分钟已经成为TED 密不可分的独有标记。为什么是18 分钟?安德生说,18 分钟不会短到无法阐明一个复杂观念,但是长度却刚好是一般人注意力的极限。 18 分钟也很符合数位时代的传播长度,它足以让人休息喝完一杯咖啡,同时可以观赏一段TED Talks 影片, 若很赞同讲者观点,就能立即转寄分享给朋友。
就一般论坛规模,动辄40 分钟或一小时的演讲,18 分钟时间相当短,也迫使讲者必须更精准地打中观念的核心,「不要想在18 分钟内讲完所有故事,只要挑一个最值得讲的。」安德生建议用,「宁可深,不要广」的原则来准备演讲内容。
使用投影片或不用投影片都可以成就好演说,但「最可怕的简报,就是传统上最常用的,在投影片里塞满文字。 」安德生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这是演说的头号杀手。
TED 相信,即使是一个好观念,也必须透过传播人的热情、故事的分享,观念才有生命,人们才会被感动。重点是「演说这个人」而不是「观念文字」,塞满文字的简报,容易让观众的视觉焦点放在投影片,而不是演讲者身上。
人性化造就 TED 演说风格
TED 大会虽然是论坛,但整体安排却像一场好莱坞秀。所有好莱坞的元素都备齐,明星(各行各业具分量的人)、紧凑的节目(18 分钟,没有冷场)、梦想(改变世界),就连舞台布置也鄙弃一般传统的论坛方法。
2010 年,他们将讲台布置成舒适的客厅,讲者从观众席出场上台,这些安排都巧妙地营造「对话」的舒适气氛,因为「很像一家人」。现场还备有7 台摄影机随时抓取讲者最生动的一面,以便事后可以剪辑出最生动的影片。
从成立的1984 年到2004 年这20 年期间,TED 的影响力只在美国科技界、设计界中的观念分享。 2005 年, TED 成立TED 大奖,每一位得奖者可以得到10 万美元,去做自己想要改变世界的计画。这一步让TED 从观念传播扩及到行动。
尽管TED 的影响力愈来愈大,「但TED 就是西方思维模式,他们忽略了正在崛起的亚洲,」35 岁的TED 台北活动主办人许毓仁说。
为了走出英美区域,2009 年,TED 宣布两个重要计画,一个是翻译,把上网的TED Talks 翻译成各国语言, 让不懂英文的人也能读懂,目前已经有40 多国语言。另一个计画就是TEDx,以城市为单位,让各国TED 粉丝可以自组类似TED 大会活动,目前也有500 多场活动。
没想到一个传统演说对话模式却造就这么大影响力。
TED演讲的准备
1. 打印你的幻灯片为一页9格作为讲义材料。 这种一页9格的幻灯片大小正好和便利贴一样。我组织再组织我的信息,然后添加便利贴直到我感到满意为止。并且确保减少我为40分钟演讲准备的至少一半的幻灯片。
2. 征求反馈。召集一些你值得信任的人,让他们对你的修改过的幻灯片打印材料提些反馈。只需要让他们口头说一下。目的是让他们一次看完所有的幻灯片,你想要得到关于“整体:的反馈,而不是部分。然他们给你选择的内容提反馈,并问问他们是否觉得TED的听众会得到共鸣。当他们添加完他们的意见,我就开始将它们做成电子版。
3. 再次将它分享给一个好的交流者。在我的例子里,我将它分享给我的ExComm经理 Krystin。她很擅长帮我排练,并成为我值得信赖的教练。她会说:”当你这么说时,会和你打算解释的效果不同。”,“当你使用这个术语,你将遭到贬损”,“我想当你最后这么说时会更好”。她认真的帮我分析每个词如何用、怎么说。诚实是最好的原则。确保你的指导者不要害怕说不出来。18分钟里,你想要将你喜欢的材料都说出来,想要包括所有东西,但作为TED的演讲,你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帮你删掉些你喜爱的内容。
4. Close the loop。许多时候,作为推荐者,你清楚的知道你的材料以至于你认为你把每一点都搞清楚了。你可能还没有。你的指导者需要保证你在告诉人们为什么。围绕在你思想的“为什么”使内容展开,而不是“如何...”。明确的表达为什么,那么你的听众可以明白你的宏大思想是什么。
5. 在计时的情况下练习。在最初的时候,在计时的时候排练。这是因为如果你超时了,你要知道自己超了多少。在这个时候不要看着时间。让你的指导者看着,因为你不想在脑海里记住任何时间印记。一分钟,三分钟。一直的练习,直到你可以保持在18分钟里。你的指导者应该可以告诉你在这剪掉30秒或在那加上15秒,以便你内容可以承载最重要的信息。
6.在倒计时的情况下练习。一旦你有了时间表就可以在倒计时的情况下练习。你需要在你演讲的一些位置设置计时基准。计算以下你6分钟的演讲会到什么位置。你应该大概知道6、12、18分钟的时候,你会演讲到什么地方。你应该知道幻灯片应到什么位置,以及你在说些什么内容,那么你在台上就可立即知道自己是否按时或已经超时。
7. 显著标记。你的指导者应该记下你什么内容说的好,什么内容说的不好。他们应该从打印的幻灯片开始,写下你用的好的短语,那么你可以将它们添加到你的讲义里。他们应该帮助捕找些短语,那么你可以打到你的注释里。
8.不要不喜被拍。录下一些你最后的练习。这不需要用最好的设置,像我们使用Flip摄像机时放在三脚架上。它帮你习惯于看着摄像机,并且你可以回放视频,看看你在台上的表现、目光的注视、手势,确定你需要修改的表现。当然,如果你想使练习做的相当好,你可以倒回去,听音频,在幻灯片笔记上添上你认为最好的一段。
9.在上台之前做一个完整的排练。这就是我在印度搞砸的地方,在那天早晨我完全的练习了几次,但我没有感到需要计时。我承认我一周里没有计时,但是发了疯的练习。如果我通过Skype和我的教练Krystin练习就更好了。我本将避免一场灾难。
10. 准备两个自然的结束点。我想要控告印度展的组织者没有真正的给我满15分钟。但是是我搞砸了。这可能是因为我的支气管炎导致的,在我演讲完后我还感到时间充足。幸运的是,我准备了两个地方来结束我的演讲。我有一个结束的地方来完整的结束演讲,于是我在那个地方结束了。我没有时间做到的是我没有带来一个鼓舞人心的结尾,可以令在场的人站起来、惊声尖叫。
把握演讲的艺术 创造良好的演讲效果
在现代社会,演讲越来越多了:领导者公开讲话,教授传授学识,国际会议上学者的阐述,谈判中双方的沟通,主持人的陈述与提问,被采访者的即席回答——这都是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语言交流和演讲艺术。除此之外,政治演讲、外交演讲、学术演讲、案例演讲、培训演讲,均需演讲艺术。
1、用整个身体进行演讲
演讲时的身姿应挺雄抬头,身体的重心平稳,双脚略微分开,既要做到挺拔,又不显得过于僵硬。面前有演讲桌时,双手交叉自然放在身体的前面,切忌在胸前抱臂或把手背在后面,前者对听众有失敬意,后者给你以受训的感觉。
另外,要注意的是像心神不定,慌里慌张,站着纹丝不动,装腔作势、仰面朝天,双手插兜、手撑在演讲桌上、身体靠着演讲桌等动作都会影响听众的情绪。最后你要注意在演讲中的一些细小的动作,诸如摇头、晃腿、摸脸、摆弄领带、笔等等,也会降低你的演讲效果。
2、鲜活的思维是演讲中的智慧之光
几年前电视台转播的国际大专辩论会,曾经吸引过无数目光。人们为这种争论问题的形式、青年学子所谈论的话题以及所焕发出来的辩才而吸引。但是,由于国际大专辩论会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观众的目光开始转向充满鲜活思维的“对话”栏目。观众更愿意看到知识丰富、紧跟现实、实话实说、与成功者近距离、充满鲜活思维的对话。在今年5月11日中央二台的“对话”栏目中有这样一个精彩场面:宏公司董事长施振荣说,子女不愿接他的班,愿当教授什麽的,施先生也怕步王安的后尘,就把接力棒交给了几个德才兼备的“外人”。这时主持人问一位在宏工作了十几年的员工:“你是追随施振荣这个人,还是追随宏的企业文化?”回答是:“我追随宏的企业文化,施振荣先生创立的企业文化。”紧接着,方太橱具公司董市长茅理翔先生对施振荣董事长的交班有不同看法。他说他把方太公司分给儿子一部分,分给女儿一部分,因为法律不够健全、经理人不够成熟、信誉也不够等等,所以传给子女放心。这时,主持人有一句幽默而意味深长的插话:“施先生把企业当孩子,茅先生把孩子当企业。”这类在现场迸发出来的鲜活的思想会给人们带来很深的启迪。
3、演讲者如何吸引观众
现代人越来越希望自己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这是因为当用武之时,我们方感到过去在学校和工作中,这种锻炼的机会太少了。其实每一个人都应该从成长开始就伴随着这种训练。
电视台中对热点新闻的报道,内容丰富、时效性强,但专家和记者的表现却差别较大,这就与个人的概括能力、语言能力和驾驭现场的能力,也就是演讲能力有很大关系。首先,主持人的思维、品位以及关注点,应该和观众的思考期待一致,甚至更高一筹,那就会把谈话引向一个逐渐深入的境界,使观众兴趣不减、有所收获,把他们牢牢地吸引在电视机前。如果主持人或被采访者象私塾先生那样不紧不慢地老生常谈,不等讲完,观众就会换台。凡是在公众面前演讲尤其是在时间有限的电视节目中、,都应尽可能做到:语言紧凑、用词准确、条理分明、论点突出、心安神定。如此,演讲者就不但具有了鲜明的个性,还有了驾驭现场的能力,这就是演讲者的综合素质魅力!我们对听众不能奢望“六秒钟定律”即知端详,但却可能像精彩电影那样,几分钟就吸引住观众的目光。
除了论坛的演讲及电视台的演讲之外,大千世界中充满了演讲艺术。演讲者的准备要认真充分,不可信口开河、无知涉险!
4、演讲的成功最终还要靠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演讲艺术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取决于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实践历练。我认为,从层次上,演讲艺术可分为四种:就是“技”“道”“悟”“空”。“技”就是专业技能方面的演讲。“道”就是各行各业的理论宣讲。“悟”就是对实践和理论融会贯通并能鞭辟入里且奔放自如。“空”不是无,而是一种自由状态,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至深。说到底,演讲是人类的活力和智慧之光的体现。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演讲人才辈出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有许多专门从事“游说”的思想家和纵横家,他们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还有著名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等,也都是演讲艺术的绝妙的典范。他们杰出的辩才无一不是建立在独到的思想、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在现代社会,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大学教授和企业家,也同时是演讲家。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人之间增加了交往,阐明各种事物的演讲机会无处不在。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演讲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素质。
5、丰富的表情
演讲者应善于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最灵敏、最鲜明、最恰当地显示出来;应善于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对听众施加心理影响,构筑起与听众交流思想感情的桥梁。
面部表情贵在自然,自然才显得动人真挚,做作的表情显得虚假。同时,还应该丰富、生动、随着演讲内容和演讲者的情绪发展而变化,既顺乎自然,又能够和演讲内容合拍。同时应注意,表情拘谨木讷,会影响演讲的感染力和鼓动力,而神情慌张又难以传达出演讲内容和演讲者的内容情感,也会影响听众的情绪,而故作姿态的感情表露会使听众感到虚假或滑稽,降低对演讲者的信任感,影响演讲效果。
演讲者要直面听众,听众最先看到的是演讲者的脸,继而通过演讲者的表情来确认演讲内容是否真实。故作镇静,毫无表情是不行的。独自嬉笑又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整个演讲过程中应面带轻松、自然、柔和的微笑,因为这种微笑会紧紧抓住听众的心。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内心世界的各种活动都能通过眼睛表现出来,因此,表情的中心是眼睛,将你和听众的视线连接在一起。这是将你和听众连接在一起的秘诀。像眼睛向下盯着演讲桌,看着天棚的一角或不停地看提示稿,这些只能将你和听众隔离开来。而且,如果你不看听众,就不知道他们对演讲做任何反应。
视线要撒向所有观众。特别要注意照顾到那些坐得比较远的听众。总是看着在场的领导或主办者的话,你就会失去其他的听众,因为谁也不愿意听忽视自己的人的演讲。还应该注意眼睛的转动方式。对于听众来说,只转动眼睛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当你想看什么地方时,最好头随眼睛一同转动,这样显得自然协调。视线该停的地方就要停下。在你的演讲中出现类似的像“高山”等词时,可以自然向上看,但到了一定程度一定角度时就要停下,否则会显得过于夸张。演讲词和视线要统一。比如在你的演讲中出现A、B两人对话的场面,当你扮作A说话时,略微向右看,扮作B说话时再略微向左看,这样做会产生戏剧效果,抓住听众。
6、恰当地使用手势和肩膀
一个人的手势,就好比他牙刷,应该是专属于他个人使用的东西。并且,诚如人们特点各异一般,只要他们顺其自然,每个人的手势也应该都各不相同。不应该把两个特点各异的人训练成手势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任何姿势的成文法则,因为一切决定于演讲者的气质,决定于他准备的情形,他的热诚、个性、演讲者的主题、听众及会场情况。但有些建议仍是有意义的。
不要重复使用一种手势,否则会使人产生枯燥单调的感觉;不使用肘部做短而急的动作;由肩部发出的动作在讲台上看来要好得多;手势不要结束得太快,要适时。当你在练习时,假如有必要的话,应强迫你自己做出手势,当你在听众面前演讲时,只做出那些自然发出的手势。
手和手指的动作,说到“这么大的一条鱼”时,用双手适当地比量一下;说到“有两个理由”时,竖起两个手指头;说到“身形高大的男人”时,右手自然向上,比画出大致的高度就可以了。肩的动作,大家都知道缩着肩膀表示恐怖、害怕的意思,耸拉着肩膀表示疲劳、无精打采的意思,肩膀高耸向前表示傲慢的意思。因此,在你的演讲中,可酌情配合各种不同的动作。
最后还有两点需要注意:A、是手势与演讲内容在时间上必须一致。话说完了,动作也必须结束;B、是无论多好的手势,也不能太多,以免让听众感到眼花缭乱。另外,动作不要做得过于夸张,特别是在告别式等比较严肃的场合,程度适当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