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怎么吸引听众

演讲怎么吸引听众

 

听众的反应怎样,决定了你演讲的成败。把他们当做“企业里的伙伴”,谦逊地包容他们,那么你就掌握了打开听众心扉的钥匙。

罗素·康威尔着名的演讲《如何寻找自己》,先后演讲过近6000次。你或许会想,重复这么多次的演讲,一定根深蒂固地印在演讲者的脑海里,演讲时字句与音调该不会再变了吧?事实不是这样。康威尔博士清楚听众的学识程度与背景各不相同,他觉得,自己的演讲必须使听众感到他的演讲是特别的、活生生的东西,是特地为他们这群人而做的专场演讲。他为什么能在一场接一场的演讲中成功地维系着演讲者、演讲和听众之间轻松愉快的关系呢?“当我到了某一城或某一镇访问时,”他写道,“我总是先设法提前抵达,以便有时间去访问那些邮政局长、学校校长、牧师等,然后进店里去同人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历史和他们拥有的发展机会。然后,我才发表我的演讲,对那些人谈论适用于他们的当地题材。”

康威尔博士很清楚这一点,成功地沟通,有赖于演讲者使他的演讲成为听众的一部分,并使听众成为他演讲的一部分。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如何寻找自己”成为最受欢迎的演讲,但我们想找一本真正的讲辞副本都找不到。由于康威尔博士聪明、洞察人性,而又谨慎勤奋,尽管相同的题材已经给大约六千场的听众讲过,但同样内容的演讲却不会说上两次。这个案例应该让你有所领悟:准备演讲时,头脑里应该想着特定的听众。这里我有一些简单的法则,可以帮助你建立起和听众间的和谐与密切的联系。

先入为主吊足胃口

讲话的开头,是你吸引听众的最佳时机。经过你或中规中矩或激情洋溢的介绍,台下的一双双眼睛一定期望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妙趣横生的演讲,或许他们更期待出人意料的结果,但不管怎样,他们一定不希望自己是在浪费时间。此时听众正处于一种期待状态,你可以尽情施展你的才华、睿智、幽默和酝酿已久的开篇辞。总之,你要想方设法博得听众的好感。

开场是你给听众献上的开胃甜点,但不是要你一定做到十全十美。这仅是试探、激发听众兴趣并向下一步骤推进的铺垫阶段。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抓住听众的兴趣,接下来的时间你将非常尴尬,也许再用3分钟的时间也无法弥补听众对你的信心,因为人们的兴奋点不会持续很久。

告诉听众:你的口才值得期待

跻身于众多的口才选手当中,你可能不是第一个出场。因此通常在你上台以前,已经有人将你介绍给听众。如果碰巧那是位此道高手的话,你还尚未登场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但不会总那么幸运,因此你必须做好推销自己的准备:事先写好你的自我介绍。

你的自我介绍将成为听众了解你的第一个窗口,也是给他们留下良好印象的绝佳机会。有经验的讲话者绝不会放过这个关键的环节。通过自我介绍,你可以让听众了解你的概况,信赖你的权威,同时自然地将听众引入你的演讲。最好亲自写这份介绍,因为它需要非常准确翔实。许多讲话者就遇到过这中非常尴尬的场面,在登场以后首先要向听众更正一些由别人代笔的不准确的个人信息。

当然,由别人介绍也有一个好处——他们可以相机插入一些幽默的成分,甚至错误的发音,从而将听众的情绪调动起来。由自己写,一方面做到了真实准确,另一方面则失去了活跃气氛的诱因。

你要提前将自我介绍写在一张卡片上,因为它很有可能是由别人来代读。卡片要留出一定的空白,因为代言者很有可能会要求你加入一些他希望了解的细节;将最佳位置留给他们吧。为了方便代言者诵读,最好将简介用大写字母、双倍行距打印出来,内容要简短、精练。标准的自我介绍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姓名和讲话题目、演讲者的身份、讲话的梗概内容与实用价值、受邀演讲原因。在列举你的身份、职位的时候,名称不宜超出三四个,选取与听众有关的即可。

“自报家门”也很必要

当然,意外情况也时有发生。当场内没有人能够介绍你的时候,你就需要自报家门了。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发言者会走上讲台说:“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我是李××,今天我来到这里跟大家探讨一下……”令人乏味的介绍!尽管这些都是听众应该知道的内容。如果你想吸引听众的注意,那么你就应该让他们感觉到你不是一位俗套的演讲者。尽量去吊他们的胃口;在你通报自己的身份前,你可以设下种种悬念。

这里我们还是以上文提到的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开场白为例。开头只增加了短短的两句话,但已足以将听众的胃口吊起。然后你再顺理成章地报出自己的身份。通常只要说出你的姓名就足够了,因为这不是你详细介绍简历的时间和场合。如果有个别相关的有趣的话题,不妨在这时说出来。比如,我就经常补充这样一句带有调侃色彩的言语,“我是李××,号称问题斗士。”

迅速而有效地引起听众的注意

不管何种形式的开场白,衡量优劣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就好像森林中的一片落叶,如果无人去听的话叶子落地还有声吗?如果你置身于讲台之上,高谈阔论你的话题,而场下的听众全都心不在焉,那么你的讲话同聋哑又有何区别呢。

尽管许多成功开场的关键在于你传递信息的方式,以及你所倾入课题的激情,但下面的14条建议还是会对提高开场效果起到妙笔生花的作用:

1.视觉教具。

视觉教具可以迅速引起听众注意。它具有独特功效,讲话者通过它可将主题一览无余地展示给听众。

2.个人经历。

以一个与自己相关的故事开场也不失为一个特点鲜明的选择。通过这种亲身经历可以迅速拉近你与听众的距离,博得听众的同情与好感,同时也使你的主题得以认可。

3.情景资料。

如果你是在某个组织的10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言,那么你的开场将肯定与此相关。你的发言将立即被所有成员接受和认可,因为他们知道你的主题一定就是他们自己。

4.下定义。

这些定义可谓俯拾皆是,在任何一本书籍当中,你都可以找到非常精彩的定义。例如:“人类就像赛璐玢(玻璃纸)一样:一旦你投入他们当中,就很难被剔除。”越是与众不同的定义,听众就越难以忘记。

5.夸奖你的听众。

但不要漫无目的地说一些不相关的阿谀奉承的谄媚之辞,在讲话中对你面前的这些听众偶尔插入一些真诚的评价,对他们积极的态度表示感谢。为了让听众能够喜欢你,首先向他们表达你对他们的好感。

6.惊叹式陈述。

“我妈妈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在为老年人作的一个关于健康问题的讲话中,你以这样的方式开场一定会引起听众的注意。接下来你可以说,“至少她自己总是这样认为。”你要学会使用任何可能激发听众兴趣的方式,先吊起他们的胃口,然后再向他们进一步解释。

7.时事背景资料。

大部分讲话的内容都不会空洞无物,讲话者的话题基本都与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相关。因此在作任何讲话之前,你最好先将讲话涉及的背景向听众交代清楚,这样讲话的内容则更易被听众所接受。尽量避免使用有争议的话题,因为你并不清楚台下听众对该事件的看法。

8.权威言论。

当你发表言论的时候,如果你推出一位更高级别的权威言论,肯定会更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当然,这里所说的权威概念非常宽泛,上自举世公认的科学泰斗,下到你的部门主管。例如,一位教育工作者会时常引用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类学家马格利特?米德的经典言论,“孩子们应该被教会怎样地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9.引经据典。

在任何讲话中,引用都会非常频繁地出现。因为很简单:那些举世闻名的先哲已经被历史所认可,他们的言论因此而变得精练、睿智、易于记忆。因此一个引用可以比刻板的讲解更快地被听众所接受。一则你祖母的名言“光说不练,不是好汉”就能比世界上任何一位伟人的语录都有效,只要它与你的话题相关且具有高度概括性。

10.讲故事。

你也可以用一个故事拉开你讲话的序幕,故事独有的趣味性将使你的听众更容易记忆。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竞选总统时就曾讲过一个乘坐出租车的故事。他在下车时本打算多付给司机一些小费,以便司机可以投民主party一票。突然他想起了父亲的某些建议,然后他就走下车,没有付任何小费,并且告诉司机要投共和party的票。

11.惊叹式数据。

开场之初,讲话者既力求简洁,又要让听众吃惊,要收到这样合二为一的效果,你可以考虑使用惊叹式数据。比如,如果你的话题是关于医疗的高消费问题,你或许可以这样开场,“你知道仅仅是治疗后背疼痛的一项费用,全社会每年就要花费200亿美元吗?”但应注意,一次使用的数据不宜过多,因为人们每次只能记住一两个数字。

12.接受听众的挑战。

不要担心因此会激怒听众;在任何一部成功的戏剧中矛盾都是中心,谈话中它亦如此。即使你的听众持不同观点,你也应将它们纳入你的话题。放心吧,你与听众的这种对立正是你讲话成功的体现;否则的话,这种场面也不可能出现。我在训练经理人的课程当中就使用过这种假对立的方法,结果证明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13.修辞性提问(即不需要回答的提问)。

通过修辞性提问,你可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反复重申你的观点。修辞性问题会让听众进行思考。在做完一个对提问的作用与效果的陈述后,我问听众,“既然问句这么有用,为什么我们不更多地使用他们呢?”这些问题将可以引导你的听众进行思考,并在他们自己的大脑中回答你的问题。你以这种方式既集中了听众的注意力,又避免了采用那种一问一答的老套路,可谓一举两得。但在你组织好一个问题以前,先分析一下它的修辞效果:她会不会带给你的听众以思索?会不会令你的听众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14.关注听众的反应。

同《聪明发问:成功经理人的经典战略》和《提问的7种力量》的作者一样,我也坚信疑问句式的独特魅力。直接疑问句可以将你的听众直接引入话题。善于营造气氛的演说者通常都采用这种提问方式开场,因为他们都清楚听众更喜欢这种参与式的讲话。提问也是一种技巧,好的问题不但可以吸引听众,而且还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但如果你的问题无人回答,则会让听众对你失去信任。你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调让听众感觉到你在期待他们的回应——这时你可以适当地停顿一会儿。但你必须不断地随机应变,有时你需要自问自答,在听众没有失去耐心前迅速做出判断给自己圆场。你所提出的问题既要有趣又不要太难。

15.对听众进行问卷调查。

这是另一种与听众进行沟通的有效方式。在会议前或后的午餐或者晚宴上,都是与听众进行交流的绝佳时机。比如,这时我常常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你们中有多少人要做正式的演讲?”“有多少人会在会上发言?”“多少人留下录音邮件?”“又有多少人无论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不会开口回答?”这种调查是我在演讲前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它会给我提供与我的演说相关的信息,并让我与听众在演讲前就已经展开交流。只要你仔细考虑自己的问题,就会从中发现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如果你面对的听众是一些医生,你可以这样问:“你们中有多少位治疗过糖尿病患者?”“有多少人认为你的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正在得以控制?”“又有多少人相信我们今天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应该更加放开手脚?”你所得到的回答可以帮助你集中话题,以满足听众的特殊需求。

16.做比较。

如果与你的听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种方法将倍显生动。我曾听过一个关于日常消费的讲话,讲话者用将同一国家两个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同时,用比较的方法可以给听众留下更形象的印象,从而使你的观点得到体现。比如,在2000年9月19日的纽约时报中,简?布罗迪写了一篇题为《在朋友的帮助下,大熊猫奇迹生还》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个刚出生的体重只有150克重的大熊猫,在它的重达90千克的母亲的呵护照顾下生存下来的故事。文章称,这样悬殊的体重差距,即使大熊猫妈妈翻个身也能把大熊猫宝宝压死。作者打了个比方,她说,“如果人类中存在这个比例的母子的话,那么一位重60千克的母亲将生出一个只有70克重的婴儿。或者说,一个3千克重的婴儿的母亲将可能重达2800千克。”这些比较使人们很容易理解在大熊猫母子之间存在的巨大的体重差异。

17.妙用笑话。

许多人热衷于以笑话开场,或许因为他们听说别的演说者也这样做。但是正如我在前文所说,在使用笑话时你必须慎重,因为你一旦选用这种方式,就会激发听众对更多笑话的期待。使用笑话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你认为这个笑话正好适合当时的情形,而且你能够讲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刚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当然,如果你有很强的驾驭能力,你也可以将笑话贯穿于讲话的始终。

当然,尽管如此,笑话也不失为一种非常不错的开场方式。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井蛙之见”的讲话--这个话题其实很容易落入说教性的俗套。讲话者是以一个鸵鸟的故事开场,她说:“有两只鸵鸟准备甩掉它们的同伴,可是它们跑不快,因此它俩决定藏起来。”然后她看了看台下的听众,说“你们知道鸵鸟是怎样藏的吗?你们知道如果你在那种情况下会有多么脆弱吗?”听众立即笑了,她已经成功地道出了关键所在--驼鸟政策可能会非常危险。

 

用你的热情感染听众 赋予演讲丰富的生命力

 

“生命力、活力、热情”,是演讲者首先应该具备的条件。听众的情绪完全受演讲者的左右。

绝对不要浪费你的精力。旺盛的精力是能够吸引人的。我雇用演讲班的演讲者和指导老师时,首先注意他们是不是拥有活力、活泼、热诚这些美德。人们总喜欢聚集在精力旺盛的演讲者身旁,就如同野雁总喜欢聚集在秋天的麦田里一样。

怎样才能做到这种极富活力的演讲,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呢?本章我将教给你三个妙招,帮助你把你的热情和热诚投入演讲中。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

我们前面一再强调,对自己的题目要有深刻的感受,这极为重要。除非对这个题目有特别偏爱的情感,否则就别期望听众会相信你的演讲。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对题目有实际接触的经验,并对它充满热诚——像某种嗜好或消遣的追求等;或者你已经对题目做过深思和有着个人密切的关注(比如像认为在自己的社区里建设一个好的学校很有必要),因而满腔热情,那么就不愁演讲时缺少热情了。

1.根据演讲活动的性质与目的来确立讲题

所谓讲题,就是演讲的中心话题。演讲稿的撰写必须在一个有社会或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 或学术意义的特定问题中展开,否则,将是无的放矢。

演讲者总是根据演讲的性质、目的来确定选题的。若被邀请作学术演讲,就应该介绍自己最 新的研究成果或自己掌握的最新的学术信息,这样的话题才最具学术性。如果是在思想教育 性的演讲活动上作演讲,就应该针对现实中最新鲜的现象和听众最关心的问题发表见解。就 连竞选演说和就职演说,也要能把握住听众的理想和愿望来选题。

2.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

材料是演讲稿的血肉,所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围绕主题筛选材料。主题是演讲稿的思想观点,是演讲的宗旨所在。材料是主题形成 的基础,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演讲稿的思想观点必须靠材料来支撑,材料必须能充分地表 现主题,有力地支持主题。所以,凡是能充分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材料就应选用,否则 就舍弃,要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另外,还要选择那些新颖的、典型的、真实的材料,使 主题表现得更深刻、更有力。

其次,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听众的情况。听众的政治素质、社会地位、文化教养,以及心 理需求等,都对演讲有制约作用。因而,选用的材料要尽量贴近听众的生活,这样,不仅容 易使他们心领神会,而且听起来也会饶有兴味。一般而言,对青少年的演讲应形象有趣,寓 理于事,举例要尽量选择他们所崇拜的人和有轰动效应的事;对工人、农民的演讲,要生动 风趣、通俗浅显,尽可能列举他们周围的人和发生在他们中间的事作例子。而对知识分子的 演讲,使用材料则必须讲究文化层次。

二、重视自己对演讲题目的感受

如果你想告诉听众一个警察因为你开车超速而把你拦下来的故事,你可以用一个旁观者的态度来讲述。但是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肯定会有某种感受,这种感受会使你的讲述更明确,表达更有效果。第三人称的方式,是不会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他们喜欢听的是,当那个警察开罚单给你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所以,你越是清楚地描述当时的情景,或是反映出当时的具体感受,你便能生动逼真地表达自己。

我们去看话剧、电影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要见到、听到感情的表露。我们很害怕自己的感情会当众吐露,因此去看话剧,以满足这种感情流露的需要。

所以,当众说话时,你会根据自己倾注谈话中的热心程度,来表现出自己的热诚与兴趣。不要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不要在自己真实感人的热情上头加个闭气闸。让听众看看,你对谈论自己的题目有多热诚,他们的注意力便会被你所吸引,从而在你的掌控之下。

三、演讲要充满热情

当你走上台,将要面对听众演讲时,应该充满对演讲热心的企盼,而不要像一个要受绞刑的犯人。轻快的步伐也许大部分是装出来的,可是却能为你创造奇迹,会让听众觉得你有强烈的愿望要谈这件事。演讲开始前,再深深吸一口气,不要靠着讲桌和家具。抬起头,下颚昂起。告诉自己你现在就要给听众讲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因此,你全身每一部分都应该清楚无误地让他们知道这一点。想象自己大权在握,就像威廉·詹姆斯所说的那样,要表现得好像就是这样。如果可以把声音传到大厅的后方,这样的音效会让你更有信心。一旦开始使用手势时,它们更能令你振奋。

如果能让听众感受到你的热情,那么你的演讲将会十分顺利地进行下去。用热情去感动听众,适当地和听众套套近乎,把感情投入进去,这样的演讲一定是非常精彩的演讲,这样的演讲也一定是成功的演讲。

1、演讲起始与听众“套近乎”

演讲者也许是位毫无名气威望的年轻人或陌生人,也许还是政见对立者,这样的演讲者要想使自己轻松下来,又让听众很快接受,重要手法之一就是在演讲起始处使用“套近乎”的技术,雅一点说,就是拉近感情距离的技术。这种技术并不难懂,下面举几个例子,再辅之以评议。

2、把自己的热忱传达给听众

假如演讲人在介绍自己的观念时能更加富有感性,并把自己的热忱传递给听众,通常是不会引起对立看法的。这种热忱会把一切否定和对立的观念扫至一边。假如你的目标是说服听众,一般地,鼓励大家的情绪要比引发思考有用得多。情绪要比冷静的思维更具威力。要想把群众的情绪鼓励起来,演讲者必须把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听众。无论演讲者的演讲是否虚构,无论演讲的内容是否东拼西凑,无论演讲者的声音与手势是否运用得当,假如演讲者讲得不够真诚,一切就都显得空洞而虚有其表。如果演讲者想给听众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那他必须先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演讲者的精神通过眼睛发出光芒,通过声音释放热情,也经由一举一动展现自己,与听众直接沟通。

每次演讲者开口讲话,而且目的是要说服对方,则演讲的所有表现都会影响对方的态度。假如演讲者表现得不起劲,那么你的听众也不会起劲;假如演讲者的态度随便或不够包容,那么听众也会如此。亨利?华德?毕齐尔曾说过:“假如教徒在听到的时候睡着了,只有一样事情可以做——给教堂管理员一根尖细的木棒,要他马上给传道人戳上一记。”

 

如何在演讲中获得使用实例的技巧

 

有一篇不知姓名的演讲者,他说“‘嘴上无毛’就一定‘办事不牢’吗?古今中外有许多军事家,恰恰都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民族英雄岳飞,20多岁带兵抗金,任节度大使时才31岁。其儿子12岁从军,14岁打随州率先登城,20岁就当上了将军;率大军席卷欧洲的拿破仑,24岁就是上将;周恩来26岁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叶挺17岁当了军长;刘志丹24岁任红十五军团政委。由此可见,‘嘴上无毛’与‘办事不牢’并无关系。关键是有才无才,俗话说,有才不在年高,无才空活百岁。”这位演讲者用充分的事实,论证了“嘴上无毛”未必“办事不牢”这样一个观点,说明了年龄与才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以增强对听众的说服力。

那么我们如何在演讲中获得使用实例的技巧呢?概括起来有五种方法:要人性化、个人化、翔实化、戏剧化和视觉化。

1. 使演讲充满人性化

如果在谈话里,你老是谈事情或观念问题,就很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厌烦;但当你的谈论涉及人的问题时,绝对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每一天,在全国的土地上,那些隔着后院的篱笆,或者在餐桌上,都有几百万人进行着交谈——大部分人在谈论什么呢?答案是——人。这个说,某某太太做什么事;那个说我看到谁谁干了什么事,或者某人又发了一笔“横财”等。

所有杂志上的小说,大都是以这种方式为基础。那些作者,开始都用尽方法使读者喜欢故事中的男主角或女主角,让他们去追求在一起的梦想,但是他们会让通往梦想的路充满艰辛,然后再描述男主角或女主角如何经过奋斗而终于达到了自己的愿望。

一个人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对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进行艰苦的奋斗,最终获胜这类故事,一向都是最能激动人心的,最能吸引人们兴趣的。曾经,一位杂志编辑对我说,任何人真实的以及他隐私性的生活都是很有趣的。如果某个人经历了挣扎与奋斗——只要把他的故事准确地说出来,就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当然,这种富有人情趣味材料的最丰富的源泉,正是来自自己的生活背景。不要因为觉得不该谈论自己,便踌躇着不敢述说自己的经验。只有在一个人满怀敌意、狂妄自大地谈论自己的时候,听众才会起反感。否则,听众对演讲者述说的亲身故事是兴趣极大的。亲身经验是抓住注意力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

2. 说名道姓,使演讲个人化

如果讲故事的时候,中间要提到某个人,无论如何,能讲出他的名字最好。为了尊重别人的隐私,最好杜撰一个假名。就算你使用的像“史密斯先生”或“乔·布朗”等不具个人特性的名字,比使用“这个人”或“一个人”能使故事更生动。姓氏人名具有认证和显现个体的功能,就像鲁多夫·佛兰奇指出的一样:“没有什么能比名字更增添故事的真实性了。隐姓埋名,最虚假不过。想一想,如果故事里的主角没名没姓,会成什么样子?”

所以,只要在你的演讲中使用了具体的名字与个人的代称,你的演讲就会有很高的可听性,因为它已经具备了人情味这可贵的要素了。

3. 明确——使演讲更细节化

关于这一点,你也许会说:“我怎么知道在我的演讲里有没有足够的细节呢?”有个方法可以帮你测试一下。准备演讲时使用新闻记者写新闻故事时所遵循的“五何公式”:何时?何地?何物?何事?何因?如果你依照这个公式来准备,你的举例便会多姿多彩、充满生趣。让我举一个自己的趣事来加以说明。这则趣事曾经刊登在《读者文摘》上:

离开大学后,我有两年在铁甲公司做销售员,一直在南达科他州四处跑。经常搭乘运货卡车来完成我的旅途。一天,我在莱德菲尔被耽搁了,两小时后才能搭上一列南行的火车,其中,我有两小时的等待时间。由于不是我负责的区域,所以没有办法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推销工作。另一方面,一年后,我就要上纽约的“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去读书,所以我决定利用这段空闲来练习说话。我走过车场,开始演练莎士比亚《麦克白》里的一幕。我猛地举起双臂,一边充满戏剧性地高呼:“我眼前所见是匕首吗?它的把手正朝向着我。来吧,让我握着你,我抓不着你,但我依然能看见你!”

当我正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时,四名警察突然朝我扑来,问我为什么要恐吓妇女。我大吃一惊,就算他们指控我抢劫火车,我都不会有这么惊讶。警察告诉我,有个家庭主妇,在一百码开外她家的厨房窗帘后面一直看着我。她从没有见过这样奇怪的行为,便打电话给警方。他们到达时,刚好听到我在凶悍地讲着关于匕首的事。我告诉他们,我是在“演练莎士比亚”。但是他们不信,直到我出示了铁甲公司的订货簿以后,他们才放我离开。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但请注意,这则趣事怎么样体现了那五何公式里的各个要素。

自然,细节过多又比没有细节更糟。人人都曾经有被冗长、肤浅而不切题的细节搞得烦不胜烦的经历。注意看看,我在叙述自己在南达科他州莱德菲尔镇几乎被捕的事件里,对每一个要素都是进行简明扼要的叙述。如果演讲中全是乱七八糟的鸡毛蒜皮般琐碎的事,听众必然会不耐烦从而分散注意力,这就抹杀了你许多精彩的言论。一个人在演讲中遇到的最糟糕的事,莫过于让听众失去兴趣。

4. 利用对话,使演讲充满戏剧化

假设,你要举例说明自己如何利用人际关系的原则,成功地平息了一位顾客的愤怒,可能会这样开始:“前几天,有个人走进我的办公室。他非常愤怒,因为前一周我们送到他家里去的机器操作不灵。我对他说,我们将竭尽所能弥补我们的失误。过了一会儿,他便平静下来,对我们全心全意要把这件事情做好显得很满意。”这个小事件有个优点,它十分详细——可是它缺少姓名、特殊的过程,以及缺少最紧要的、能使这件事活生生呈现眼前的真实对话。

当然不是事事都要把对话加进演讲里去的。你应该看出,上面摘录中单引号里的对话,有很强的戏剧性。如果演讲者还能模仿一下,把原来的声调语气表现出来,对话就更有效果了。而且,对话是日常生活中的会话,会让演讲更加真实可信。它使你听起来像个有真情实意的人,是在隔着桌子说话,而不是个学富五车的老学究在学会会员面前宣读论文,或是个大演讲家在往麦克风里穷吼。

5. 展示演讲的内容,使其视觉化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知识,是通过视觉印象被我们接收的。这无疑说明了电视之所以成为广告与娱乐的媒介,而且收效宏大广阔的原因。当众讲话也是一样,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

用细节来丰富演讲,最好的方法是在其中加入视觉展示。也许,你花费数小时只是为了告诉我如何挥动高尔夫球杆,而我却可能感到厌烦。可是,如果你站起来表演把球击下球道时该怎么做,我就会全神贯注地倾听了。同样地,你如果用手臂和肩膀来形容飞机危险时飘移不定的情形,我肯定会关注你如何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