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态势语至关重要 演讲前无需设计

演讲态势语至关重要 演讲前无需设计

 

态势语言是指演讲表情、演讲体态、演讲手势等这样一些非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很多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演讲时该怎样使用态势语言?

一、需要提前设计态势语言吗?

演讲的态势语言在演讲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的态势语言不能过分夸大,为了追求效果而脱离实际演讲内容,脱离口头表达语言。很多人为了过分追求态势语言效果或者为了做好演讲中的“演”这一环节而对态势语言精心设计,提前准备。有的模仿明星,有的效仿名人,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可以说古今中外很多着名的演讲家都十分重视态势语言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但是对于别人的演讲态势我们也不能一位奉行拿来主义。比如毛泽东演讲时喜欢一手掐腰,一边挥手。你要是想模仿的话难道将来还要在演讲时像毛爷爷一样点上一支烟吗?这样只能使演讲失去意义,这样未免会使演讲者在演讲时显得矫揉造作、东施效颦。但是在演讲前对一些经常用到的态势语言稍加调整、修饰使其更规范还是有必要的。

二、演讲态势语言的作用

古希腊着名的演说家德摩西尼认为:“说话的秘诀在于姿态。”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人的讲话能使聋子看得懂,则语言表达之技精矣。”因此,古今中外的演讲家都十分重视态势语言的运用,并把它当作辅助工具,来增强表达效果。具体来说,态势语言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助有声语言。

这是态势语言的主要功能,因为态势语言的运用,能加强语言表达时的效果,能辅助有声语言圆满地表达内容,充分地抒发感情;它可以对重要的词语、句子进行加重或强化处理,具有强调功能。

2、弥补有声语言之不足。

态势语言的作用还在于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形象、更有效地表情达意,弥补有声语言表达上的不足。态势语言可以把有声语言不便说、说不出的意思表达出来,或者帮助表达未尽之意,它具有取代和补充功能。

3、加强语言信息可信度。

有些讲话者由于心理素质的原因,在面对听众时心情会紧张,而情绪紧张所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对说话产生消极作用,如无法控制语言速度,语音走调,遗忘内容等等,从而削弱了表达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4、塑造说话者自身形象,展示风采的作用。

风采即风度,是人们美好的仪表、举止、姿态,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一位说话者上讲台时,是胆战心惊,害怕得连头都不敢抬起来,还是迈着稳健有力的步子,边走边向听众微笑示意,它们给听众的印象是大不一样的。

演讲态势语言需要诙谐、幽默需要和谐自然,当然还需要和丰富深刻的演讲内容、准确熟练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威力。

 

怎么才能让你的演讲打动听众

 

演讲是离不开事迹的,找准切入点也就是找准听众对故事的听取视角,而讲述故事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从演讲的实践活动看,演讲者只有针对听众的情感倾向,选好“动情点”,并运用有效的言语进行真挚而强烈的情感表达,才能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体现、人们心理体验普遍性的情感状态等,当受到客观事物触发的时候,都会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愿。比如蔡朝东的演讲《理解万岁》中有一段话:

将来,大家有机会到前线的话,请去看看我们牺牲了的战友。麻栗坡烈士陵园里,那一排排倒下的战士里面,有1966年、1967年出生的,几年前就为国捐躯了,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里的人们能理解他们吗?如何看待他们的价值呢?

这就是打开人们情感大门的钥匙——动情点,它能给听众以思想启示和心灵上的感动,使人们获得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思想启迪。因此说,用好这把钥匙,就可以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如何来选准动情点呢?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评论人生价值的是非苦乐

在演讲稿的写作中,谈到人生观、价值观的可谓比比皆是,那么在找准一个切入点、以事感人之后,虽然听众此时对故事中的含义能意会,但如果能够让演讲者说出来,更会激起强烈的共鸣。例如,祁晋疆的《战刀传到我手中》,在讲到一位学长在海拔5000多米的空喀拉哨所因下山背水而牺牲时,讲道:

亲爱的朋友们,你可曾知道,在空喀拉哨所,像我的学长一样,因为去小河背水而长眠在雪山上的中国军人就有27名。如果不选择从军,他们也可以成为勤劳致富的开拓者;他们也可以成为商海搏击的弄潮儿;他们也可以在花前月下享受生活的芬芳。可是,他们就因为一桶水悄然无声地离开人世,难道他们的价值就是一桶水吗?

这种议论,虽然没有答案,但听众从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中自然而然地就了解了军人的伟大和无私。

二、抒发情感体验的心灵冲撞

现实生活中,爱与恨、荣与辱、情与仇等这些互相对立的情感往往是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刺激的外界因素,如果在演讲中把它作为动情点,就会使听众产生强烈的精神激发性和巨大的现实鼓动力。例如:

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澳门,你一定不会忘记,是谁,用拳拳母爱,擦去了四百多年前那滴浊泪?又是谁,描绘了“一国两制”的蓝图,让我们今朝相聚?这绝不是苍天的恩赐,更不是殖民者的施舍,在这漫漫归途上,遍布着一个古老民族的血性和顽强!四百多年的屈辱辛酸,四百多年的渴望追求,四百多年的坎坷曲折,四百多年的奋斗牺牲。china,不再是不堪一击的瓷器,中国,已岿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如果,如果不是这样,澳门啊,你回家的路还有几多远,几多长?

这是在庆祝澳门回归之际郑晓江的演讲稿《隔海相望》中的一段话,饱含着深沉的民族情感,从荣与辱的动情点上激发了听众的情绪,从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陈述利害关系的孰轻孰重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许多事物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危害,趋利避害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逐步形成的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意向。那么倘若能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陈述某种利害关系,就必然引起听众的情感震动和理智思考。例如《让我们的星球永披绿装》的演讲稿中的一段话:

我们开发了地球的能源,建立了工厂,但扩散的各种气体扰乱了大自然的安宁,排泄的残渣废水污染了水体,毒害了生灵,种种令人惊悸的疾病乘势而生……环境恶化给我们带来一连串的严酷报复,似乎在警告我们:如果我们只顾盲目地吮吸地球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保护环境、拯救家园的战斗,最终毁灭的将是我们人类自身。

演讲稿在描绘了人类“创造繁荣与文明”的一幅幅崭新的图景之后,以严肃的责任感陈述了同时威胁人类生存和安全的一种潜在危害——环境恶化的严酷现实,让听众在利与害的强烈对比中,既受到情感的震动,又获得思想的警示,从而自觉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拯救家园而贡献力量。

四、坦露心声,真情动人

俗话说:言为心声。在演讲中,如果演讲者的话是出自内心,发自肺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听众的情感之弦就更加容易被拨动,演讲者和听众的共鸣就会更强烈,听众也就更加容易接受演讲者所表达的观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全球儿童论坛上,合肥38中学身高仅1.2米的残疾少年姚跃以“做个普通人”为题,情深意切地讲道:

“今天,我们关注一切与儿童生存、教育等有关的问题,可是,有一群儿童却被人们忽视了。他们有的生活在黑暗中,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有的就像我这样身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自卑,更因为社会没有提供适合我们残疾人学习、生活的条件,使得我们只能待在家里……

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方便而已。普通人可以以一种普通的方式生活,正常地接受教育,可我们由于校园的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总是被普通学校拒绝……呼吁世界给我们提供与普通人一样的平等环境,让我们做个普通人! ”

姚跃的演讲获得了巨大成功,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作为残疾少年,姚跃用“他们有的生活在黑暗中,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有的就像我这样身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来讲述自己的生活,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然后袒露心声:“让我们做个普通人!”他在全球儿童论坛上,真切地为世界上所有的残疾人鼓与呼,其情其意,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五、适时评述,激情动人

激情,是情感的瞬时爆发,是最能够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振华中学的王康同学在主题为“用心回报父母”的演讲中,这样讲道:

“今年六月,河南有一位母亲送儿子参加高考,因为天气炎热,一直在外等候的母亲中暑倒地被路人送到医院。经医生救治后,母亲醒了,她醒来的第一件事,竟是焦急地问护士:“我儿子考得怎么样?”同学们,这位母亲令人感动,她心里牵挂的始终是儿子。因为关心儿子,而忽略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可是,同学们,我们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我们不少同学总是报怨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挑三拣四,横加指责;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而我们为自己的父母又做了什么呢?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用心回报养育我们的父母!”

王康同学在叙述了一位母亲送儿子高考昏倒的故事后,立即充满激情地进行了评述,指出当前中学生对待父母的不良现状,责问同学们是否把父母放在了第一位,是否懂得父母的真心,是否用心回报过父母。其言辞铿锵有力,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个听众的心。王康同学这一番满怀激情的评述,使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

六、铺陈渲染,豪情动人

在演讲中,利用铺陈渲染方法为演讲的主题“蓄势”,可以激起听众强烈的共鸣,把演讲推向高潮。尤其在表达理想、志向和成长感悟时,运用铺陈渲染更能收到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磅礴的表达效果,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气势恢弘、壮志豪情的美感和震撼,更容易以豪迈的情感和气势征服听众。请看扬子中学的张涛在《今年我十八岁》中的演讲:

“十八岁,我明白一个道理:花有开有落,人有离有合;十八岁,我记住那个道理:只有得失两忘的人,才会执着追求,风雨兼程;只有宠辱不惊的人,才能得失两忘,勇往直前;十八岁,我把那个道理刻在心里,坦然地面对成功和失败,坦然地面对眼泪和笑容,因为我们已经十八岁了。十八岁,这个火一样的年龄啊!失败和险阻又能将我奈何?

十八岁,我们脚踏大地,头顶青天;十八岁,我们仰望明月,追赶太阳;十八岁,我们不畏艰难,不畏险阻,敢踏出荆棘泥泞;十八岁,我们倾热血为江,以信心筑船,证明自己便是远方的航标灯。”

张涛同学的演讲语言生动,酣畅淋漓,豪情动人,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一连运用了两组排比来铺陈渲染自己十八岁时的深刻见解和思想感情。第一组排比,从“十八岁,明白一个道理”、“ 十八岁,记住那个道理”再到“十八岁,把那个道理刻在心里”,深刻、形象地表达出十八岁的人生感悟。同时,他又用“花开花落”“人离人合”“得失两忘”“宠辱不惊”进行铺陈渲染,真情表达了自己“十八岁,这个火一样的年龄啊!失败和险阻又能将我奈何?”的万丈豪情。第二组排比,用四个“十八岁,我们……”,用“天和地”“明月和太阳”“ 荆棘泥泞”“航标灯”进行铺陈渲染,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立足现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和壮志豪情,给听众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以深深的启迪。

美国小说家维拉凯瑟曾说:“热情是每个艺术家的秘诀。而演说家都应当是艺术家,这是一个公开的秘诀,十分有效。”总之,成功的演讲离不开“情”,情感在演讲中就像桥梁一样,连接着演讲者和听众的心。以“情”动人心,我们的演讲才更耐听!

 

怎样做一场精彩的演讲

 

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它的主要形式是“讲”,即运用有声语言并追求言辞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同时还要辅之以“演”,即运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乃至一切可以理解的态势语言,使讲话“艺术化”起来,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那么演讲的技巧有哪些呢?

演讲技巧之一:善用例子

演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演讲者在理论上花费的笔墨太多。而且,演讲者还常用抽象的方法进行描述。比如说,一份在线调查显示,上季度有90%的用户在使用了我们助产品之后,其总体效率提高了75%……”一个完美的演讲应该像讲一个故事。故事由三部分组成,人物,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的步骤。成功的演讲应该像一次精彩的谈话一样。要尝试去向听众提问,虽然有些冒险,因为有可能无法收场。可是我们平时与人交谈不是这样的吗?而且,大多数人在与朋友和同事交谈时都是很真诚的。那为什么演讲就要不同呢?当听众们听到喜欢的故事,他们一定会想和演讲者交流(至少他们会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兴趣)。因此,不妨把演讲当成一次20分钟的谈话,为它加上例子、轶事和那些能使你与听众相互交流的感兴趣的话题。

①引用的例子要有趣味性。

要知道听众不是来听课的。就多数人而言,铁闻趣事往往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②尽量让例子细节化。

我们常说生活是由细节“堆积”而成的。而许多人看问题往往大而化之,不有兴致。

③若讲自己的经历,要注意分寸。

讲自己的故事不能让听众产生忘乎所以、自吹自擂的感觉,那样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甚至厌恶。

演讲中,见解深刻固然给人别出心裁的感觉,但是内容要避免抽象和枯燥。因此有必要让自己的表达方式“深入浅出”,这时,多举真实的例子无疑是一种好办法。

演讲技巧之二:如何掌握好声音和节奏

我们每个人生而有着各异的嗓音,或深沉宏亮,或尖细高扬,有人声如软玉,也有人鼻音浓重,不一而足。无论声音禀质如何,它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而声音又直接影响到演讲过程以至演讲效果。那么,演讲中应该如何掌握好声音和节奏呢?

1.控制好说话的速度

说话的速度是演讲需要注意的一点。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很重要。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所以,要根据演讲的内容调整说话的速度,做到有快有慢,快慢结合,这样的语速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2.演讲的语言要流畅

演讲是一种口语表达艺术,它不仅要求声音清晰、准确,而且要求演讲者的语言流畅自然,婉转甜美,以充分显示严谨的逻辑力量和语言魅力。语言流杨度训练重在加强语言实践,多读、多讲。“读”,就是多读演讲名篇,包括默读、朗读、快读。“讲”,就是只要条件允许,就不要放过机会,理清思路,不停地讲下去,甚至参加辩论,以提高话语的流畅度。

3.注意语气的交错性

在演讲过程中,语气要随着演讲内容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有时在表示某种感情基调的同时,又出现其他的感情色彩,于是就有了语气的交错和重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整篇的基调是愤怒、激越的,但其中也渗透着对李公朴先生及其家属的强烈的爱以及对光明未来的期待和追求。因此,在进行语气训练时,要注意到这种语气的交错,分清主次,处理好重叠和过渡,使语气更好地为内容服务。

4.声音的清晰度

演讲是靠有声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并与听众进行交流的。如果演讲者声音含混不清,就无法准确地传情达意。演讲时,要使声音集中、清晰,首先要靠咬字器官的力量集中,这主要表现在舌和唇上。舌头在口腔中活动员积极、影响最大,汉语普通话所有音节中,除辅音的唇音以外,全都要靠舌头的积极活动。舌头弹动力强,声音就会发得清晰;如果舌头是软绵绵的,缺乏阻气力度,声音就会模糊。可见,声音的清晰与舌的活动状态密切相关。

5.声音的响度变化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的程度。演讲时声音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响度,才能让听众听真切、听清楚。物理学中它是以“分贝”来计量的,而在演讲中只能靠自己的耳感监听,并从听众的反应中了解响度的效果,做到及时调控。演讲者在整个演讲过程中,要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会场空间的划、以及听众分布等情况,随时地变化声音的响度,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要做到:低而不虚,沉而不独,声音有强有弱,错落有致,用以显示演讲口语的层次感和声音的错落美。

演讲技巧之三、怎样让结尾更加精彩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演讲的结尾,就是演讲的“收口”,演讲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演讲的结尾。因此,演讲的结尾要比开头和主体部分要求更高,内容要更有深度,语言要更有力度,方法要更巧妙,效果要更耐人寻味。那么,怎样的结尾方式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呢?

1.抒情式

演讲稿《奉献之歌》的结尾:“啊!奉献,这支朴实的歌,这支壮烈的欧,这支深远的歌,这支永远属于母亲——我们的祖国的歌,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来唱这支歌吧!”演讲本身是一种思想和激情的燃烧,用诗情画意的语言结尾,最易激起听众心中感情的浪花,给听众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2.决心式

演讲稿《无愧于伟大的时代》的结尾是:“同学们,让我们高举起,‘五四’的火炬,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救国之行,用我们的热血和汗水、青春和智慧,甚至是生命,向我们的先辈和后代,向我们的祖国和民族呐喊:我们将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为炎黄子孙[我们将无愧为垮世纪的中国人!谢谢!”这种表决心的结尾方式,感情饱满,态度鲜明,激情奔放,有助于坚定听众的信念,增加演讲的感召力。

3.名言式

演讲稿《谈毅力》的结尾:“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毅力是穿越苦海的舟揖,毅力是理想的春雨催出的鲜花。朋友,或许你正在向成功努力,那么,运用你的毅力吧。这法宝可以推动你不断地前进,可以扶持你度过一切苦难。记住:‘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座高峰!”(狄更斯语)通过引用名言、警句、谚语、格言、诗句等作为结尾,不仅使语言隶达得精炼、生动,富有节奏和韵律,而且还可以便演讲的内容丰富充实,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4.点题式

1989年,西班牙的卡米洛·何塞·塞拉·特鲁洛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塞拉在授奖仪式上发表了题为《虚构颂》的演讲,他这样结尾:“通过努力和想象,人最终可以成其为人。在这种很大一部分尚未完成的事业中,虚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工具:在通向自由的无尽的征途上,它能够给人们指引方向”。结尾直接回归演讲的主题《虚构颂》,强化了他自己所倡导的“虚构”的重要性,将他的文学主张重重地烙在了人们的心里。点题式结尾更能突出演讲的中心论点。

5.号召式

演讲稿《一位纪委书记的“小家”和“大家”》用号召式结尾。“同胞们,朋友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黄金时代,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需要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共产党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正确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严格地按党性原则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用党旗下那神圣的誓言激励自己,那么我们党的形象将会更加光彩照人,我们党将会更加坚强伟大广这种号召式的结尾是演讲者以慷慨激昂、扣人心弦的语言,对听众的理智和情感进行呼唤或提出希望,以激起听众感情的波涛,使听众产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