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如何恰当地表现自己的谦虚
演讲中如何恰当地表现自己的谦虚
是一门学问。演讲者应当明确意识到:谦虚并不意味着不自信,而是顺应听众心理定势所确立的一种基本姿态;在视谦虚为美德的中国人心目中,有本事而有谦逊的人特别博得好感和尊敬;演讲者把成绩归于集体与他人的帮助,或者进行适当的自我贬低,不但不会削弱对自我的表现力,反而会强化演讲者的能力与自信。
1、把荣誉归于集体,不要夸大个人的作用。
2、称赞他人对自己成功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3、适当的自贬。
4、表现的自信就是真的有自信。
5、展望未来,表现自己对未来的把握和信心。
如何有效实现演讲预期效果
演讲的效果有三层含义:即演讲构思时的预期效果、演讲进行中的现场效果、演讲结束后的实际效果,前者对后二者有着直接的影响。演讲的预期效果的基本要求是集中和突出。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我不强迫你,但我诱惑你。实现演讲的预期效果应该在“四度”上做好文章:
1.角度——切入演讲的巧妙程度 巧妙的切入角度与听众熟悉的事理或心理定势形成反差,而后通过演讲者高超的引申和发挥,能达到让听众恍然大悟、刻骨铭心的效果。如有一位大学生在“时代呼唤雷锋精神”的演讲赛上,演讲开头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天,我在校门口,看见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大爷,背着一个大包裹,吃力地走着。我主动走上前去,热情地同他打招呼,问他要不要帮忙。没想到老大爷用疑惑的眼光警觉地瞪着我,把包裹移到胸前用双手紧紧抱住,根本就不跟我搭腔。我想,他一定是把我当成骗子或者小偷了。演讲者由此说开去,感叹生活中雷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少得人们都不敢相信了,并从雷锋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市场经济社会更需要雷锋精神等层面阐明了演讲的主题。他的这种切入角度的确让人耳目一新,效果倍增。
2.深度——观点提炼的独到程度 观点来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一般的生活,演讲者对事物的认识比听众更新一些、更深一层,“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便是对这一特性的最好写照。例如:按照通常的理解来说,为国家的利益作出牺牲是一种奉献,一种付出,而罗斯福在演讲中却对此作出了全新的阐释,他说:往后的日子,每一天,每一夜,每一个小时和每一分钟都是困难重重……我们全体所必需的牺牲,可是我必须说,用牺牲一词并不妥当,美国并不把那些尽心于国家,在国家为生存和前途而战时,不惜把他的一切贡献给国家的人,称之为牺牲。对任何人,老的或年轻的,现役的陆军或海军,这并不叫做牺牲,而应称之为特权。“为国牺牲是一种特权”,这一观点深刻而新颖地阐明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3.密度——支撑材料的密集程度 有时演讲者为阐明某一观点,不惜使用大量的支撑材料,对听众进行“信息轰炸”。支撑材料的稀密程度反映出某一段演讲在整个演讲中分量的轻与重,对重点部分进行效果强化,材料的密集是重要的方法。以斯大林的一段演讲为例:苏俄历史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因为落后而不断挨打,蒙古的可汗打过它,土耳其的贵族打过它,瑞典的封建主打过它,波兰和立陶宛的地主打过它,英国和法国的资本家打过它,日本的贵族打过它,大家都打过它,就是因为它落后,因为它的军事落后,文化落后,国家制度落后,工业落后,农业落后。上述演讲片段是以密集的材料支撑观点的一个典型的缩影,第一个判断之后的六句话以及承上启下的第二个判断之后的五句话,使得“落后就要挨打”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证明,这样不但不使人感到嗦,反而使人感到历史真理的强大的说服力。
4.力度——听众情感的共鸣程度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作者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了听众或观众,这就是艺术。”演讲艺术也应追求这种效果,没有感情的劲风,就无法招展观点的旗帜,听众情感上没有产生共鸣,也就难以接受演讲者的观点。表达感情演讲者可以用直接、间接抒情的方法以及修辞方式的选择,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以打动听众,达到演讲的最佳效果。请看下面一段演讲:什么是美?美就是给予,美就是奉献,美就是周恩来总理办公室深夜的灯光,美就是焦裕禄拔掉输液管奔赴灾区的足音,美就是田校长翻山越岭穿破的草鞋,美就是刘老师辛勤耕耘收获的白发……像一幅画可以欣赏,像一首诗可以吟咏,美的概念越来越清晰,美的形象越来越具体,相信听众心中美的感受和美的向往也会越来越强烈。席勒说过:“美的最高理想要在内容与形式的尽量完美的结合与平衡里才可找到。”的确,强化“四度”,不仅符合思维的规律,而且适应演讲的内在本质要求,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一定可以找到内容与形式尽量完美结合与平衡的“演讲之美”。
确定演讲风格、基调的方法
明确了主题,准备好材料后,在动笔之前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次演讲采用一个什么风格和基调。内容上是以正面弘扬为主,还是以反面揭露为主?是歌颂还是鞭挞?在风格上是高亢还是深沉?是大河奔流,还是潺潺流水?是慷慨激昂,还是娓娓道来……只有基调确定下来了,我们才能组织语言。
演讲的风格基调从内容上讲,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以颂扬为主的演讲。这类演讲多为好人好事的事迹演讲、歌颂、赞美一个好人或者一件好事,或以赞美祖国、党、人民为题的演讲。
二是以批评、揭露、指责为主的演讲。这类演讲多指对丑恶现象、事物、人物的挞伐。
三是反思型演讲。这类演讲多是颂扬与揭露并存,通过对一个社会现象、社会事实、人物的反思,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类演讲是演讲中最多的一种类型。
我们根据演讲的节奏特点也可以将演讲分成三种不同的风格基调:
a、慷慨激昂式这类演讲如大河奔流,气势磅礴,演讲者慷慨陈词,滔滔不绝。这类演讲多用于感情比较激烈,或喜悦,或愤怒时,这类演讲鼓动性强,号召性强,像战斗的号角,又如刺向敌人的匕首,极具战斗力。
这种类型的演讲多用于政治演讲、军事演讲等。
b、深沉凝重式这种基调的演讲多用于反思型的演讲内容。这里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情感的抒发。
这种类型的演讲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演讲风格。
c、潺潺流水式这类演讲似潺潺的小河流水,慢慢地流进人们的心田,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多用于在平和的生活环境中与听众交流某种情感或思想,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
这类演讲的特点是平等和谐。
知道了演讲的基调大体上分哪些种后,我们就要充分考虑:确定基调到底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a、内容需要我们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基调进行演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更好地为表达内容服务,为主题服务,离开了这一条,那么无论哪种基调都无优劣之分,只有在具体的内容中,明确的立意下,我们才知道哪种基调更适合一些,因此,我们在确定演讲的基调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内容的需要。
b、个性特点演讲选用何种风格基调,其实与演讲者个人所具备的特点也是息息相关的,在考虑了内容需要之后,也可以参考一下自己的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这样会使你的演讲效果更佳。
这里的个性特点是指与演讲有关的因素,如:性别、声音、语速、语言特点等等。我们在选择何种风格基调进行演讲时,还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语音、语速特点。平时说话就慢声细语的人,最好选择深思平稳式或潺潺流水式演讲,平时说话语速较快、声音也较洪亮的人就可以选择慷慨激昂式,这样,在需要快的时候,你的语音节奏才能跟得上去,不给人嘶哑的感觉。
总之,采用何种演讲风格基调进行演讲,在内容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只有如此,在众多的演讲者中才能独具特色,与众不同,使你的演讲更具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