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怎样激发观众的互动和参与
如果在演讲中,没有考虑观众的任何想法、感受和行为,对观众不管不顾,看不见观众走神、查看手机,看不到观众疲惫地转换坐姿,感受不到观众是否能跟上演讲的节奏或者是否理解当中的内容,无论观众什么反应,你的演讲都一样,那么,这样的演讲是死气沉沉的,不是活生生的,当然,演讲者和观众之间也是没有关系的。
而另一种情形是,当你发表演讲时,你很留意观众的每一个反应,有任何观众提出任何细小的问题,你都会停留为他解答,以保证每位观众对你的每一点反应都是满意的。你可以为了观众的细小的满意而停下一切,只为了观众不断地给予肯定,这样的情况是演讲者对观众过分依赖了。演讲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自我肯定就失去了演讲分享的初衷,不是真正想通过演讲与大家分享你的爱、分享你的精彩人生。
在演讲中,演讲者需要掌控演讲进度和观众的整体感受。一方面,演讲者可以感受到观众的感受和反应;另一方面,演讲者始终清晰演讲的目标。当观众的反馈和感受没有和演讲目标达成一致时,演讲者会恰当地调整演讲的节奏,比如确认观众的理解状态或者强调知识要点,当观察到观众的注意力需要调整和引导时,适时地邀请观众以分享或者提问的方式参与互动,始终保持演讲者和观众的关系连接。
有时,一些简单的互动参与并不是为了让个别观众深度参与,而是确保整体观众与演讲者的关系连接。比如:
这个问题大家清晰了吗?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吗?这样说大家清晰了吗?这个问题大家清楚了吧?我说清楚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好的演讲者会利用这些问题确认观众的反应和连接,如果发现观众在听到这些问题时露出迷惑的神色或者有些疑虑还在思考状态,那么演讲者需要暂停进度,然后和观众回顾要点,如果观众正面回应或者点头微笑,则说明可以进入下一个部分了。
另外,还可以将问题穿插在演讲中,引起观众的思考,诱导观众的思绪跟上演讲的进度。比如:
第一还是第二?要不要?好不好?对不对?可以不可以?是还是不是?要还是不要?要还是一定要?
以连接观众和促发观众思考为目的的问题一定要积极、正面、简短、有力,如果能连续发问,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