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宝宝的“旁门左道” 许多事情不说不等于没有发生,发生了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现在介绍几招,教妈妈们如何从现象中看本质: 张冠李戴 当孩子说张三怎样怎样了,那么他很可能在观察你的反应,而如果他(她)对此事态度暖昧的话,那么八成那个张三就是孩子本人。 微服私访 千万不要做出翻日记、搜查书包等举动,他(她)发现了,你的威信会大打折扣。当你对孩子有所怀疑时,可采取“抽查”行为。例如:到他的&ldquo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爸爸的“管教”之道 都说“男女大不同”,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而在管教孩子上,这种不同更是明显。比如,孩子哇哇大哭时,妈妈总会忙不迭地去抱,爸爸却常常瞥上一眼,然后任由他去闹。或许有些人觉得,爸爸的办法有点过于冷漠,但有时,这反而更有效。 6月15日,美国CNN网站撰文指出,虽然并不提倡妈妈去照搬爸爸的育儿方法,但向他们学习一些窍门还是很有必要的。 让孩子去冒险 对母亲来说,孩子做危险的事是不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宝易受“没人理”的伤 一定程度的挫折可以激发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但如果挫折超出了人的容忍力,可使人心情苦闷,情绪烦乱,行为出现偏差,甚至造成疾病。当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父母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引导孩子变挫折为动力。当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并想办法克服困难。当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难时,成人应鼓励、肯定。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孩子独自克服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关心父母 当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投入满腔心血时,孩子们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尤其是5-6岁的孩子,对父母的说教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这时,父母应该静下心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告诉他你的困难、辛苦以及工作状况,让孩子去理解你、关心你,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父母(生日、爱好、幼时趣闻、健康状况、工作情况等),在了解的过程中,父母还可以适当地讲一些往事,加深孩子对父母成长的了解,从而更深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尊重孩子对服饰的选择 孩子们渐渐注重起每天的穿着并有了自己的一套服饰理念,请你不要困惑或紧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他们正从懵懂的孩童步入青春期。 几天来林家父母一直为儿子小林怪里怪气的打扮生气。终于有一天,老爸憋不住了。小林一进门,老爸就怒气冲冲大声吼道:“你这几天穿的什么鬼衣服,快点给我换下来。” 小林很不以为然:“爸,你也太老土了,我穿得很酷,许多同学、朋友都问我从哪里买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跟宝宝说话用什么语言好 宝宝说儿化语,是语言能力低的表现,是幼儿语言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宝宝喜欢说重叠的字音,或者用象声词代替事物的名称,是因为儿重的大脑发育尚不成熟,发音器官还缺乏锻炼的缘故。在线小调查 您平时用什么语言跟宝宝说话? A说儿语多些。如吃饼饼,睡觉觉。 B一般用规范的话言。如吃饼干、睡觉。 C以前用儿化语,后来改用规范的语言了(请说明原因)。 您觉得跟宝宝说话是用儿化语好,还是用规范的语言好?说说您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贝为什么玩小鸡鸡 1到2岁左右的小男孩,小手一闲下来就开始玩小鸡鸡。这边妈咪刚把他的小手拿开,那边他的小手就又不自觉地伸了过去。 性游戏:男女宝贝都可能发生的一种让父母感到困惑的常见行为。我们究竟该怎样应对宝贝的性游戏呢? 宝贝行为剖析 一般小男孩长到10个月以后,就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触摸自己的生殖器。小女孩则可能摩擦双腿,或者在凳子椅子等上面摩擦阴部。大一些的宝贝会彼此之间脱了衣服好奇地去察看对方的生殖器等等。宝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对孩子而言,成长中的每一次新体验都意味着新的快乐,同时也会带来烦恼与困惑:父母不再有求必应,更喜欢对孩子说“不”;就算再不乐意,宝宝也得自己叠被子、收拾房间;总有几个小朋友不喜欢和自己玩;最糟糕的是,那么渴望参加体操表演,老师却偏偏没点自己的名。面对以上这些事,孩子难免体验沮丧、愤怒、嫉妒等消极情绪,或者经历心情的大起大落。如果他们能够恰当地把握和控制,及时忍耐并积极反省,往往会出现令人惊喜的得体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给一岁宝宝的自理教育建议 ●走得好。走是大脑控制下的全身运动,走路能使小儿的活动范围扩大,看到的东西和接受的刺激也就随之增多,同时也解放了双手,这样,双手可以参与各种活动,这些都能刺激大脑的发育。走时,要求小儿用足跟着地走,如果发现小儿是用脚尖走或走而不稳,或抬高腿走,或一岁半还不会走,那么要找医生看看。 ●手和指尖的灵巧活动。这是指练习拇指和食指的对捏动作,这对小儿今后的生活、劳动、学习和使用工具都很重要。因此,要从小儿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和失误 该吃苦时就吃苦 “吃饭的时候不能离开餐桌”是妈妈对琳琳的要求,但琳琳就是喜欢在就餐时间和家人闹着玩,坐不了5分钟便在房间里乱跑、甚至玩起了捉迷藏…… ▲ 错误态度: 错误态度一:妈妈一边命令、训斥琳琳吃饭没规矩,一边端着饭碗跟在她后面地喂。 错误态度二:妈妈生气地大喊:“说过多少次了,吃饭的时候不许在房间里乱跑!我数到‘3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教你化解仇亲期宝宝的"恨" 与母亲有“仇”的孩子 “如果我有一颗炸弹,就会炸平我的学校;如果我有一把刀,就会杀死我的妈妈。”一个官方心理网站登出了海口一名9岁小学生的造句,让广大父母们十分震惊。 长辈们难以理解,自己百般疼爱的孩子,怎么会对父母有如此深仇大恨? 专家分析称,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对家长有仇视心理,心理学上把孩子这段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称为“仇亲期&rdquo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不同年龄宝宝推荐的亲子游戏 周岁以内的宝宝 不到1岁的宝宝基本上属于“无能力”的被动状态,还不知道怎么做游戏。在他们眼里,父母或许就是一个大玩具。适合这些宝宝的游戏,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应该简单为好。 推荐游戏: 1、模仿声音 宝宝无意中做了一个类似拍手的动作,父母马上紧跟着做一个拍手动作,然后宝宝又会模仿大人,继续学着做下去。 2、躲猫猫 父母先和宝宝脸对脸玩一会,把宝宝逗乐了,然后故意躲到一边,宝宝就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当爸妈们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我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 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在父母所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爱下,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当妈妈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时,孩子不但不关心,还站在一边哈哈大笑;当妈妈生病躺在床上时,孩子却在抱怨妈妈没有带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13岁女儿竟送单身父亲安全套 导语: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现在孩子早熟,以至于他们有时会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比如说单身父亲收到13岁女儿送给自己一盒安全套作为礼物。。。。。。。 某论坛上出现一个图文并茂的贴子,发贴者是一位名叫“让你在身边”的父亲,就是针对在父亲之时,收到了13岁的女儿送给他的一盒安全套作为礼物,让这个单身的父亲不知所措。 在感觉到女儿关爱自己的同时,不知如何对女儿展开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话题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学习一小时可玩15分钟电脑 首先,家长应该正确认识电脑,它绝不是只有坏处、没有益处的一种新事物。电脑可以方便我们搜集资料,可以让孩子知道许多课外知识,还是孩子加强交流的有益工具。 但玩电脑的害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好多青少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控制不了上网时间,不但会损坏视力和健康,耽误学习,而且如果是在网吧玩,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由此看来,电脑同世间的万事万物一样,是一个有利有弊的东西,主要是看我们如何运用它,避害趋利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在青春期后阶段,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能够认真思考、判断、处理自己身边的问题和对社会的关心。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的不独立,他们在重要的问题的抉择上,仍然需要家庭、他人的帮助、指导。 2.情绪不很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性的成熟。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小气,不准其他小朋友动自己的东西,不愿与其他孩子分享物品,这往往让家长感到难堪。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的。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品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学习常用的鼓励方式 常用的鼓励语句有这样一些:“你觉得……怎么样?”“你需要我帮你……吗?”“噢,人人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的。我们依然很喜欢你。”“在这件事情上,你花了很多工夫。”除了多用以上这些语句外,家长们也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去做“鼓励式语言&r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吃手指的心理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吃手指呢?首先,当压力过大或缺乏安全感时,孩子后有可能通过吃手指这一动作来降低焦虑,放松心情。久而久之,“吃手指”就成了习惯。其次,教育方式不当是孩子总也改不掉的原因。家长看见孩子吃手指时,心里就很着急,马上严厉斥责,甚至动手打孩子。家长没有想到,这样做会使孩子更加紧张和焦虑,甚至与家长产生对抗情绪,毛病就更难改了。 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呢? 1.行为忽视:如果不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学生出现心理疲劳怎么办? 在学校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情绪消沉、精神忧虑、纪律松懈、学习缺乏兴趣。这种情况大多是由学生心理疲劳所引起的。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一样经常在人的身上出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生理疲劳通常只要通过补充能量和休息就能恢复正常状态,心理疲劳则难以克服,它需要通过心理调节来消除。 心理疲劳是怎样产生的呢?其主要原因是大脑皮层受到抑制造成的。从心理学上讲,下面四种情况容易使人产生心理疲劳:一、对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