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的母亲这样教育孩子 爱迪生(1847-1931)出生在美国北部一个叫米兰的小镇上,他一生拥有1200多项发明,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母亲的正确认识和引导。他母亲教育最成功之处就是善于发现,挖掘和保护孩子的天赋,以及对孩子的事业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这给我们做父母的启示应该是十分深刻的。 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般人眼里他是怪孩子,在老师的心里他是糊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对孩子巧用“转移注意法” 面对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我们老师的原则是能让孩子少哭一会就少哭一会,我们一方面会用把孩子拥入怀抱等情感满足的方法,另一方面用“转移注意法”。 用好吃的“诱惑”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老师说,她的口袋里经常装着孩子们爱吃的小食品和糖果,当孩子情绪不好或者做了好事的时候,她会随时用这些好吃的来奖励孩子。开学前,我们班里会为孩子准备他们爱吃的小动物饼干、雪饼、糖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管孩子:该出口时就出口 2004年12月23日晚,一边读报,一边在想如何给女儿美来发短信。最终对女儿过圣诞节“约法四章”:“不能少于10人出去;不能通宵;不能喝酒,无论谁劝,男孩儿更不行;不能往人多的地方钻。” 发出去后,没动静。我知道她没睡,更知道她不情愿接受这些“爸王条款”。好在我已适应了这种单边教诲:只要我给她下“指令”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让儿子自己去成功 塑造儿子坚强自信的性格 刘轩5岁的时候,刘墉应邀赴美推展中华文化,经常往返于美国和台湾两地,和妻儿聚少离多。直到两年后,刘墉被聘为纽约圣若望大学的专任驻校艺术家,一家人定居美国,才结束两地分居的日子。 由于刘轩这两年间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和父亲接触较少,胆子变得特别小。刘墉发现后,经常带刘轩到野外玩,利用大自然培养他勇敢、开朗的性格。刚开始,刘轩特别惧怕一些小虫子、小蝴蝶,刘墉认为这是他对动物不了解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怎样教育孩子不自私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一般只会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由于他们思维能力所限,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以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幼儿的思维特征。 如果让孩子的这种思维方式发展下去,孩子有可能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孩子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大,也是难以施展的。 那么,家长教育孩子不自私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使孩子知识世界上的一切事都要分担共享的道理,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分清孩子的想象和说谎 晓丽是个聪明的孩子,一次,她从幼儿园回来兴致勃勃地向母亲讲述了一个想象中的离奇故事,结果反被母亲斥责了一顿,丽丽为此感到委屈。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智慧,每个人都有想像,尤其是孩子想象力更是丰富。但有时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各种想象和说谎混为一谈,而责怪孩子这是很不公平的。当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向你述说一个并非真实的故事,或者叙述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时,这并不是在说谎,而是孩子的想象。有时,孩子的情绪还把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成绩为什么上不去 小倩是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孩,长得眉清目秀,一副机灵样,脸上总是带着讨人喜欢的笑容。可是只要一问起她的学习,她马上就愁眉苦脸,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我学习不好,老是班上倒数第一名。” 事实上,小情的智力水平并不比别人低,为什么她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呢?原来小倩的言语听力能力优秀,甚至超过同龄组孩子,因而显得能说会道,很是伶俐。只是她在感觉动作反应能力上偏弱,灵活程度也不够,在书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粗糙的音箱,父亲的爱 尼森想要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需要一个音箱,他找到父亲。 “很抱歉,儿子,我们没钱。”父亲说道。 “可是没有音箱,我就不能参加比赛!”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尼森回答说。因为他喜欢音乐,同时拥有一把挺好的吉他,唯独没有音箱。而他必须有一个音箱,否则就不能上台表演。所以,爸爸的话刚出口,难过就涌上了尼森的心头。 “尼森,你觉得我们自己做怎么样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如果把孩子比作驾驭小船、试航人生之海的小船长,那么,父母与教师便是导航的罗盘和灯塔,必须时时提醒缺乏经验的小船长,哪里有险恶的暗礁,哪里是畅通的航道。 毫无疑问,作为导航者,如果只赞赏小船长的勇气和智慧,而不发出前方有险情的警告,恐怕会与谋杀者无异,尽管他可能爱心无限。 美国的一位叫塞斯娅·怀斯母亲写了一本书叫《别闹了,孩子》(中译本《可以对孩子说不》)。我看完后十分惊讶:这是美国人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80后”婚姻的育儿计 上一代和下一代,意味着一个家庭的传承和延续。“羊跪乳,鸦反哺”的孝道思想,“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到了80后这一代,似乎都有所松动。80后并不是“不负责任”,思想的独立和经济上的不独立,造成他们的两难心理。而“4+2+1”家庭结构的形成,让这代人在追求自我、崇尚自由时,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并不轻松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教女儿拥有自我防护意识 假如有人问我,对于孩子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孩子的安全”。因为学习成绩可以慢慢提高,心理健康可以慢慢疏导,身体强壮可以多加锻炼,食欲不振可以增加营养,所以在我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安全来的重要。提到安全,大多的父母马上会联想到一些水、火、电,或高空跌落,横穿马路等显而易见的危险。这些固然重要,可我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应该从小给孩子灌输一些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分享:我家宝贝不再说谎了 我的女儿小冉3岁时,时常说谎,令全家都很头疼。我了解到3岁的孩子尚不能区分现实与想象。例如:小冉听别的宝宝说去游乐场玩飞船了,很是羡慕。她说:“我妈妈也带我去了,我们开的汽艇可快了!”这时,她说的话就是因羡慕小朋友而产生的想象,并不是事实,但也没有恶意和破坏行为。所以,我没有训斥或惩罚小冉,而是在假日落实了她的想法。在生活中我采用了几种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改掉说谎的不良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对孩子怎样才算“严” 对孩子严格要求,这是家庭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必须做到: 一 严而有理 父母对子女提出的要求要合乎情理,切忌滥用家长权威。 二 严而有方 教育子女要讲究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和打骂。 三 严而有度 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个性差异把握尺度,切忌随心所欲或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 四 严而有格 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让孩子明白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也就是讲究方法、经验、规律,切忌老生常谈,空洞说教。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适切的关心 今天我要谈另一个重要的题目:什么是适切的关心?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也是出自真心地关怀子女,但是为什么孩子不能了解父母的苦心呢?是父母的方法不对?或是孩子不懂得?记得在一次朋友的聚餐中,我们谈到青少年的问题。 有一位非常爱孩子的父亲抒发了内心的感叹:“真希望这些青少年能少受挫折与挣扎。” 是的,这是做父母最普遍的一个心声,尤其是在挫折环境中长大的父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专家:哭与孩子的心理健康 哭是孩子表达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孙夫强介绍,对于婴儿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消极情绪的信号,如,让爸爸妈妈知道该给他们换尿布、该喂奶了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自我需要和体验的能力也增强了,哭不再是他们表达需要和体验的主要手段,而是更多地依靠语言、动作等方式,并学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孙夫强主任强调,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表现,他们有时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消极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懂”和“不懂”的区别 有的父母给我讲,自己把心都快掏出来了,可孩子就是不领情;有的父母给我讲,自己的心都操碎了,可是孩子还是不见起色……天底下的父母,没有不想让孩子好的,可是想让孩子好不等于能让孩子好,这里面有一个“懂”和“不懂”的区别,“会”和“不会”的差异。 “懂”和&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亲子关系基本理念 ■一、家长对于身份的正确态度: (一) 家长不是超人,也不是完美的人,家长只是平常人,所以,需要承认自己:胜败、心情、聪明、能力、对错。 (二) 家长与孩子有相同的需要,因为家长与孩子都是人,所以,尊重、公平对待、和蔼友善、赞赏、鼓励、安慰。 (三) 家长永远是孩子的家长,永远给孩子爱和支持。 (四) 家长用说话和行为来实现上面的道理,因此所说的与所做的一致。 ■二、亲子关系的十个基本要诀: (一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安慰患上黄昏焦虑症的宝宝 对你的宝贝来说,傍晚时分是不是最难熬的时刻?他会无缘无故地又哭又闹,焦躁不安。是生了病,还是屋里的温度不合适?来让我们帮你找出他焦虑的原因,以及抚慰他的办法。 毛毛是个很乖的孩子――一天当中有22个小时都是如此。可是,突然有一天,毛毛望着窗外渐渐昏暗的天空,忽然哇哇大哭。从此以后,用毛毛妈妈的话来形容,“每天下午她都像是着了魔一般,哭闹个不停。” 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科学研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爱的智慧 每年6、7月份,又是一年中高考进行时,面对考试,学生紧张,家长更紧张。我的几位同事家中有孩子今年要参加中高考的,早就从去年开始布局了。有的请了保姆,有的请了家教,有的家长还专门请了长假亲自在家照顾孩子。他们陪读、陪学、陪苦,心理没有丝毫怨言,仿佛是要把孩子所受的苦全都要代替了似的,殊不知,父母其实是孩子最大的压力源。 在中国,绝大多数孩子是不可能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的。父母总是有绝对的权威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吓唬的害处 吓唬对那些2岁左右的孩子是会奏效的,但这样恐吓的后果父母们却很少思考,若孩子经常被恐惧感占住心灵,精神就容易受创伤,发展下去,还可能会引起口吃、遗尿、失眠、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患精神官能症,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的孩子长大后则会表现出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缺乏独立性。 1-2岁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的生活体验,不知道外界有些事物是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其实,当这个年龄的孩子出现不听话或是对抗时,父母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