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方法能让父子更亲密 母婴之间的天然纽带总是令宝宝与母亲十分亲近,那么父亲如何加强自己与宝宝之间的亲密关系?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刊登文章,推荐了以下5种方法。 1.打造“父子空间” 人们往往认为女人比男人更懂得如何照顾婴儿,其实,男人在照顾婴儿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婴儿会喜欢这种不同的感觉。 专家建议年轻母亲,别怕把宝宝交给丈夫照顾,不必整天看着他们,也不必担心宝宝会不舒服,自己准备随时去&ldqu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不必戳穿孩子“假话” 我的女儿4周岁,经常爱说一些假话,比如她要玩水,她爸爸不让,她就会很委屈地找我,说爸爸打她,不让她玩水。这算不算说谎呢? 我很担心。怎么才能改掉这个毛病呢? 这里所谓的“说假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撒谎。这个年龄的孩子,并不理解说真话的重要性,也不理解说“假话”的道德意义。她只是利用家里的条件,服务于自己的目的。如果编一个小谎言能让她达到目的,那么这就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在恰当的时候再离开孩子 渐渐地分开。 宝宝培养起健康的自我意识的最佳途径是孩子主动地与妈妈分开,而不是妈妈去摆脱孩子。如果是孩子慢慢地离开母亲,那么发生教养问题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如果宝宝在学走路的时期还依旧和母亲十分亲密,那么这个时期充满着好奇的探索欲望的孩子就会感到很安心地离开妈妈的身边。为了获得抚慰、得到建议,与妈妈很亲密的孩子会在他的探索过程中偶尔带上妈妈。这把两方面的好处结合在一起——既与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考生心理放松可尝试遗忘紧张源 考生对即将到来的高考看法不同,导致考生的心态不同,因此认知调整是心态调整的重要途径。有的人把高考所在的六月称为“黑色六月”,有的人把高考看成是决定命运的考试,有的家长和教师跟学生讲“成败在此一举,关键在此一搏”,这些话表面看上去是鼓励学生的,但它的弊端却非常大,因为只有一搏,没有二搏、三搏,又决定命运,学生自然就紧张了。正确的认识应该是:高考是学生三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中小学师生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 你相信吗?目前中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行为的比例占到了两成,这种现象在我们的部分教师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是记者于3月16日了解到的最新信息。 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生长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我们有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因种种原因,从小不能和父母在一起,有的或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或生活在无人管的孤独世界。这种现象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芜湖市某小学校长孔祥明在长期观察后总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用表情表达对小宝宝的感情 1.宝宝做对的事情成人应以满意的微笑给予鼓励和赞扬。如4~5个月的宝宝,成人开始训练他把尿。如果宝宝服从成人把尿的动作,顺利地解完小便,成人就应该高兴地对宝宝说:“宝宝真乖”并亲亲他的小脸蛋,宝宝看到成人愉快的表情,听到亲切的赞扬,享受到一个甜甜的亲吻,知道成人喜欢他这样做,以后反复的把尿动作,就会使他形成条件反射,养成把尿的习惯。又如宝宝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成人以愉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爸爸为什么站着尿尿? 很小的时候,我一直在自己的“出身”问题上很自卑。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相信自己是妈妈“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而我最好的朋友,则是从她妈妈的胳肢窝里“生”出来的。 在当时,“胳肢窝”真的是让我十分向往的“出身地”,当了妈之后,我就早早为女儿准备好了关于男人和女人的答案。 当两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宝学说话好比“滚雪球” 家长们有时会突然发现,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似乎一夜间词汇量有了迅猛增加。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这可能是一种“滚雪球”效应。 据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艾奥瓦大学心理学教授鲍勃·麦克默里认为,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大多是父母注意不到的,正是这些学习过程日积月累,产生了令父母惊异的必然结果。 麦克默里指出,孩子可能在不到一周岁时学会说第一个词“妈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面对幼儿的占有欲 两岁的宝宝,正处于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童稚阶段。因此,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感兴趣的东西就据为己有。宝宝分清你、我、他之后,这种习惯和行为就会慢慢改善;但倘若父母对此没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导,宝宝或许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尽快帮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 作为父母,在孩子处于“自我中心期”时,可以给宝宝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宝宝早日建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投掷游戏令宝宝不“怕生” 孩子“怕生”主要是由于宝宝感觉到不安全而产生的恐慌感。“投掷游戏”能锻炼孩子的空间把控能力。这样,当宝宝到了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安全感就会提升,“怕生”的情绪也会逐渐降低。 神经解剖学家马利安·戴蒙德在《思想的神奇之树》一书中强调空间训练的重要性。比如丢沙包的游戏,可同时刺激生理和情绪。他指出空间智慧“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导致孩子低能的10大因素 影响孩子智力的因素很多,但有值得肯定的是,要想有个聪明宝宝,母亲应该从妊娠时期就要做好防范措施。父母还必须明白一点,不是只有疾病才能影响孩子的智力,而心理问题更是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保护孩子的智力,父母应该了解哪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智力。 据报道,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导致婴儿低能的众多有害因素归纳为十大类: 1、感染和中毒,这是首位重要因素。已经比较明确的是在胎儿期母体感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教育重在父母的沟通 家长意见相左怎么办 爸爸跟妈妈有两个不同的成长背景,对宝宝进行教育时,方式难免出现差异。那么当生活中两人对宝宝的教育方式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形时,应该如何化解这样的窘境呢? 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 爸爸跟妈妈在意见相左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在宝宝的面前争吵,当宝宝感觉到父母亲在生气时,会在爸爸跟妈妈默默讨论的时候也反省自己,会担心会不会因为自己犯错使得爸爸跟妈妈吵架而更加谨言慎行。如果爸爸跟妈妈大肆地在宝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别跟自己的长相为难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大都喜欢琢磨自己的长相,对自己品头论足。可这一“品”一“论”,便引出许多中学生的无限烦恼,而这种烦恼大多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够美丽使然。正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许多原本快乐活泼的学生一到青春期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没有了往日的欢歌笑语,变得抑郁寡欢,给自己也给别人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可实在不是件什么好事情。 青春期是人认识自我并急于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多动不全是多动症惹的祸 新学期开学以来,上海各大医院的儿童多动及注意力缺陷门诊出现就诊高峰。但是,专家们发现,有大半好动孩子被错误地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将孩子“诊断”成多动症的并不是医生,而是孩子的老师和家长。 “多动症”多由孩子家长定位 “我的孩子从早上一睁开眼睛就一刻也停不下来,做功课也不专心,老师说他上课时注意力也不集中。他是不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帮助孩子远离心理恐惧症 宝宝个案:6岁的小松每个周日都在一个围棋班上课,每次妈妈都是给他送到围棋班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上了几次课后,小松开始不注意听讲,不是玩水瓶就是玩围棋子。老师提醒他注意听讲,他就说肚子疼,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也说肚子疼。等到老师讲完,小松和别的小朋友一起下时,他经常输,一输就不想下了,老师问他“为什么”时,他还是说肚子疼。但下课时,妈妈来接他就一点事都没有了。 心语旁白: 看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认生、内向不等于自闭症 有些孩子在家挺活泼,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说有笑。可一碰到外人,便常常沉默,置之不理。为此,许多父母显得很焦急,因为他们听人说,孩子拒绝与外界交流是“自闭症”的表现,可事情是否如父母想得那样呢?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孩子形成这种习惯的原因,与父母、老师的教育有关。不少孩子从懂事开始,父母和老师就反复向他灌输:“如果有生人要带你走、给你东西吃或跟你说话,不要理他。&r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宝宝从小树立自信的28个方法 作为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宝宝从小就很自信,但自信不是天生的。以下是打造自信宝宝的28个方法,你不妨试试。 1.认真对待宝宝的要求。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牛奶。”你在外面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回到家,妈妈给你拿,好吗?”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2.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采用适当的方式离开宝宝 如果妈妈离开了,依附性强、对分离敏感的宝宝会十分难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你首先要凭直觉去了解正在逐渐长大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开始能够应付你短暂离开的局面(这里所说的“短暂离开”并不包括你和他爸爸偶尔一起离开他一段时间)。在过去,奶奶、阿姨,甚至是邻居家的妇女都会亲密地参与到一个家庭的生活中来,因此宝宝与这些熟悉的人在一起一次待上3~4个小时都会很安心。如果在你的生活中缺乏这样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能看到成人看不见的东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道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梦。远古灵智属于孩子,它一代又一代地活在孩子们的心里,可惜,孩子一旦成人就把心中的秘密忘了,而且一点儿也不懂得自己的孩子,一点儿也没想到那孩子便是自己的过去,而孩子,却一直被那可怕的秘密烧灼着,直到成年。这大概便是人类的悲剧所在。然而,如果成年人懂得了孩子的心灵秘密,那么他们将会少犯多少错误啊! 小时候有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会因为恐惧而哭泣—&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青春期为什么会情绪不稳 情绪的强烈和不稳定,正是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并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有“病”或者“犯神经”,而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至少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身体正在急剧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他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一方面学习上的任务很重,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再一方面,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