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别说大灰狼来了 小宝宝来说,睡眠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妈妈们一定要关注宝宝的睡眠,纠正不正确的睡眠方法,别说吓唬宝宝的话。有的妈妈为了让宝宝尽快入睡,常用吓唬的方法,如“不睡大灰狼就要来”。其实用这种方法会强烈地剌激宝宝神经系统,使他根本不能入睡或入睡不安稳。宝宝受到恐吓后在睡中会做噩梦,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一些不正确的睡眠方法 ■含奶头睡含着奶头睡会使宝宝醒了就吮吸,这种没有规律的进食方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十岁前须养成九个习惯 1, 早睡早起的习惯 睡眠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从生活方面来说,早睡早起也可以让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都充满活力。 2, 正确的饮食习惯 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要让孩子明白,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营养均衡摄取是多么的重要。并且要教育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做其他事情,要专心吃饭。 3, 自己整理书桌的习惯 不好好整理书桌的孩子,总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找东西上。可以从制定学习计划和整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什么才是宝宝最需要的 在育儿生活中,母亲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是父亲无法比拟的。母亲是宝宝接触得最多的人,无论生活起居,还是情感交流,孩子身上都留下了母亲们辛劳的痕迹。但为了孩子,母亲对自己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并为此付出了所有,但母亲们的付出都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吗?未必。因此,作为母亲一定得思考——“什么才是宝宝最需要的”。为此,我曾与成百上千位母亲及成千上万个孩子作过交谈并参阅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开发元认知心理培养逻辑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要研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并参与思维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做学习的主人。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费来维尔在《认知发展)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元认知概念,并解释为对思维与学习活动过程的认知与控制。近年来元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婴儿依恋模式影响宝宝未来 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一项最全面的长期研究,来考察早期婴幼儿与其照顾者形成的依恋形式,以及这种依恋与其后来的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对174名孩子进行了长达16年的考察。他们首先考察了孩子们的家庭背景,诸如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孩子的自主性,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家庭的整体状况,以及母爱程度等。随后,他们又考察了这些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考察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适应程度,以及在数学、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小宝宝的心事谁能懂 你看到宝宝自己翻身了,你听到他咿呀学语了,可是,他害怕、生气或高兴的心情你能听到或看到吗? 在以前,很多人都认为,刚出生的小宝宝或几个月的小婴儿,还不能像大人们一样有实实在在的感情。他们在吃饱喝足睡够之后,对周围的世界只能做出无意识的反应,如果你看到他很高兴,可别一厢情愿地认为那是冲你来的。但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小宝宝的大脑里控制感情的部分可不是那么简单,它比单纯的随意的反应复杂多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小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人生中最富梦色彩的时代,又是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黄金驿站。如何使孩子的小学生活有一个好的开始,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是应该引起每个家长的重视的。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角色的变化,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 进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孩子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幼儿园时期,孩子都是以“玩”为主,而小学阶段,就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接受良好行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探寻宝宝偏食的心理因素 宝宝对食物的挑三拣四有时是源于自我保护,对待新事物人们都会有一种“陌生感”,有的宝宝会因为陌生而产生好奇,进而希望能够破解并得到答案,但对于敏感、生性小心翼翼的宝宝,陌生会让他们产生“恐惧”,结果当然就是排斥。的确,对于大多数宝宝来说,不愿意尝试新食物,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新食物是否安全,宝宝只会喜欢熟悉的食物,只有这个食物反复出现在餐桌上,宝宝才会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当宝宝不愿开口叫人 父母的顾虑 我的儿子两岁五个月,在外面遇到熟人时从不喊人,虽然我每次都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可儿子根本不被我影响。我也教育了他很多次,可他就是不改。有时候,我就说:“既然你不喊人,那我们就走了。你跟别人说再见吧!”嘿!真怪,他马上就说“再见”,比我让他喊人要利索得多。没办法,我只得退让:“你不喊人,就对别人点点头吧!”他照做了,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3-6岁小孩情绪 3~6岁宝宝的情绪怎么样?此时的小孩社会情感迅速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逐渐发展起来了。并且,小孩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开始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强。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他们还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来辨别情绪,对情绪的外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道发生的某个事件让大人或同伴高兴了或是不高兴了。 3~6岁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宝交了个“幻想朋友” 孩子们小时候,总是有很多希奇古怪的想法。他们常常幻想有一个并不真正存在的朋友,每天陪自己玩耍、聊天,甚至和自己一起吃饭睡觉。他们喜欢这样的朋友,有时侯更甚于喜欢现实世界里的伙伴。大人们理解不了这种幻想,总是忧心忡忡,怕孩子是因为胡思乱想,太过孤单或者太需要帮助才会这样。其实这种担心有些多余。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幻想一个朋友,也许就是打开了一扇心灵之门。儿时的幻想五颜六色 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玛乔丽&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教育的六大误区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家长最直接的想法是: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孩子怎么这样?同时会怀疑孩子的智商是否低下,而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这时候,家长就已经进入了教育的误区。 近年来,宁夏李跃儿素质教育中心在汇总家长咨询意见、跟踪观察孩子心理、给孩子建立个人素质档案的过程中,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以下六大误区: --完美无误型。很多家长难以容忍自己的孩子犯一点错误,认为这是孩子有了&ldqu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4教育误区埋没聪明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要做的应是: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他,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但是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可能埋没原本很聪明的孩子。 钢琴、绘画、跳舞。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宝宝早早参加各种培训班。相反,碰到孩子发呆、多动、内向……家长们却认为只是小问题。中山大学附属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犯错,怎样批评不出格 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的。儿子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青琳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可是,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心软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哪些孩子需要心理咨询 随着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和对健康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心理咨询的儿童很多,下面主要介绍6岁以下儿童的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 吮吸手指,在婴儿时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为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帮助宝宝排解烦恼的七个妙招 宝宝天真烂漫, 无工作之忧, 可尽情玩耍。即便如此, 他们依然会有一些小小的烦恼。身为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你的宝宝轻松减压呢? 循循善诱 如果你注意到宝宝情感上的一些细微变化,就告诉宝宝:“你好像还在为刚才操场上的事生气,对吧?”注意,你的语气听起来不能像是在指责(比如“好了,到底怎么了?”“还为那事生气吗?”) 倾心聆听 引导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不可轻视:孩子逆反心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只注意到如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然而在心灵方面却很难走进他们的心里,由此现代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家长和老师对此病仍无多大了解,以为孩子只是在耍“酷”。其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反抗父母。孩子在童年一般都很温顺,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各年龄段孩子可做的家务 在儿子还小、无法做家务之前,可以让他记录家长每天的家务数量和具体项目。如每天记录妈妈洗餐具的数量,一个3口之家,每天3顿饭,最少要洗9双筷子,10多只碗、盘和6只锅,大约30件餐具。这样每周每月每年所洗的餐具,数字巨大。如此一来,儿子了解了父母的劳动量,就会尊重劳动,并产生参与意识。 等儿子亲自做家务后,我就坚持统计孩子劳动的数量,不管大小都记录下来,以增加孩子的信心,并且给予表扬。同时,统计劳动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幼儿几种特殊心理现象之解析 下面就幼儿期出现的几种特殊心理现象作一下分析。 一、“重听”现象 “重听”现象是幼儿期儿童听力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有些幼儿对别人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整,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猜到说话的内容。这种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幼儿身上。当幼儿出现这种现象时,说明他们的听力已经有了缺陷,应该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重听&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富观 今年春节,准备带女儿去我比较认可的一个外地学习品牌住宿班学习。刚放寒假,她处在疯玩放松状态中,我要求她自己准备行装,作为玩耍间的调剂。于是,她趁机说:“妈妈,你给我买同学录,还要买……” “可是每个星期都给你发零花钱了呀!” “那个,我要攒起来的;用掉了,过年时就攒不到我要的那个数字了。”她有些害羞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