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是宝宝天真快乐的反应 最近,由北京奥组委发起,面向全球征集儿童笑脸照片的活动在各大报章杂志宣传得轰轰烈烈。一个有关笑脸的活动,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记者采访了著名儿科和儿童教育专家鲍秀兰老师,也许她的答案能给大家一些启迪。 知名育儿专家鲍秀兰老师从事儿科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已经40余年,擅长新生宝宝行为、发育评估和0~3岁宝宝的早期教育。对于宝宝的笑,鲍老师说:“爱笑的宝宝长大后多性格开朗,有乐观稳定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不要做教育孩子的被动父母 儿子熟睡在梦乡,母亲守在摇篮旁。不是织毛衣,不是缝衣裳,她埋头在书堆中,一页一页地研读着教子书籍,从中寻找着可能给儿子的最科学的爱…… 那是年轻的我,为了做个称职的母亲,所熬过的一个个夜晚。 多么温馨宁静的夜啊!二十二年前的景象,依然让我回想、留恋。 多想再牵牵那稚嫩的小手,多想再摸摸那肉乎乎的小脚丫,可那个熟睡的婴儿已经长大,带着母亲的祝福,徜徉在世界的科学殿堂。 和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情商“EQ”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 EQ是自1995年起在国际上流行的一个心理学名词,一般通译为“情商”,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撰写的《EQ》一书。 许多研究展示,一个仅仅学业优异的人,未来并一定能够成功,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他能登上事业的颠峰或能开创惊天的业绩。当然,学习能力也很重要。但是,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能立足并取得成绩,仅仅依靠学习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6岁娃一年换7家幼儿园是为啥 本报讯(记者 汪再兴) 昨日一大早,6岁的余林被母亲李梅带回长寿农村,这个看上去非常乖巧的孩子,1年间竟在主城区转了7家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老师们每次都跟母亲李梅说着同样的一个理由,究竟是什么原因折磨着这个家庭的孩子呢? 2岁之前在外婆家长大 余林,这个看上去非常乖巧的小男孩一直躲着记者,在过去的1年里他共换了7家幼儿园,昨日,李梅带着6岁的孩子回到长寿老家,她称,城市不收只好将孩子带回农村去,只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观念:不打也不骂,也可以教出优秀的孩子 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种,打骂孩子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但是时代在变,观念也在更新,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当然也不可能不变通。也许父母会感到疑惑,如果把棍子收起来,是不是就会宠坏孩子?其实,当孩子犯错时,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自己负责,反而更能培养孩子独立而理性的人格。 父母的手应该充满关爱与温暖,而不是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一个在战战兢兢中长大的孩子,会渐渐发展出负面的行为,例如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觉就说谎,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要以尊重别人的意愿为尊重 有一次,家里的钟点工,在熨衣服时把夏杨爸爸的一件很好的衣服给熨坏了。我有点急,忍不住说了她几句,嫌她不小心。正好夏杨放假在家,他把我拉到卫生间,关上门,用英语开始“教导”我:“即使是对服务人员,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你事先没告诉人家怎么做是对的,事后又埋怨人家做得不对,这是你自己没交代清楚,应该允许人家犯错误。东西贵重,还是别人的自尊心贵重?以前你告诉我的,今天你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中怎提高父母威信 教育孩子一定要选最佳的时机 农民种田要抓住农时,战争要抓住战机,教育孩子也一样,一定要选择最佳机会。同样的教育,若时机选的不一样,其效果是大有区别的。比如说电影《牧马人》中的主人李秀芝,在爱人落实政策时补发了大笔工资,他们天真而幼稚的儿子说:“呀,这么多钱,长大了我也当右派!”,影片的主人公就抓住这一时机不放,教育儿子说:“钱要靠自己的双手挣来。 花的才有意思,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观孩子的行为解孩子的心理 人们常常说,在幼儿教育上,首先要从正确理解孩子入手。这个“正确理解”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了解孩子的性格情况和兴趣的方向,或者掌握孩子的要求和想法等等,这对理解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可是,如果根据错误的做法和肤浅的方法去理解的话,结果就不会达到真正的理解。所以,为了真正理解孩子,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解方法。这就是首先要考虑正确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也就是对孩子的基本看法。表此基础上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警惕注意力缺陷:坐不住或许不是孩子的错 蓝心9月20日,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专门针对注意力缺陷这种常见、但却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举行了一次义诊活动,专家们认为,有这种障碍的孩子智力其实基本上是正常的,但是,患儿的家长往往害怕和“傻”、“精神病”这样的字眼儿挂起钩而不给孩子治疗,结果反而耽误了病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www.la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的暴力行为需引导 如今,电视、电影、广告和动画片等的内容中,包含不少暴力成分,有些孩子的“暴力”倾向往往来源于此。由于这个时期的儿童没有能力分别是非,一味地模仿这些动作,很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小孩子天性好动,互相嬉笑玩闹是常事,但也有部分孩子性格暴躁,玩着玩着就演变成了打架。 老师还可以在今后小朋友的生活学习中,特别“关照”那些喜欢攻击人的孩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贝也有不能说的“秘密” 小孩子有什么秘密可言?他们身上的每一个特征、他们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眼中,难道还有“隐私”吗?是的,孩子虽小,却也有不少“不能说的秘密”。家长不但不能随意揭穿孩子的“隐私”,而且应当保护好宝贝的小秘密。 别拿孩子的先天缺陷当笑料 玲玲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只是臀部有一大块暗红色的胎记,形状像一个桃心。玲玲的父母觉得这很有趣,于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重点中学学生心理问题应引起学校和家长重视 竞争压力下的学习障碍是首要心理问题。一位上海市初二化学竞赛一等奖得主喜入某名牌中学高中后,重重压力使他常感灰心厌学、胸闷乏力、无法合群,逐渐步入误区;个别公认的好同学也有可能心理失常。一位第一批入团的团员,学习用功,但他的目标常常太高,受挫沮丧之后,成绩一落千丈;学习障碍还多见于借读生们,在重点学校这是个易被爱心遗忘的角落。努力和成绩不成正比,往往出现各种反常行动。另外,家长的棍捧教育、期望值过高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案例分析――改变懦弱性格重在沟通 问题: 我是一个中学生,性格内向,软弱,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比如,有的同学让我去干某件事情,明明心里非常不情愿,可总是不能拒绝。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和纠纷,明明是对方的错误,我却不能据理力争,而是听凭对方的指责。有的同学打我,我也只能逆来顺受,自己咬破了舌头,也不还手,久之我便成了孤独的人,为了改变我的这种懦弱的性格,我开始学习抽烟,我看到电视上有性格的男人都会抽烟,我想,如果我学会了抽烟,在人们面前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吃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需要 老人家都说小宝宝的手指头上是有蜜的,我家的宝宝果真就是这样。小手吃得可起劲了,把他一只手拿下来另一只又塞进去了,还吸得啧啧作响,特别有滋有味。 宝宝为何爱吃小手?这是个让众多爸爸妈妈们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他吃吧,一是担心不卫生,二是担心会对宝宝将来牙齿的发育有影响。可这个给宝宝带来快乐的习惯,纠正起来还真是不容易。宝宝的“手指棒棒糖”需要戒掉吗?怎么戒?让我们来听听专家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寻找孩子逆反的积极面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着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 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从小学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孩子快速入睡的秘诀 孩子若非处于自愿,即使被迫上了床之后,也久久不会入睡。结果,父母亲越加催迫,孩子越不肯睡觉,双方都不能放松心情去享受充足而舒适的睡眠。所以,父母必须掌握令孩子入睡的秘诀。 保持轻松入睡的气氛非常重要,孩子被迫睡觉,心情反而紧张,就象大人失眠时一样,因紧张而更不能入睡。家人可视一些特殊情况让孩子多玩一会儿,然后以轻松愉快的口吻提醒孩子是睡觉时候了,上床时间偶尔晚了一些,也用不着大惊小怪。 很多父母白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亲必知:在亲子交流过程中的禁言妙语 怎样与孩子相处?有的时候孩子的所做所为与你的想法完全相反,面对孩子天真直爽的问题又该怎样回答呢。 举例: 1、“我不要吃饭,我要吃薯条” 妈妈刚预备了午饭,但珊珊却没精打采地伏在餐桌上,不肯提起筷子进餐。 妈妈以为珊珊不舒服,谁知她却嘟着小嘴儿说我不吃饭,我要吃汉堡包、薯条! 禁言 “现在是你烦人还是我烦人?我叫你吃什么便吃什么,不吃饭就什么都不准吃,饿死你。&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18岁男孩为何总和父母一起睡? 假装长不大是为了维持家庭平衡 一位恭谦的父亲带着孩子来到诊室,孩子18岁,耷拉着头,父亲坐在儿子旁边,对着治疗师,很急切地说:“这孩子,18岁了,还和他妈妈睡,弄得我们夫妻分居多年,我担心他这样有毛病。” 那位父亲侃侃而谈,一改其拘谨的神态。他说自己曾经当过军人,转业后家里分的房子小,三口之家一直住在一起,后来房子大了,因老人住在一起,三人仍不能分开睡,好在他经常出差,所以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我家的第二个男人也开始成熟了 家有儿女趣事多!你家的心肝宝贝在成长的过程中突然有一天他变得像个大人了,呵呵!是一件很值得津津乐道的事情。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们家的第二个男人也开始成熟了,让我很有点大事不好的感觉。 年初的时候,同事诞下一个小宝宝,我兴致勃勃的去贺喜,儿子兴致勃勃地去参观,看到摇篮里粉红色的小人,儿子心里一定起了不小的波澜。 因为没研究过哲学,儿子对“我要到哪儿去”的问题显然不太感兴趣,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西班牙的运动育儿 按照我们对孩子培养的惯性思维,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哪一方面的天分,不管是画画、音乐,还是体育,都会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陪着他南征北战,找名师、托关系。最现实的做法是可以让孩子当特长生,最长远的利益考虑是,孩子一旦学习不好,还可以进修各类艺术和体育院校。运动成为一种十分功利的附加品,外国人是否也这样呢? 在西班牙,4000万人个个都是体育迷,运动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一样,没有人会考虑为什么要吃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