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孩子“吹牛”的弦外音 说到“吹牛”的本领,小孩子并不亚于大人。别看他们轻飘飘吹出来的“牛皮”,说不定比天还要大! 对于这些“牛皮”,有人认为是在说谎,必须要扼制在萌芽状态。有人则认为这是孩子的天真童趣,无需理会。更多的人认为应当顺其自然.,但心里却又没有底,不知是否需要去干预。那么,我们到底应当如何对待孩子“吹牛”呢? 其实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关于少女“恋父”情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加剧,少男少女所处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亦日趋多样化、繁杂化,从而使少男少女心理发育或多或少地要受到一些影响,其中影响较甚者,即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导致反常亲昵举动的产生,而且这种举动多在少女身上表现。因为性科学的研究表明,性心理上的成熟,少女要比少男早二三年;相应的,性心理的早熟导致的情感的富有和敏感现象,也在少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少女恋长者现象的出现,也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眼里的六种失败家教 父母教育和疼爱孩子,如果方式不当,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烦恼。很多学生对父母的管教还真的有不少想法,但碍于父母的权威不好当面说出。这里,不妨让我们听听这些孩子的心声吧! 误区一:别总跟别人孩子比 情景再现: 妈妈刚开完家长会,见了小霞就有点来气地说:“你们班小梅今天又受到老师表扬了,看看你,怎么不学着点人家!” 令小霞烦恼的是,平时邻居、亲戚家的孩子都是父母拿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1995年以来,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中国城市独生子女教育模式、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处理与防范等多项课题研究。目前,他正在主持一项国家级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雪化了,变成什么?” 一个孩子回答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青春期健康心理的培养 青春期是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从未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生中质的转变期,是脱离了儿童时代认识方式,创造新的自我观念,从心理上重建人生的时期。如何培养青年健康的心理呢? (一)正确的自我观念。 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学习和工作才能适应,才能努力地发展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他可能自视甚高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儿童爱打人是不善沟通的表现 贝贝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充满着灵性。可我发现,贝贝从不愿与人沟通,和小朋友玩时,合得来就玩,合不来就打。我想向她了解情况时,她总低着头一句不说。没有办法,在疑惑中我与贝贝妈妈进行了沟通。贝贝妈妈告诉我,贝贝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还有哥哥都住在一起。贝贝4岁,哥哥5岁,由于年龄小,所以总吵架。每次贝贝都把哥哥打哭。在大人眼里被打哭的是弱者,所以从不问缘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宝的几个“性问题”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你生出来的?”“为什么妹妹要蹲着尿尿呢?”“妈妈,我和你结婚吧!”孩子总是会问一些关于“性”的问题—— 我从哪里来的? 有许多孩子都会问爸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或许是因为他看到家里的老猫身边突然多了几只小猫,也可能是看到动画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烧钱女:缺失的青春期教育 导语:现在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健康行为事件,尤其是90后一代,更是形势汹涌。这些90后问题关键到底在哪? “90后年轻人怎么了?”继此前在网络上轰动一时的90后“晕机女”、“烧钱女”之后,两段关于“90 后”学生不雅行为的“摸胸门”、“脱裤门”视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能说会道的宝宝培养记 怀孕中的语言胎教 诗凡的妈妈李一黎一直从事早期教育工作。因对孩子的喜爱和对幼教工作的热爱,她在十几年前办起上海第一家私立幼儿园,至今已经是四家连锁幼儿园的董事长。熟悉幼教工作的诗凡妈妈深知语言能力对孩子的重要性,因此,从怀孕起就下决心要好好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5年前,妈妈李一黎在怀孕4个月时,就开始对腹中的小诗凡进行胎教。每天她定时放胎教音乐,配合音乐,妈妈会选一些朗朗上口、轻松自然的童话、诗歌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8步搞定亲子沟通 蓝心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像一座活火山,做父母的你该如何与孩子沟通,避免触雷又传递关爱?张博士的八步沟通法助您一臂之力。 第一, 当顾问,不当领导。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说话时的语气就变得十分重要。如果父母开口就是下命令: “你应该……”(你应该用功学习,你应该收拾房间……) “你不能…&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在亲子教育中,家长使用暴力的现象不算泛滥,但训斥孩子的现象却是司空见惯。还有父母以为,威信威信,有了威才有信,其实正好相反,要想有威首先要有信用。家长朋友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威信的来源不是靠高压、威慑得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乃至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 首先,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心得:让社会上的那些骗子远离我们的孩子 今天看到一触目惊心的场面,“骗子”跑到幼儿园来了! 在《钱江晚报》上看到这一报道后,真是不得不令我们所有的家长提高警惕。“骗子”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伤害时,一切就已经来的太晚了。孩子的安全教育一定是从小开始培养的。 现在孩子的生活质量随着上升的同时,生活安全环境越跟着似乎变得复杂。孩子在平日里想吃到的好吃的几乎父母都是有求必应,甚至变着法给宝宝补充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距离对早期婴儿的影响 “冰柱综合症”和面对周围环境的其他反应 我们对于母亲和孩子的交往、他们第一次皮肤的接触、孩子在母亲怀里感受到的温暖等已经谈论得很多了,对此也有很多描述。在此我还要强调一些重要之处,以说明一个婴儿的反应是如何敏感。母亲抱起她的孩子,但如果她的手很冷。这对母亲来说很平常,她自己甚至根本就没有觉察到,但每一次当她给孩子换尿布时,孩子就感到一股寒意袭来。他会打一个寒颤,这种冰冷手指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毁掉孩子一生的11种教育方法 1、从孩子婴儿(婴儿食品)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这要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3、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4、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 在真正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以前,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位好妈妈,一位在子女教育问题方面的专家。然而,当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候,才又让我重新开始虚心地学习如何做父母。每天清晨,我都会鼓励自己说:“今天将会有所不同。”但每一天都只不过是前一天的翻版。“你给他的比给我的多!”“这是粉杯子,我要的是蓝色的。”“这麦片真恶心,像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应对孩子“爱情三十六计” 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他有一个女朋友或者男朋友,你是否会感到惊讶?这能称是孩子的“早恋”吗?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约瑟夫认为,幼儿在6岁以前可能会对某种事物或者某个具体的人产生“迷恋”的情绪情感。从某个同伴到某个明星,都有可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和“爱恋”的对象。事实上,这是幼儿情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教育孩子,父母应该巧用“三心” 教育孩子既要尊重他的成长规律,又要讲究方式,用智慧去了解孩子的心灵,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就特别注重利用了孩子的"三心"。 满足虚荣心 孩子的虚荣心其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适度的虚荣有益孩子自信、自尊的培养。 巧妙地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理,能够激发他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出风头"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热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1岁打人事件 你1岁的小宝贝是不是开始挥起他的小拳头来发动攻势了?如何应付那些攻击力强的小家伙呢?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挨儿子的小拳头的滋味,闹闹的妈妈记忆犹新。“那是在他14个月大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开车出去玩,路程比较远,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爸爸在前面开着车,我和儿子坐在后排。才走了一半的路,闹闹就开始变得有些急躁不安了,我赶紧想办法安抚他。谁知,他突然一巴掌打在我的胳膊上,力量不重,但是却使我印象深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拉勾勾”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鑫鑫最近早上入园,老师带操的时候,不愿意做早操,有时排到队伍中来,也是有气无力,想做就做,不想做了就蹲着,甚至找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话,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早操的气氛和效果。看到此景,我每次都会在晨间谈话时要求他跟着老师重新做早操,并教育他第二天早上一定要做好。但是这样效果并不大,他依然是听了就忘。在区域活动中,我偶尔看到了奕奕和佳怡在表演区玩拉勾勾的游戏,我不禁有了主意。在离园活动时,我依然像往常一样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随时做好让孩子独立的准备 下面说一个在史提夫·毕道福(Steve Biddulph)的着作《想讲给父母的故事》中提到过的故事。电影《与狼共舞》中介绍了美国印第安部族独特的成人仪式制度。该部族的男孩一到14岁,就要到山顶上绝食,直到看到某种幻象为止。他们认为,只有看到幻象,才能得到上帝的人生教诲,因此可以结束绝食,下山回部族。这种过程就是该部族的成人仪式。部族人认为,孩子在成人仪式以后如果跟妈妈对话,就容易想起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