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治疗电视病 一家著名媒体的总编辑曾对我说,孩子对电视的着迷让他震惊。“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我每天送他到学校才去上班。可是一天老师来电话问我,孩子怎么3 天没来上课?是不是生病了?我莫名其妙。后来儿子承认,他每天乖乖跟我进了校园,见我走远后马上溜回家放录像,看连续剧《雍正王朝》。你说这小孩子有多大胆啊!” 还有一位母亲说,她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每天放学回家,书包一丢,就坐在电视机前,非把爱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贝心里最恐惧的事 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对宝贝来说简直就像怪兽或者恶魔,带给他一种莫名的恐惧感。那么,宝贝可能会害怕哪些事情,又该怎样消除宝贝的这种恐惧心理呢? 恐惧事件1 妈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 妈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时候,壮壮正跟姥姥玩得高兴呢,所以妈咪悄悄地出门,他居然一点都没有哭闹。等他想起要找妈咪才发现她突然不见了,壮壮好一阵哭闹,最后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怀里睡着了。从此,壮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当孩子依赖性强时怎么办 很多育儿书里都提到,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与我们保持独立,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天当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能自己独当一面。 如何帮助他们成为一个自立的人?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让他们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孩子刚开始学习系鞋带,看到他艰难的样子,我耐心地站了十分钟,最后,终于忍不住还是帮他系上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专家提醒:家长警惕中学生4个常见心理问题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调查显示,北京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八一中学心理教师王培认为,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请家长帮孩子度过4道心理坎儿,别让孩子被绊着。 第一道 亲子关系紧张 案例:17岁的小枫今年上高二。很长时间以来,他放学回家就钻进自己的房间,插上房门不理爸妈。吃饭时,也是单独吃。不到万不得已,他甚至不与爸妈说话,但小枫在学校与同学、老师却有说有笑。小枫的爸妈也弄不清是为什么。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教子:称职爸爸必备要素 心理医生在考察了一些家庭教育较为成功的家庭后认为:“父亲在培育儿女上的作用不可替代,他们有着特殊的力量。”根据专家们的意见,称职的父亲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四种元素: 元素一:善于对孩子表达爱心 许多孩子都“希望爸爸能对我说或向我表明他真的爱我”。 事实上,不少孩子甚至成年子女都希望父亲能把对自己的爱表达出来。因为,爱的表达能赋予信心和勇气。不善言语表达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长请对孩子说“你能行” “不听话”、“考试成绩不好”……这些父母常在孩子耳边唠叨的言语,正是孩子自认为不是好孩子、不自信的主要理由。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王娟建议家长们:“对孩子说"你能行"。” 王娟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自信可以使孩子自强不息、知难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请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为什么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比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美)布鲁尔 卡特 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这才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宝,也是使每个孩子身心健康的法宝。――(英)卡尔 威特 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别让自卑 占据你的性格! 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面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并因此而苦恼的感情。产生自卑的原因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认为,人在生活中时刻都可能毕竟生自卑感,比如先天的,生理上的缺陷,在家庭中的地位,走上社会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等,都可能让人产生不完满,不得志,比别人差的情绪。 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如失恋,常常就会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帮孩子选择一个好伙伴 一对亲兄弟,哥哥终日读书,手不释卷,弟弟却球不离手,废寝忘食。“同是一母所生,性格为啥这么不一样?”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特点和品德行为,人们常常疑惑不解。 专家指出,儿童的许多行为不是天生遗传的,除了家长、教师和社会有意识、有计划培养教育之外,还有榜样的作用。特别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个性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多元智能 培养资优儿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统的智力观对人类智能的评判过于单一,忽略了个体发展的差异。如何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个体智能特点与特长。 多元智能符合当代教育主张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他的专着《智能结构》中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多元智能理论。观点称:“每个正常的人与生俱来都拥有多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用智慧和幽默解决亲子矛盾 有一次鲁鲁和他爸发生矛盾,闹僵以后,我两方劝都不起作用。我很生气,两个犟驴,我干脆不管了! 过了一会儿,鲁鲁过来说:“要不,我干脆打一会儿鼓吧!”我心中一阵感动。这孩子,别看他平时憨憨的,怎么想得出这样绝妙的主意!他知道他爸平时最喜欢他练鼓,一看见他打鼓就喜笑颜开。他既希望打破僵局和解,又不愿放下脸面道歉,他那小小的心眼,不知怎么想出了这个主意。 他开始打鼓,练习《 西班牙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大的误区 最近,年轻父母们经常会说“孩子们都这样”,我认为这是最严重的问题。 孩子开始能够听懂大人说话时,父母们就有一个要完成的“作业”,那就是要教会孩子规范和礼仪,即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能为别人着想,有分辨对错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孩子能够与别人相处融洽,离开父母的怀抱也能很好地生活。 这样的道德教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父母们会试图用言语教训和哄劝孩子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需教孩子区分男和女 对父母来说,考虑以下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在“女人是什么”的问题上你想教你的孩子什么? -在“男人是什么”的问题上你想教你的孩子什么? -当你的孩子长大时你想限制他们的选择吗? -你相信男孩子和女孩子应该有同样的机会吗? -你想让你的儿子玩有养育行为的角色吗?你给他们洋娃娃玩的时候自在吗? -你的女儿长大时会开小汽车吗?她需要知道怎样修理东西吗?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教育何时“返璞归真” 为人父母不是一件简单事 仅仅有爱是不够的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80后”。“80后”这个词现在很红,相比“70后”、“90后”,为什么偏偏“80后”独树一帜呢?我想源于“80后”的一些特点:我们开始了中国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孩子都要&ldqu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大学新生需破解心理三道坎 走进大学校门,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在给人带来新的变化的同时也必然带来新的困惑。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东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陈阳指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评价标准的不适和人际关系的茫然是大学新生容易面临的三大问题,需正确对待,加以规避。学生心目中的大学往往被抹上了许多浪漫色彩,但进入学校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容易使学生失望困惑,进而觉得大学“也就那么回事”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教育:别给孩子种植仇恨 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闲来无事,喜欢读一读我的作品。有时候她们也会像其他读者一样好奇地问我写作某部作品时的真实处境和内心的真实感受。 每至此,我总是要告诉她们:“生活是美好的,尽管爸爸历尽苦难,但身边却从不缺少好人。爸爸一直都生活得非常快乐!” “不会吧,爸爸,你在欺骗我们!” 是的,我在欺骗孩子,不过是善意的。 之所以不把人生旅途中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正确地爱孩子 你会么? 有家长朋友说,我知道青春期重要,我也愿意在家给予孩子这种教育,我也提前学习了一些青春期教育的理论知识,就是没有找到突破口,尤其是不知道怎样开口。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青春期教育的方法。 1.情景教育法。 发挥家庭教育灵活机动的优势,充分利用生活现成的情境,自然地恰当地进行教育。孩子身处其境,感受其事其人,父母在旁边给予观念的点拨、态度的选择、行为的指导。此法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请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解放孩子捍卫童年! “快乐的童年=不幸福的成年”,时下,在教育孩子时执此冷漠观念的已不是少数,虽然教育部门正在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然而至少近10年来,由于过高的期望和沉重的负担,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学学生长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为了所谓“幸福的成年”,相当多的孩子被剥夺了快乐的童年,不仅如此,“童年恐慌”现象也在孩子中蔓延,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伤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总结:爸爸带孩子的艺术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养不教,父之过”,可偏偏有这样的爸爸,他们也喜欢孩子,出差了也想孩子,但就是不愿意参与到实际育儿中来,弄得当妈妈的苦恼万分…… 文敬是个全职妈妈,宝贝儿子6个月了,由于老人在外地老家,所以儿子一直由她一个人带。老公比她大8岁,今年35岁,大学毕业十多年了,现在在一家实力雄厚的外企工作,收入非常丰厚,平时工作压力大,时间比较紧,经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宝爱吸手指的真正原因 常见一些哭闹的孩子被“聪明”的妈妈的丢个奶嘴,孩子马上就变得乖起来;常见一些睡熟的宝宝,嘴里含着手指,带着微笑在做梦;常见一些幼儿把带泥灰的手放在口中吮吸。究竟这样好不好呢?在婴儿期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婴儿吮吸乳头,吮吸触碰到嘴唇周围的任何东西,属于原始的本能反射,是生理性的吮吸反射。如:婴儿会把自己的手放到口内吮吸,这种行为百分之九十是发育良好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