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孩子对父母的告诫 1、我的手很小,无论在什么时候,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请慢些走路,以便我能跟上您。 2、我的眼睛并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地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对我加以过分的限制。 3、家务总是繁多的。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花一些时间给我讲一点有关世界上的奇闻,不要把我当作取乐的玩具。 4、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反应要敏感一点,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应像对待您自己一样。 5、我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28个方法,让宝宝从小自信 1 认真对待宝宝的要求。 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牛奶。”你在外面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回到家,妈妈给你拿,好么?” 2 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2-3岁幼儿早早教方案 两年的生活经历,宝宝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岁以后,宝宝的乳牙已出齐,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日益灵活,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摆脱了小婴儿的影子。 言语能力的训练: ①利用各种机会扩大幼儿的词汇量。如带小儿上公园时,给他讲他所看到的花草树木的名称。教小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意思,可经常让小儿看图片,给他讲简短故事,教他说歌谣。并经常在话语中使用常用代词&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宝的记忆从认生开始 有记忆才能积累经验和知识,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小婴儿有没有记忆呢? 2个月的小婴儿有运动记忆和姿势记忆,如横抱小婴儿就要找奶吃,双腿一提就知道换尿布,停止了哭声,他是不是也知道换好尿布有奶吃呢?这些姿势与吃奶所建立的联系已形成条件反射。3个月的小婴儿就能在许多人中区别出他的母亲,他注视母亲的脸时间比对别的人要长,他已经能记隹这个带给他温情和欢乐的面孔了。如果不当心给小婴儿吃的奶烫了些,他就会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皮肤觉 出生以后,人最先出现的是皮肤觉(包括触觉、痛觉、温觉和冷觉)、嗅觉和味觉。因为这些感觉是自我保护和认识世界的基础,对维持婴儿生命具有直接的生物学意义。 新生儿的触觉高度发达。皮肤各部分受到刺激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其中特别敏感的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等部位。 当刺激物接触到嘴唇,就发生食物性非条件反射,在其它部位则引起发生防御性反射。 新生儿的皮肤对刺激物的敏感程度已经和成人差不多。在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也有心理压力 很多人都认为,学龄前儿童没有学业负担;不愁衣食,受到的照顾无微不至,他们怎么会有压力呢? 然而,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受到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压力感的原因。 孩子感到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怎样让软弱的宝宝强大起来 家有常受欺负的宝宝,你既不能反应太敏感,更不能对宝宝过于淡漠,不顾他的感受,宝宝这时需要唤醒的是自尊心,有尊严的人是不允许别人侵犯他的身心的,即使是身体没有力量,他也会不怒自威。 儿子软弱妈妈心焦 案例:儿子已经两岁半了,从上幼儿园后每天回家后都忧心忡忡地说,哪个小朋友打他了,哪个小朋友推他了。妈妈开始时将信将疑,后来特意到幼儿园去了一趟,只见儿子一个人嘟着嘴,一声不响抱着一个玩具,别的小朋友却三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揭秘孩子的“破坏狂”心理 你家的孩子是破坏狂吗?他令你手足无措了吗?现在很多家长苦恼与自己小孩的刻意搞破坏,殊不知,其实很多小孩子只是为了好玩。--lansin.com 总结起来,成为“破坏狂”不外乎三个原因: 好心办坏了事 幼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结果事与愿违。有的孩子见金鱼缸里结了一层薄冰,怕金鱼冻死,把金鱼全捞上来包在手帕里;看到盐有点脏,把盐放在淘米篮里用水淘;出去打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儿童自闭3岁前治疗最好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自闭症是一种无药可医的成长障碍,估计香港近7000名儿童有此问题。香港大学研究发现,及早训练自闭症儿童的眼神接触、动作和语言,能改善症状,而治疗黄金时间是3岁之前。 研究同时发现,自闭症儿童接受针灸后,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等范畴上,有25%的改善效果。不过,另有调查发现,香港自闭症患者平均2岁10个月才确诊,且往往要等1年半至2年才获得治疗,担心错过3岁前治疗的黄金期。 2日是&l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沟通品质决定亲子关系品质 “现在的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为孩子操碎了心,可是孩子就是不听家长的话。”张勤说,如果说父母也是一种职业的话,那它应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因为它没有岗前培训,没有岗中培训,既不能辞职,也不能退休。“做妈妈的凭什么教育孩子?凭经验吗?哪里的经验?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得了重病放到了手术台上,妈妈对孩子说:‘我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我会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把这台手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帮助孩子克服胆怯 三招改变“门背后小霸王” 在家像只横行的小老虎,出门变成胆怯的小猫咪。一些家长常常说自己的孩子是“门背后的霸王”,并为他们“拿不出手”的表现头疼不已。某园园长姚鑫莉根据多年幼教工作经验,告诉年轻父母:鼓励式教育最重要,并透露改变宝宝行为的三大原则―― 在家别太宠溺 姚鑫莉说,这类“胆怯型”的孩子并不少见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因家庭不良教养模式 记者近日从省心理咨询师协会获悉,今年前9个月,到该协会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或矫治的来访者中,有近一半为青少年,他们反映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问题上。专家指出,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根源于家庭不良教养模式,哈尔滨市应尽快培养足够的专职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不良教养模式导致心理问题 据省心理咨询师协会调查统计显示:青少年反映的各类心理问题中,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占65%以上。情绪类问题、人格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儿童心理发展有六个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心理发展经历六个较大阶段,这就是: 乳儿期(从出生到1岁) 婴儿期(从1岁到3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从3岁到6岁)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从6岁到7岁到11-12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11-12岁到14-15岁) 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14-15岁到17-18岁) 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量的差异和质的区别,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为何我殚精竭虑还招孩子烦 问:我是一个苦恼的母亲。一年来,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与儿子的“斗争”上。他因为做错事而挨批评时,狡辩的理由比我还充分,甚至一句话把我噎个半死,再不就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说我让他好烦。回想起小时候的儿子,是那样的可爱听话。多年来为了培养孩子,我可以说是殚精竭虑,没想到孩子长大了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搞得我心力交瘁。我该怎么办呢?吴女士 答:现在是个多元化的时代,孩子面临的诱惑多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对付孩子“早恋”的上上策 有位家长来到心理咨询室,询问心理治疗师:我的孩子14岁,上初中二年级,喜欢上隔壁班上的一个女孩子,现在正放暑假,孩子不是跟这位女生煲电话粥,就是跑出去玩到很晚才回家,有时候魂不守舍,有时候又焦虑不安,孩子这么小就早恋,他自己肯定没办法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作为家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很着急! 现在社会,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难免孤单,在学习、生活上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更愿意跟同龄人倾诉。广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1岁前后小儿依恋母亲有何不同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在躯体上与另一人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或其他亲近的养育者,主要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较明显,母亲接近时就表现安静、愉快、舒适。不到1岁的小儿,当看见母亲要离开他时,就会哭闹,一旦母亲真的离开了,小儿看不到母亲也就不再会因想念母亲而哭闹,因为这时期的小儿只有看见的才有印象。 1岁以后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将母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关注宝宝心理从孕期始 忽略孕期胎儿的心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近日,笔者从华东师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获悉,全国首个“儿童心理咨询与潜能发展师证书班”即将开班,课程将讲授从怀孕期到六岁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而对孕期胎儿到3岁儿童心理的关注,将成为培训特色。 华东师大国家育婴职业资格项目总监曾祺介绍,孕期胎儿和婴幼儿的心理关注,往往被家长甚至专业育婴人士所忽略。“其实,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关注儿童多动症、抽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功能轻微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不能全神贯注听课做作业、学习困难、活动过多、冲动易怒、情绪不稳、社交人际关系紧张,甚则人格障碍、犯罪率高等危害。 儿童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表现为:反复不自主眨眼挤眼、皱眉缩鼻、努嘴张口、摇头点头、扭颈伸脖、甩手耸肩、抖腿踢脚,喉部异常发声,如清嗓、干咳、喊叫等怪异的动作和叫鸣声,重则多伴有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帮助宝宝克服“攻击性” 看到宝宝做出攻击性动作,如打、踢、咬或是抓,爸爸妈妈吃惊不小,“啊,羊羔变狼崽了?!” 攻击行为背后的心理 宝宝多是在感觉不安全的时候才会做出攻击行为。最常见的是和其他的宝宝抢玩具。一个还没学会与他人分享的孩子,语言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对玩伴的踢和打,来夺回自己的玩具。 攻击行为给宝宝带来的害处 宝宝大发脾气基本上是针对爸爸妈妈的,而攻击性行为会指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打孩子容易促使孩子性格暴躁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说,在我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但事实上,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 一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二是迫使孩子说谎。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