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青春期的感觉 男孩对于进入青春期有各种各样的感觉(女孩也是如此)。我注意到,我所教的最低年级(即三、四年级)的孩子们虽然还没有进入青春期,但是往往对其身体将要发生的变化感到兴奋不已,期待着这些变化的发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正如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所说的那样:哎!我可不想让我的阴茎变得那么大,长那么多毛,那真难看! 可是,总的说来,年龄较小的孩子确实渴望长大。他们对将要发生的变化十分好奇,在课堂上提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这些方法可以让宝宝能说会道 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说会道,这样的宝宝往往比较勇敢且足智多谋。那这到底是天生的呢?还是靠亲子教育的呢?专家说,在宝宝成长中亲子教育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下面是专家介绍的这些方法可以让宝宝能说会道。 1、声情并茂的跟宝宝谈话 在与宝宝交谈时我们总是声情并茂,甚至有点夸张。生动多变的语气、语调给宝宝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也激发出他的模仿欲望。开心表达起来语汇更丰富,表情更贴切。 2、 有话必答,积极回应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的暑假谁来做主 早晨,将儿子送到校门口时,小家伙一把搂住我的脖子,耳语道:“妈妈,一会儿别忘了看看我的博客呀!”说完,没等我缓过神,他已经蹦蹦跳跳地跑远了。 自从有了自己的博客后,儿子就经常在上面发表一些稀奇古怪的言论,想起昨晚他一个人“潜伏”在书房里神秘兮兮的样子,真不知又弄出什么新花样了。 回到家,坐在电脑前打开儿子的博客,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没想到,这小家伙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英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道德不靠教导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多跟孩子说“我很好” 建成今年30岁,总是担心父亲的健康状况,正因如此,有时甚至半夜打电话回家,严重影响了睡眠,还总感到焦虑、慌张,给生活、工作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原来,建成父母已离婚10年,为了照顾自己,父亲没有再婚,独自在老家生活。 去年父亲生过一场病,由于他没有及时赶到,父亲落下了病根。如今虽不经常发作,但一打电话回家,父亲总谈到自己身体不好,需要调养。这更加深了建成的负疚感,于是开始莫名其妙地紧张,常想给父亲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当心“乖孩子”的心理损伤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也许,应该再加上一句,解放儿童的心理——家长,当心“乖孩子”的心理损伤。 4岁的张倩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 有一次,老师让他们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彩纸叠三个纸青蛙。 回到家,张倩不敢和看报纸的爸爸说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要巧治家中的“告状王” 镜头一 大型玩具里有两个小秋千,过了一会儿Owen急匆匆跑过来对我说:“老师,Lily不给我玩。”Yong听见了也跑过来说:“老师,Rose也不给我玩。”我了解情况才知道,原来是Lily和Rose两个孩子在玩荡秋千,Owen和Yong也想玩,就冲着两个妹妹叫:“让我玩一会儿”“让我玩一会儿呀”可是两个妹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破解小小告状王的五要点 唉,宝宝又在告状了。看来以后说话做事要注意了,简直是个小间谍! “妈妈,爸爸今天又吸烟了!”“奶奶,妈妈说你不给我买好吃的,小气!”“妈妈,今天小明又打我了!”这小嘴噼哩叭啦一顿“发泄”,被告发的人尴尬,知实情的人估计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如何面对这个小小告状王呢? 告状王心理解析 打小报告就是心肠坏?这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最好的礼物陪孩子一起玩儿 美国《母亲年鉴》作者、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玛格丽特·凯莉指出,在当前被动的电视文化中,陪孩子一起玩儿非常难能可贵。因为玩儿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 ★精通一种玩儿法或运动,促使子女热爱生命。 ★父母学玩儿一种游戏,即便玩儿得不太高明,也能让子女理解尝试新事物是件好事。 ★在玩儿捉迷藏的过程中,如果父母一头撞在了树上,孩子见了便会明白,原来做了傻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父母鼓励子女尝试新的玩儿法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反省:3岁半孩子说恨死自己 那天晚上,我正在电脑前忙着。3岁半的儿子旸旸一个人在床上玩。突然,我听见一个令人十分震惊的声音:“妈妈,我真想杀了我自己。” 这个声音很细微,带着一点沮丧,仿佛压抑了许久之后的火山爆发。 我当时就觉得应该将手中的活儿搁一下,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有些东西是不能等的。心理专家说过:“对早期心理问题的熟视无睹,引来的将是最终的不可收拾和后悔莫及。” 可是,究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做事不专心怎么办 所谓专心,就是集中注意力。对于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需要父母对他有意识地培养: 一、兴趣是保持专心的首要条件,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有趣的游戏材料。激发儿童游戏的兴趣。 二、根据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向孩子提供游戏材料,切忌把材料一古脑儿地堆在孩子的面前,让他们东抓抓西摸摸,缺乏游戏的目的性。 三、游戏内容要有梯度,由简单到复杂,满足孩子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 四、游戏时间不宜太长。适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大学生非得打“人”宣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心理宣泄室”面向全校师生全天开放。它是一间十几平方米、以浅绿色为主色调的房间,四周墙壁用高密度海绵做软包装,房间里立着一个近2米高的军用橡皮宣泄人,被击打后会如同不倒翁般迅速弹回。同时房间里悬挂着两个拳击沙袋,供学生打击,用以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见11月8日《齐鲁晚报》) 这个被称为“打人宣泄”的办法据说效果不错,受到一些师生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不要教育出个“小霸王” 哪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养出一个“小霸王”。但是,我们周围的“小霸王”却也不少见。“小霸王”通常是在父母不知不觉中养育而成的。怎样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 了解宝宝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性,把握“约束”的时机。 在宝宝降生的最初几个月里,为了不宠坏宝宝而忽视他的要求,那是错误的想法,父母绝对不能这样做。 在生命的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早恋不宜粗暴对待 朦胧期(9~12岁): “青春觉醒” 袁女士的儿子今年11岁,几年前与丈夫离婚后,她带着儿子独自生活,因此对孩子特别宠爱。“孩子大了,你要放开一点,以后儿子长大后娶了媳妇忘了娘,有你失落的。”朋友们这样笑话她,她却十分放心,因为据她观察,虽然儿子已经有性别意识了,但是儿子现在对女孩子统统都不感兴趣,平时甚至根本不跟女同学说话和玩耍。袁女士觉得,自己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研究称厌烦情绪可提高孩子行动力 小孩子出现厌烦情绪不一定是件坏事,相反还可能有助于提高他们下次活动时的行动力。英国心理学家由此建议父母们,不必千方百计安排活动调动孩子的情绪,因为厌烦是在所难免的,正如尼采说的,“与厌烦对抗,即使上帝自己也会徒劳无功”。 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英国兰开夏郡EdgeHill学院的心理学讲师理查德·莱利博士说,厌烦情绪不是一件坏事,它是一种自然发生的、不可压抑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男孩女孩的“磁场”效应 一群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男孩正在那儿疯玩,不时还有人说点粗鲁的话,有点出格的举动,可是,突然,一群女孩来到这里,这群男孩马上安静了,大家的举止一下子变得斯文起来,有的男孩还整理一下皱巴巴的衣服,几乎每个人都像变了个人似的。 一个叫露露的女孩剪了一个很短的男孩似的头,班上的女同学都看不惯,她却为自己辩解:“发式是自己的事,与你们什么相关?”可有一天,她路过男生宿舍时,听到有个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创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蓝太阳”的寓意 国外有一个孩子,父母让他画太阳,他画了一个蓝太阳。问他:“你怎么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孩子说:“我画的是海里的太阳。”父母说:“好极了,你太有想象力了。” 有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r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要“十注意”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内蒙古心理卫生协会专家提醒,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给孩子反思的机会 邻居家四岁的孩子彬彬做错了事,不听妈妈的好言相劝,反而大发脾气,将玩具摔在地上,并且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彬彬妈妈面对儿子的这种行为,不是大声地加以训斥,也不是向儿子迁就讨好,而是用冷静的口吻对孩子说:“妈妈请你自己好好想一想,这种行为对不对?想好了找妈妈谈谈。”说完坐在一旁观察儿子的反应。 过了不久,彬彬起身走到妈妈跟前,面带愧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做个好孩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教育子女面对贫穷 我们在美国曾听到过不少这样的故事:一位亲友住在个富人区,房子在我们看来已经相当好了。但是她对我们说,这样的房子,在这个区还是显得寒酸。一次女儿带同学来家玩。同学好奇地问:“你们家的房子怎么这么小?”以后女儿就再不带同学来玩了。另一朋友的孩子,对自己家的小房子是如此惭愧,乃至每次校车来家门口接送时,他都不用前门用后门,绕着走大房子邻居的过道。无疑,家境打击了这些孩子的自信心。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