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 怎样说孩子才接受?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训练宝宝抓握能力很重要 小宝宝常用手抚摸、抓握他周围能拿到的东西,这是他用手认识周围世界的表现。而只有学会怎样抓握东西,宝宝才能开始自己玩、吃饭、看书,……因此,评估和训练宝宝抓握能力很重要。 1~3个月的宝宝手指抓握 评估课堂: 1个月的宝宝 宝宝的手指常表现为握拳形状,只在哭闹时才偶尔张开一下。有时候,宝宝还能够自由挥动拳头,喜欢看自己的手,玩手,吸吮手。 3个月的宝宝 此时宝宝张开手的时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婴儿最爱听什么 婴儿当然最爱听妈妈的声音。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就天天听着妈妈心脏的搏动声,伴着妈妈充满憧憬的歌声成长。出生后也是妈妈第一个与宝宝说话。 在以后的养育过程中,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无论是喂奶,还是换尿布、洗澡,妈妈都会轻声地与他说话、逗笑。逐渐地孩子与母亲产生了感情联结--依恋。婴儿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高兴,感到安全和满足,因为他最喜欢听到妈妈的声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当小儿哭闹时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帮你解读两到三岁孩子的心理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了,你不觉轻松了半截,长叹一声:“小鱼儿终于走出恶人谷了!” 情感 2岁,情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问题是自尊 自尊的反面就是自卑,自尊是指我们自己一种积极的、肯定的体验、评价和态度,在座的同学都有自尊心。心理学家就曾经测定,把自尊作为一个指标,把心理健康又作为另一个指标,两个指标一测定,两个数据一结算,获得的结论是统计学里面的“高相关”。可见自尊和心理健一致性很高,意味着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 我们每天在学校里面生活,更要接受社会上的哪些因素会影响自尊心。有三种社会因素会影响我们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电视保姆要不得 长期看电视的孩子是不是很容易患上自闭症?专家表示:自闭症属于大脑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它的具体病因目前在全世界都尚无定论,虽然病因并不能确定,但有一点却是专家们一致认同的——正确的教育和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改变自闭症孩子的情况,反之则可能加剧病情。就像电视广告之类的节目,不能说是孩子得上自闭症的“祸首”,但是,让孩子完全沉浸在电视中,肯定加剧了病情。著名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教育中的三应三忌原则 一.发现错误,应放手尝试,忌大加谴责、恐吓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其实,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犯错误转变为绝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当孩子自动想要尝试新事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认识孩子撒谎的真相 最近,华坤女性调查中心的一项“您对孩子了解多少”千名母亲主题问卷调查,在问卷中,当问及“您在什么情况下会打孩子”时,有29.85%的妈妈表示她们无论在哪里情况下都不会打孩子;而在打过孩子的妈妈中,“孩子撒谎”是她们打孩子的第一原因,占16.91%。而另一项来自美国的心理学家的统计数据更惊人,全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3岁前就学会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正确引导宝宝嫉妒心理 如何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为了防止嫉妒心理对宝宝身心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父母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工作:首先,要向宝宝说明嫉妒心理具有危害性,它不仅会对人的正常情绪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其次,要让孩子有自我认识的能力,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父母应该向孩子说明每个人都是有长处和不足的,让他认识到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强,但他也有许多优点,在某些方面也比别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哄睡别说大灰狼来了 小宝宝来说,睡眠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妈妈们一定要关注宝宝的睡眠,纠正不正确的睡眠方法,别说吓唬宝宝的话。有的妈妈为了让宝宝尽快入睡,常用吓唬的方法,如“不睡大灰狼就要来”。其实用这种方法会强烈地剌激宝宝神经系统,使他根本不能入睡或入睡不安稳。宝宝受到恐吓后在睡中会做噩梦,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一些不正确的睡眠方法 ■含奶头睡含着奶头睡会使宝宝醒了就吮吸,这种没有规律的进食方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十岁前须养成九个习惯 1, 早睡早起的习惯 睡眠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从生活方面来说,早睡早起也可以让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都充满活力。 2, 正确的饮食习惯 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要让孩子明白,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营养均衡摄取是多么的重要。并且要教育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做其他事情,要专心吃饭。 3, 自己整理书桌的习惯 不好好整理书桌的孩子,总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找东西上。可以从制定学习计划和整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什么才是宝宝最需要的 在育儿生活中,母亲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是父亲无法比拟的。母亲是宝宝接触得最多的人,无论生活起居,还是情感交流,孩子身上都留下了母亲们辛劳的痕迹。但为了孩子,母亲对自己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并为此付出了所有,但母亲们的付出都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吗?未必。因此,作为母亲一定得思考——“什么才是宝宝最需要的”。为此,我曾与成百上千位母亲及成千上万个孩子作过交谈并参阅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开发元认知心理培养逻辑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要研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并参与思维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做学习的主人。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费来维尔在《认知发展)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元认知概念,并解释为对思维与学习活动过程的认知与控制。近年来元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婴儿依恋模式影响宝宝未来 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一项最全面的长期研究,来考察早期婴幼儿与其照顾者形成的依恋形式,以及这种依恋与其后来的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对174名孩子进行了长达16年的考察。他们首先考察了孩子们的家庭背景,诸如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孩子的自主性,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家庭的整体状况,以及母爱程度等。随后,他们又考察了这些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考察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适应程度,以及在数学、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小宝宝的心事谁能懂 你看到宝宝自己翻身了,你听到他咿呀学语了,可是,他害怕、生气或高兴的心情你能听到或看到吗? 在以前,很多人都认为,刚出生的小宝宝或几个月的小婴儿,还不能像大人们一样有实实在在的感情。他们在吃饱喝足睡够之后,对周围的世界只能做出无意识的反应,如果你看到他很高兴,可别一厢情愿地认为那是冲你来的。但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小宝宝的大脑里控制感情的部分可不是那么简单,它比单纯的随意的反应复杂多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小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人生中最富梦色彩的时代,又是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黄金驿站。如何使孩子的小学生活有一个好的开始,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是应该引起每个家长的重视的。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角色的变化,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 进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孩子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幼儿园时期,孩子都是以“玩”为主,而小学阶段,就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接受良好行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探寻宝宝偏食的心理因素 宝宝对食物的挑三拣四有时是源于自我保护,对待新事物人们都会有一种“陌生感”,有的宝宝会因为陌生而产生好奇,进而希望能够破解并得到答案,但对于敏感、生性小心翼翼的宝宝,陌生会让他们产生“恐惧”,结果当然就是排斥。的确,对于大多数宝宝来说,不愿意尝试新食物,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新食物是否安全,宝宝只会喜欢熟悉的食物,只有这个食物反复出现在餐桌上,宝宝才会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当宝宝不愿开口叫人 父母的顾虑 我的儿子两岁五个月,在外面遇到熟人时从不喊人,虽然我每次都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可儿子根本不被我影响。我也教育了他很多次,可他就是不改。有时候,我就说:“既然你不喊人,那我们就走了。你跟别人说再见吧!”嘿!真怪,他马上就说“再见”,比我让他喊人要利索得多。没办法,我只得退让:“你不喊人,就对别人点点头吧!”他照做了,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3-6岁小孩情绪 3~6岁宝宝的情绪怎么样?此时的小孩社会情感迅速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逐渐发展起来了。并且,小孩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开始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强。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他们还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来辨别情绪,对情绪的外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道发生的某个事件让大人或同伴高兴了或是不高兴了。 3~6岁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宝交了个“幻想朋友” 孩子们小时候,总是有很多希奇古怪的想法。他们常常幻想有一个并不真正存在的朋友,每天陪自己玩耍、聊天,甚至和自己一起吃饭睡觉。他们喜欢这样的朋友,有时侯更甚于喜欢现实世界里的伙伴。大人们理解不了这种幻想,总是忧心忡忡,怕孩子是因为胡思乱想,太过孤单或者太需要帮助才会这样。其实这种担心有些多余。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幻想一个朋友,也许就是打开了一扇心灵之门。儿时的幻想五颜六色 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玛乔丽&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