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六大误区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家长最直接的想法是: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孩子怎么这样?同时会怀疑孩子的智商是否低下,而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这时候,家长就已经进入了教育的误区。 近年来,宁夏李跃儿素质教育中心在汇总家长咨询意见、跟踪观察孩子心理、给孩子建立个人素质档案的过程中,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以下六大误区: --完美无误型。很多家长难以容忍自己的孩子犯一点错误,认为这是孩子有了&ldqu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4教育误区埋没聪明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要做的应是: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他,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但是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可能埋没原本很聪明的孩子。 钢琴、绘画、跳舞。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宝宝早早参加各种培训班。相反,碰到孩子发呆、多动、内向……家长们却认为只是小问题。中山大学附属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犯错,怎样批评不出格 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的。儿子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青琳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可是,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心软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哪些孩子需要心理咨询 随着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和对健康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心理咨询的儿童很多,下面主要介绍6岁以下儿童的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 吮吸手指,在婴儿时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为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帮助宝宝排解烦恼的七个妙招 宝宝天真烂漫, 无工作之忧, 可尽情玩耍。即便如此, 他们依然会有一些小小的烦恼。身为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你的宝宝轻松减压呢? 循循善诱 如果你注意到宝宝情感上的一些细微变化,就告诉宝宝:“你好像还在为刚才操场上的事生气,对吧?”注意,你的语气听起来不能像是在指责(比如“好了,到底怎么了?”“还为那事生气吗?”) 倾心聆听 引导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不可轻视:孩子逆反心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只注意到如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然而在心灵方面却很难走进他们的心里,由此现代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家长和老师对此病仍无多大了解,以为孩子只是在耍“酷”。其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反抗父母。孩子在童年一般都很温顺,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各年龄段孩子可做的家务 在儿子还小、无法做家务之前,可以让他记录家长每天的家务数量和具体项目。如每天记录妈妈洗餐具的数量,一个3口之家,每天3顿饭,最少要洗9双筷子,10多只碗、盘和6只锅,大约30件餐具。这样每周每月每年所洗的餐具,数字巨大。如此一来,儿子了解了父母的劳动量,就会尊重劳动,并产生参与意识。 等儿子亲自做家务后,我就坚持统计孩子劳动的数量,不管大小都记录下来,以增加孩子的信心,并且给予表扬。同时,统计劳动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幼儿几种特殊心理现象之解析 下面就幼儿期出现的几种特殊心理现象作一下分析。 一、“重听”现象 “重听”现象是幼儿期儿童听力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有些幼儿对别人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整,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猜到说话的内容。这种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幼儿身上。当幼儿出现这种现象时,说明他们的听力已经有了缺陷,应该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重听&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富观 今年春节,准备带女儿去我比较认可的一个外地学习品牌住宿班学习。刚放寒假,她处在疯玩放松状态中,我要求她自己准备行装,作为玩耍间的调剂。于是,她趁机说:“妈妈,你给我买同学录,还要买……” “可是每个星期都给你发零花钱了呀!” “那个,我要攒起来的;用掉了,过年时就攒不到我要的那个数字了。”她有些害羞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不要忽略宝宝的心理需求 婴儿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地,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为“社会人”,他会产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那么,这些年幼的宝宝在想些什么?他们有哪些心理上的需求呢? 清晨睁开眼,想看到父母笑脸 宝宝需求每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良好注意力从“活动”着手 孩子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孩子注意力时间短、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等行为特点,所以由于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长可以从以下的方面着手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 首先,为孩子制定一些有目标的活动并认真执行。例如家长们可以在星期二跟孩子看一本书或者在星期三画一张画等等, 让孩子在有计划的状态下从事有目标的活动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家长在孩子进行看书或者是游戏等活动的时候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教育三分教诲七分等待 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如何读懂孩子这本书,如何使家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妨听听专家们如何作答。 哪怕98%是表扬与鼓励,也要给批评留2%的位置 问:前一阶段有人提出“赏识教育”这一新概念,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您是否赞同这种看法呢? 专家: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教育必须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当孩子的情绪受伤时怎么办 当孩子摔倒碰伤膝盖时,我们知道该做什么:清洗伤口,再系上绷带。可是,当孩子情绪受伤时,我们往往就束手无策了。面对孩子反常的情绪,我们该有怎样的反应,如何去疏导? 上幼儿园中班的亮亮回家后感到很沮丧,因为今天在幼儿园他想参加一群小朋友自发组织的游戏,但是毫无理由地被拒绝了。到家看见妈妈,他委屈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试图向爸爸诉说,可爸爸好像很忙的样子,只是跟亮亮说:“都是小男子汉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青少年与社交恐怖 社交恐怖症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期,男女都可能出现。青少年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但有些青少年一到具体交往时,如找人交谈、或者别人与自己打交道,就出现了恐惧反应。表现在不敢见人,遇生人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这就是社交恐怖症。它往往会泛化,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工作学习造成极大妨碍。 社交恐怖症的特点是强迫性的恐怖情绪,想象出恐怖对象自己吓唬自己。例如,某大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三大误区催生“问题儿童” 快报讯 性早熟的孩子频频出现,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日前举行的“儿童保健与科学喂养”报告会上,著名的儿童保健专家秦锐教授说,家长在儿童保健和喂养方面的三大误区导致了现在“问题儿童”越来越多。 第一个误区就是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简单化,很多家长以为儿童保健就是打打预防针、量量身高体重等,根本没有意识到通过孩子身高体重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让孩子乐意接受父母的要求 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4岁的孩子正处于“反抗期”,显得特别任性、执拗,不乐意接受爸爸妈妈的要求。实际上这是正常现象。作为爸爸妈妈应该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身心特征,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但是,有些爸爸妈妈一味顺从,对孩子溺爱;也有些爸爸妈妈动辄就斥、打骂,加剧了孩子不接爱爸爸妈妈要求的心理。 怎样才能使孩子乐意接受爸爸妈妈的要求呢? 1、建立爸爸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爸爸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亲子交流禁语与妙语 怎样与孩子相处?有的时候孩子的所做所为与你的想法完全相反,面对孩子天真直爽的问题又该怎样回答呢。 举例: 1、“我不要吃饭,我要吃薯条” 妈妈刚预备了午饭,但珊珊却没精打采地伏在餐桌上,不肯提起筷子进餐。 妈妈以为珊珊不舒服,谁知她却嘟着小嘴儿说我不吃饭,我要吃汉堡包、薯条! 禁言 “现在是你烦人还是我烦人?我叫你吃什么便吃什么,不吃饭就什么都不准吃,饿死你。&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抱起婴儿 0-1岁 孩子刚出生的前几周里,非常柔弱,很多的父母不敢抱起孩子,怕伤着孩子。但是很快你就能适应,并知道怎样把孩子抱得很舒服,这不仅对孩子有好处,对你也是必要的。如果你不会抱孩子,你也无法给孩子喂奶或洗澡。 抱起婴儿 0-1岁 婴儿喜欢被抱起的时候很稳当,特别喜欢被紧紧地包在什么东西里面,如胳膊、衣服或是襁褓,这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如果移动孩子,一定要尽量慢一些、平衡一些、轻柔一些。抱孩子符合女人的天性,要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给宝宝的情绪做健美 ◆面对婴儿的啼哭 游戏活动 逗笑 做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用多种方法逗引婴儿发笑,使之快乐,有以下做法: (1)举高高。双手扶宝宝的腋下,把宝宝往上举过头顶,孩子会因此而兴奋起来,能将孩子逗得哈哈大笑。 (2)找“小猫”。用手帕盖住孩子的脸,几秒钟后,迅速扯下手帕,同时,发出“喵——”的叫声,孩子的眼睛会一亮,接下来就是咯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母亲太强势不利于孩子成长 “我儿子最近出现忽悲忽喜的奇怪行为,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甚至连自己想吃什么都没有个准主意。是不是得了什么抑郁症?我该怎么办?”张女士打来求助热线。有关专家就此表示,这很有可能是一种抑郁症,需要长期治疗。 专家分析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妈妈,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强硬干练,事业上是很成功的,因此,她们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就可能就会遭到母亲的责骂,这种“强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