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您的孩子抒发感情 感情是人受外界事物刺激而引起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伴随着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而产生、发展和变化。孩子随着生理、心理能力的发展,感情就会越来越丰富,表达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样。作为成人,应该尽可能让孩子自由地抒发感情,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成人必须接受孩子的感情 孩子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会自言自语,独自微笑;有时会用敲打东西表示高兴,用手舞足蹈表示狂喜;有时会用乱扔东西表示不悦,用大哭大闹表示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及早调理儿童情绪障碍 最近,在心理卫生门诊工作中,经常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儿童的情绪障碍问题。 儿童的情绪障碍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和某些精神刺激等因素造成的,以焦虑、恐怖、抑郁等为主要表现。心理异常方面表现为不安、易烦燥,给人一种“麻烦的孩子”和“难以照看和抚养的孩子”的印象。年幼儿童表现为爱哭闹、睡眠不定、易惊醒、不易安抚,有的则纠缠父母寸步不离;学龄儿童表现为上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教应以父母为核心 目前,很多在工作上忙碌、在事业上打拼的家长,忽视了自己与孩子亲情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行为的发展和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于是就通过家教的形式,给孩子找一个家教式的“陪护”,以期“代己教子”。久而久之,他们与孩子的交流愈发稀少,孩子对父母的认同甚至亲情都会疏远,这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教育受到家庭、学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别以爱的名义破坏孩子成长 所谓“成人”,就是成为独立的人——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父母可能不知不觉以爱的名义、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压制、破坏孩子的成长——先有夫妻之间的幸福婚姻,然后才可能有孩子的幸福成长——夫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亲是孩子玩伴和引路人 从儿童身体的发展来看,不少临床医生观察到,与父亲接触很少的儿童,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不及父子接触正常的儿童,并且患有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概率比前者高。这是因为在与儿童的交往上,父亲与母亲的方式是不同的。 早在婴儿期,父婴交往与母婴交往就各有特点。 在交往内容上,父亲更多的是与婴儿游戏,而母亲更多的是照顾婴儿。在交往方式上,母亲更多地通过语言交谈和身体接触,而父亲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运动方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困难气质儿童不再“困难” 个案一:5岁的小亮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刚到幼儿园时,每次当爸爸妈妈送他到门口时,他总是要紧紧地拉着爸妈的手,爸妈走了,他也总是要静悄悄地流泪半个小时,当别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蹦蹦跳跳玩的时候,5岁的小亮却总是安静地坐在窗口前,默默地注视着。这种现象持续了半个月,小亮才慢慢适应了。老师的感觉是:小亮可能在情感上有某种不安全感。 个案二:7岁的强强一回到家就对妈妈说:“李老师真坏,他今天罚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身心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就人的一生而言,身体和心灵,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彼此影响,相互促进。 婴儿时期:经常哭闹,智力受损 每个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当手里捧着那小不点儿的稚嫩身体时,父母的内心都充满了期待。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身心交互作用的过程。在婴儿期,身体的滋养和心理的呵护同等重要。营养不良导致婴儿发育不良必然会对婴儿的心理造成影响。例如缺钙的婴儿会不断地哭闹,只要及时补钙,哭闹就会大大减少。父母对孩子充满爱意的呵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吮指与咬指甲 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儿童顽固性习惯是最常见的,其他的顽固性习惯还有咬铅笔、咬衣襟等,大多始于幼儿。我国儿童中程度不同地存在这类行为问题的占8%~10%,男女发生率相当。 顽固性习惯的最初表现是正常的原始反射――吸吮。凡是婴儿接触到他嘴里的任何物体,都会引起吸吮。当婴儿开始有眼手协调动作后,吮手指就会很自然地产生,引起快感。因此,当小儿在饥饿、寂寞、无聊、身体不适或需要情感抚慰时,就会吸吮手指。如果在2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两岁的孩子为什么容易闹情绪 “我的孩子怎么了?”记者遇到很多年轻父母总是抱怨,为什么昨天还是那个在襁褓中安静入睡的乖宝宝,转眼间到了两岁,不仅会挣脱你的手去做你不让做的事,甚至会开始用他那极其有限的词汇和你顶嘴。恒缘儿童心理专家吴祯说,婴儿期的孩子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而到了两岁左右,孩子进入人生的“第一反抗期”,“自我”意识初步形成,开始用“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最想得到的10种东西 这一件礼物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太简单的礼物,因为,没有一个家长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孩子们要的爱,不是家长们取代一切的疼爱,不是一切都百依百顺的溺爱,不是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的宠爱,不是拼命搞智力投资的“关爱”。 孩子们要家长把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还要家长给他们完整的爱。 第一件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课堂管理从“我”开始 课堂应该是师生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是一段能够焕发生命色彩的人生经历。可是,不少教师的课堂管理比较混乱,调皮捣乱的学生似乎总是那么多,常把课堂搅得一团糟。我就有这样一位同事,他温厚而博学,但总是抱怨学生不听话、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缺乏教养……用他的话说,给这样的小孩子上课简直就是受罪,是一种精神折磨。 其实,没有哪个孩子天生爱捣乱。正像没有哪片树叶会拒绝阳光一样,每个学生都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最好别让孩子太“听话” 经常听到妈妈们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可专家们告诫父母,“太听话的孩子问题更大,因为他们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rd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学步期宝宝的教育和培养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学步期幼儿让他们感到吃惊和关心的情绪变化就是公然对抗父母。就多数情况而言,孩子会在一岁半之后开始向大人说“不”。孩子们发现,就用这小小的一个字就可以拒绝任何建议和指示。其实,在几个月之前,孩子可能就开始用一种无声的语言进行对抗了。年龄较小的学步期幼儿知道通过把汤匙推开或把头扭开来拒绝送到嘴边的一口食物,知道挺直身体来拒绝别人把其抱起来。然而,用语言进行对抗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长获得孩子尊重的秘诀 案例一 13岁的女儿是个懒散的人,小房子里总是弄得乱七八糟。那天是个周六,我推开女儿的房门,进去帮她打扫卫生。“妈妈你进来干嘛!出去出去!”女儿很不高兴的朝我挥着手。 “没看看你的房间脏成什么样了?”我不顾她的抗议,拿起扫帚扫起来。 “你看见我房门上的‘请勿打扰’的告示了吗?不要随便进我的屋子好不好?要进来也应该敲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逆反的源头:父母 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倔强了!想让孩子这么做他偏那么做!不想让孩子那么做他偏与你唱反调!……孩子为什么逆反?其实,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也是导致孩子逆反的重要原因。 ○父母唠叨不休 一些父母唯恐孩子不听话,遇事就反反复复地唠叨个没完,一会儿让孩子注意这,一会儿又让孩子注意那,这个要这么做,那个要那么做;有的父母在孩子犯了错误时还喜欢揭孩子的老底,把孩子过去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6岁的孩子想些什么 儿童在6岁时由于感情异常强烈,情感的高潮常常在相反的极端中摇摆,一会儿在爱,一会儿在恨,母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中心是自己,6岁小孩生气蓬勃、精力充沛、猛烈地向外或向内发展、喜欢尝试新的事物,为因自己要求过于强烈,而难于适应他人。倘若遇到如意的事,能够顺利合作。但稍不称心,则大哭大闹。 6岁的孩子已经是个强壮、会走会跳,极有反叛性的儿童,小肌肉发达,喜欢练习大肌肉的技巧,手眼合作完善,食量大增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普通话不标准怎么教宝宝 假如宝宝已经学会了说普通话,而且普通话表达能力比较稳定了,你偶尔说说方言也是可以的。宝宝超强的模仿能力,说不定在不经意之间还把你的方言学会了呢! 你的普通话不标准怎么教宝宝? 1.努力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家庭语言环境对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宝宝与主要抚养者的交流是影响他语言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请尽量克服各种障碍,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吧。你要规范自己的语言,保证词语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怎样注意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心理门诊或咨询电话中,我们发现某些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出问题,例如,三岁以前的孩子多见任性、发脾气、不愿上幼儿园、胆小、多动等问题;六、七岁的孩子常见不适应学校生活,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等,但学习成绩还能凑合;八、九岁(三年级)是咨询学习障碍问题最多的年龄段,那些在早期仅发现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则开始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纪律更差,不爱写作业;到了十一、二岁学习就开始跟不上了,还会出现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春节送什么新意礼物给孩子 一个火热“金猪宝宝”年即将过去了,迎来的又是一个“奥运宝宝”年。欣喜同时,家长又忙着考虑给孩子送礼物,但提起送礼物又都会犯愁。玩具家里已快堆不下了,衣服鞋子太普通,书本磁带都是老面孔……。难怪有些家长在考虑给孩子送什么礼物的时候,几乎是全民动员。家长的礼物能不能令孩子满意呢?什么样的礼物才能与众不同?小编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避免习得性愚蠢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认为,有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学越笨”了,这种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愚蠢”。 小赵的女儿玲玲聪明伶俐,3岁多一些就会数数、加减法,5岁不到就会背好多唐诗,还会说简单的英语,小嘴巴能言善辩,小提琴拉得有板有眼。可玲玲不久前上了幼儿园大班后,小赵突然焦急起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