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不必过早定型 “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是老师、父母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定型”教育的典型语言,而孩子真的很早就需要性别角色定型教育吗?回答是否定的。 国外专家认为,在孩子身心发育的早期,要避免性别标示,因为情绪及内心感受是中性的,当孩子出现某些性格行为时,要避免戴上性别角色眼镜。 例如儿子哭时不必说“男孩是不会哭的”,而应引导其说出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爱听表扬的儿子 如果我们假定孩子对陌生人的赞许需求是即兴的,那么母亲对孩子关注别人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让母亲内心不是滋味就值得分析。假定孩子完全不是母亲理解的那个样子,那么母亲的一切心理反应就只是她自己的,前者是对孩子需要别人关注的一种嫉妒,后者是母亲对孩子不能吸引别人关注的一种失落。她把这些情绪不假思索地投射给了孩子,并通过行为与语言来强化,最终让孩子被迫认同。这是一个糟糕的建构过程,挫败了孩子对这个世界旺盛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喜欢上网怎么办? 很多的家长困惑与孩子上网这件事情。有的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上网,家里不装宽带,但是孩子却偷偷摸摸的去网吧,还因此迷恋上了网吧。要不要中止孩子上网呢?先别急着下结论。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的几种方法试一下。 1、积极疏导 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很多学校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孩子有阅读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上网是他们接近信息的一个捷径,要禁止他们上网,这似乎不妥。 其实可以跟孩子进行讨论: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家里断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宝为什么看到生人会哭 宝宝(化名)5个多月,外婆抱着走进活动室,老师看见了马上迎上去想抱他,亲昵的地叫宝宝的名字逗他笑,可是宝宝没有笑,注视一会儿,表情慢慢变尴尬,最后哭了。尽管外婆不停说:“这是张老师,认识的。”宝宝还是哭得很伤心。接着外婆说:“这次‘五一’,家里来了很多客人。节日过后,发现宝宝开始怕生,以前不是这样的。就是用玩具逗引他,情绪也不能稳定。&r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纠正孩子的“拿来主义” 一次,我在帮4岁儿子清理玩具箱时,意外地发现多了24色蜡笔和超人奥克曼玩具,于是找来儿子问明原因,儿子天真、坦率地说:“这都是我从幼儿园拿的。”我追问:“你经过老师允许了吗?”儿子摇摇脑袋,说:“没有,老师都不知道。”看来,儿子所谓的“拿”,其实是一种偷的行为。我急了,呵斥道:“你这孩子,小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培养儿童独立性的方法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首耳熟能详的动人儿歌,唱出了深深的母爱,也唱出了孩子对父母无尽的眷恋。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但也可能蜕变为禁锢成长的藩篱。我们赞美父母博大无私的爱的同时,也要看到,如果父母一味用自己爱的羽翼替孩子遮风挡雨,包办代替,那么当孩子迈出家庭这一温暖的港湾时,将会因为缺乏独立性而无法经受社会风浪的考验,这不是任何一个父母所愿意看到的。 独立性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青春期家长不妨装傻 孩子到了青春期,出现一些逆反行为,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的。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孩子,是对家长耐心、细心和观察力等多种心理素质的考验。我的经验是:处于孩子青春期的家长,不妨做一个傻家长。 我的女儿乐乐是非常棒的一个好孩子、好学生。乖巧、机敏、学习刻苦、做事专注认真、有礼貌、能为他人着想……反正优点很多,在小学的时候,考试没出过前3名,连续多年的区三好生。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新学期如何赶走开学不适症 欢天喜地过完大年,重新回归到课堂生活中来,相信这一周中很多学生都还不大适应新学期生活。不少学校的老师反映,这几天里孩子迟到的情况特别多,上课时也总是哈欠连天,有的干脆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课堂效果十分糟糕。不少家长说,现在每天要提前一个多小时叫孩子起床,可是孩子还老赖在床上。 现象:不适应紧张学习生活 据专家介绍,部分孩子在开学之后出现失眠、嗜睡、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甚至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缠你了 独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比如:吵着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你手中的笔等等,很容易让家长恼火,其实,孩子缠人是有一定的心理原因的: 1.是缺乏感情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啼哭,不光光是因为肚子饿的原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来却不抱他,也会哇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恋师情结也是种心理障碍 情窦初开的害羞少女喜欢上英俊帅气的男老师、清涩多情的阳光少男迷恋起清秀温婉的女教师……这并非是琼瑶小说中的情节,而是不少走过学生时代的人曾经有过的经历。作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师生恋常常会在平静的校园里激荡起阵阵涟漪。 尽管类似鲁迅与许广平等师生恋终成正果的例子也不少见,但更多的师生恋则是尝尽酸甜苦辣最终不了了之。心理学专家认为,某种意义上来说,“恋师情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时尚家教--在“PK”中成长 女儿7岁,优点很多,毛病也不少。她喜欢听故事,可留在脑子的故事却很少,不能完整地复述;身体渐胖,却又懒得锻炼,家里的呼啦圈冷落一旁;对于一大堆要背诵的课文,每次效率都很低……我暗暗发愁:得想个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适逢“超级女声”正在热播,女儿熟悉了“PK”这一概念,喜欢上了那种竞争激烈的舞台,我转念一想,有主意了! 故事PK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面对孩子的“反抗期” 有一个家长咨询说:“我的孩子快两岁了,以前还是很乖的,虽然有时候也任性,但是能听家长的劝告,可是近来不知怎么了,特别任性,还认死理,软硬不吃,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种现象对于孩子来说是较普遍的,多发生在两周岁后,孩子会突然变得固执、任性起来,不听大人的话,自行其事,还爱发脾气,心理学把这一时期称为“第一反抗期”。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反抗期呢?这是心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孩子喜欢和你说话9秘诀 第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相处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第三个秘诀: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贝小脑袋瓜的12个秘密 两三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是那个俯首帖耳的乖宝宝。此时,他们的小脑袋瓜儿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父母如何理解他们的一些与前不同的举止呢? 你的“俯首帖耳”的小宝宝,现在长成了开始满地乱窜的小“危险分子”,随着身体一同生长的,还有一些让你觉得莫名其妙的需求,愿望和能力。这一切使得喜欢把一切事物都控制得有条不紊的父母们开始觉得有莫名的失败感。 不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给五岁儿子的一封信 最近,我给远在家乡的儿子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 你已经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了,自从你上了大班,爸爸感觉到你明显长大了不少。听妈妈说你都会写拼音了,还认识很多字,晚上能给妈妈念报纸,尽管有的时候念错字,但是你是认真的。你的进步还有很多,老师也夸你上课认真听讲,能和小朋友团结友爱,手工和美术作品也都在班级的展示栏里展出了。有你这样一个好儿子,老爸真骄傲。 不过,你知道爸爸最不放心是什么吗?上次在视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唠叨也会伤害孩子 我在做心理咨询时,经常听到家长怨,说孩子不听话,一件事讲好几遍也听不进去,讲多了,孩子又嫌自己烦。其实,爱唠叨的家长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别只盯着孩子的缺点 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是心理和行为的不成熟个体,家长必须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培养。但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是,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当夫妻对孩子教育产生分歧 柳女士的女儿今年6周岁,刚刚上1年级。可开学不久,夫妻二人就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柳女士对孩子比较宽容,而丈夫却对孩子特别严格,久而久之导致孩子跟母亲越来越亲近,跟父亲却越来越疏远了。 自己的教育方法真有如丈夫所说是“溺爱孩子”吗?女儿和父亲的关系又该如何去修复呢?柳女士很困惑。 真实故事 女儿想要奖励 柳女士和丈夫对女儿蓉蓉(化名)的教育一直都比较重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对孩子信任就是帮他成功 1996年,美国有一位身无分文的青年,他特别看好电子商务,并下决心在这个领域发展自己。那么资金的问题如何解决呢?他首先想到了父母,当时他父母有30万美元的养老金。当他向父母说明了他的用意后,他的父母只商量了一会儿,就把钱交给了儿子,并说道:“我们对互联网不了解,更不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但我们了解、相信你―我们的儿子!”这位青年就是当今个人财富达105亿美元、大名鼎鼎的亚马逊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物质刺激对孩子的未来有用吗? 记者:更多的家长是习惯于物质刺激,孩子取得一点成绩就大张旗鼓地给予奖励。家长的物质刺激对孩子的未来真的有用吗? 陶宏开:刚才来找我的那个家庭,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但全是物质刺激的结果。“你考上前十名,妈妈给你买MP3,你考到前五名,妈妈给你买电脑。”这就让孩子感到,考好成绩是有条件的;没有奖励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我在美国纽约工作时,一位台湾的移民把儿子送到我家里。这孩子的家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要与孩子平等说话 一位从澳旅游归来的朋友,谈到在澳见闻时说:“澳大利亚的家长蹲着和孩子说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是在朋友家。一个周末,朋友请客吃饭,客人中有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了,要下地去玩时,这位妈妈蹲下来对小孩子说话。当时,我感到很惊讶,以为这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问。又一个周末,学校的一位秘书哈蒂妮请我住到她家,去共度两天周末时,我又一次见到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