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宝宝分享阅读的幸福 读书,别以为这只是大人才干的事。对于幼小的婴儿来说,他/她也可以有来自美丽图画、妈妈动听讲述的阅读享受。特别是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来说,帮助他/她形成一种态度或观念,比教给他们某种具体技能(比如识字、数数)要重要得多。 早期阅读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书中得到快乐。这种快乐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对书的有益的态度,养成一生的欣赏趣味。做一对时尚的父母,即使再忙,也要在一天的某个时刻和孩子共同进入阅读时光。 早期阅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孩子体验赠予的快乐 到朋友家做客,正聊得起劲,朋友家刚满三岁的小孩端了一只小碗走了过来,碗里放着几个蜜枣。我逗他说:“宝宝,让我吃一个好么?”小家伙竟然毫不吝啬地给了我一个。其他的客人看这孩子挺逗,都纷纷向他索要,于是小家伙便将他碗中的蜜枣每人分了一个。 孩子如此懂事慷慨,引起了我们这些客人的一阵夸赞,小家伙笑得比吃了蜜枣还甜还美。逗完了孩子,我们便要把蜜枣放回孩子的小手,可是主人却示意让我们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交流 两份调查表显示,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但绝大部分孩子不愿意与家长谈心。 某日,邀请该校学生心理互助社的四名学生和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刘荣跟家长交流“如何跟孩子沟通”。 我们对现场41名家长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67%的家长认为自己能跟孩子愉快交流。但不久前,学校对学生做的问卷调查却显示,89%的学生很少与家长谈心。 学生们认为,父母的武器就是批评指责,对自己肯定很少,所以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我的孩子“发飙”了…… 日常生活中,许多爸爸妈妈肯定都“遭遇”过这样的情形: “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好吗?” “宝贝,不行!外面要下雨了,不可以出去玩。” “我要出去玩嘛!” “不可以,你要听话,不可以吵闹,早上已经带你出去玩过了啊!” “不管,不管,我要出去玩!”此时孩子已经涨红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坚持能力教育的爸妈为啥反自卑 春节农村亲戚的到访,让杨欣感到一阵恐慌。 一个问题,3+5等于几?在全家人的注视下,两个4岁的女孩见面后的比试开始了。农村女孩眨了眨眼睛,立刻回答等于8;再看杨欣的女儿,掰着大人伸出的两只手,还没数完一只手的手指头。 3岁以后,杨欣的女儿似乎是无师自通地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字。这让杨欣一家非常欣喜,但是本着快乐教育的原则,杨欣并没有刻意去教孩子认字,幼儿园也是如此。 但是亲戚家的小孩不仅已经会写自己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8个线索显示宝宝智力 由于婴儿的语言刚刚开始发展,所以不能用笔纸测验来测试婴儿的智力,也得不到书面答案,父母只能通过观察婴儿的动作,来估计婴儿智力的开发情况。 大脑中最先发展的是控制脊椎、四肢的神经系统,因此,了解婴儿大脑发育、智力开发的最佳途径,就是观察孩子的运动能力的发展状况。运动能力发展涉及的是移动和运用身体、四肢的能力。 诊断智力开发的早期线索: 南希-贝莱博士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几年来潜心研究、观察了婴儿的发育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我从哪里来 虽然说是“有苗不愁长”,但自家的孩子,日日守着倒看不出一下子长了多少,成长的痕迹似乎很模糊,总是要等到好久不见的亲戚朋友惊呼:“哎呀,真快呀,丫头都长这么高了,上次见她的时候还是抱在怀里的小不点儿呢。”我这才知道,原来孩子已经长大很多了! 一天,我下班回家走进大院,听到女儿清脆的声音:“我不信!你再让树上结一个孩子,我等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宝宝顺利度过恐惧心理 怕黑;怕老鼠;怕坏人;怕屋子里有妖怪……无论3岁的孩子还是6岁的孩子,几乎都有恐惧的事情。小孩子嘛,有些恐惧心理可以理解。但有家长不理解,孩子怕的都是些看起来根本不值得恐惧的平常东西。 案例1 恐惧自然现象 一天,妈妈和方方在公园游玩时,突然下起了大雨。 妈妈连忙带着方方到附近的室内躲雨。阴沉的天空中划过一道刺眼的闪电,紧跟着传来一串闷闷的声音,跟着一声巨响,惊雷似乎就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学生不喜欢哪类老师 一、动不动就讽刺人的老师。讽刺对自尊心最具杀伤力,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很脆弱,最经不起打击。喜欢讽刺的老师想表达的永远是否定的意思。 二、不会讲话的老师。有些老师自身很有水平,但不会讲话――“茶壶里的汤圆――倒不出来”。这类老师常常照本宣科,学、生听课,仿佛是自学。 三、废话太多的老师。有些老师上课,很容易从一个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学生上课仿佛听野史,时光虽好过,到头来却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不听话行为“解密” 孩子的成长中是不是有各种不听话的行为呢?做为父母的您是不是也因此而伤神不已呢?看看我们为您总结的孩子不听话行为解密吧! 不听话行为1 顶嘴 4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10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他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我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涉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两极学生易患“心病” 一项对中国五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发现,5.2%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 77.9%的中学生存在轻度的不良反应。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接受咨询中发现,“两极”(成绩优秀和成绩较差)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lansin.com 案例: 小刚是一名成绩优异的高中生,父母对他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纪律问题新招新解 面对宝贝带来或尴尬或烦恼或无奈的境地,除了冷静、规则、坚持和爱心之外,还有其他更有效率一点儿的方法吗? 两三岁的宝贝,不论是可爱还是可恨,反正他们总是会给爸爸妈妈出一些难题就是了。而爸爸妈妈们,不论是机智还是“狡猾”,反正总有一些小招数来对付他们就是了。那些正在为宝贝的这个或那个问题烦恼的父母们,来听听其他爸妈自创的应对方法吧,而且还有专家的指点,也许能对你有些启示哦。 应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美国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 幼儿的素质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 美国人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儿童,值得别人尊重,他就会朝着目标中的“更优秀”发展。 多少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我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实并不“全面”。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某重点中学接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全国千万儿童心理不健康 一名13岁原本学习成绩很好的男孩,学习能力忽然下降,并失去学习兴趣。在频频上网仍然寻找不到快乐后,他最终跳楼自杀。一名12岁的女孩品学兼优,钢琴考到了8级,忽然厌倦了学习和弹琴,上钢琴课前她甚至抓住老师家院子的铁栏想走逃。女孩的“退步”受到了家长的严厉批评,一周后她跳楼自杀。 中华儿童精神医学学组主任委员、北京安定医院郑毅主任医师在10月10日接受采访时说,上述两个孩子实际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画画“问题” 有个小朋友在画图时,把妈妈的脸涂成了青色的。幼儿园老师批评他说:“你怎么能把人的脸画成青颜色呢?忘了上课时老师是怎么教大家的吗?”这位小朋友很委屈地嘟囔道:“妈妈常对我发脾气,每回她的脸都是铁青铁青的嘛。” 讲这个故事的是宝山区少年宫的美术指导王蕾。王老师说,有些家长或老师,特别是一些社会上的所谓美术辅导班,总会拿“像不像”、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进行早教,要相信孩子 早期教育是指从幼儿刚出生到3岁之间的幼儿教育,这是一个极易被家长忽视和错误把握的幼教年龄段。科学研究证实,不但刚出生的宝宝可以进行早期教育,就是肚子里的胎儿也是能够接受外界信息影响的。对婴儿进行早期教育,除了要注意正确的方式方法外,父母更需要相信孩子。 * 相信孩子会学习:父母一定要相信,哪怕是刚出生的宝宝,也是能够接受外界影响,吸取周围的信息,进行相应教育的,这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出发点。 * 相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故意犯错是别有用意 孩子为何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为何打架、逃学、离家出走?……当家长们纷纷抱怨孩子的行为让人头痛时,曾经成功帮教1200多名问题青少年的广州志愿者赵广军却说,孩子“变坏”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在“问题孩子”的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 “看到我变坏,你还能不理我吗?”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解决孩子起床难的问题 天昊已经5岁了,可每天早上喜欢睡懒觉,醒了也不肯起床,好话要说一箩筐。所以,每天早晨上幼儿园是我们家最烦恼的事。我们该怎么办? 关于小天昊早上不肯起床的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现在许多家庭中的孩子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家长先不要着急,不要烦恼。 孩子不肯起床,一般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自然现象。 想一想我们大人是不是也会有不想起床的时候?只不过我们大人比孩子多一些责任、多一些理性罢了,因为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用爱心温暖每一个孩子 老师,太阳为什么要落到山那边?星星为什么总是不停的眨眼?风是从哪跑来的?所有我们不去关注的问题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都是神奇而充满幻想的,他们相信踩死的蚂蚁会复活,相信自己会像奥特曼勇士一样发挥能量,张开双臂就可以飞翔。孩子们的心灵是纯洁的一方沃土,当我们走进这方沃土才会欣然体会他们的欢乐、幸福、悲伤、难过。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经常会被孩子们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问的哑口无言,而面对孩子们“复杂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出门不爱说话有社交障碍? 编者按: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父母就肩负起新的使命——究竟应该如何来培养孩子?什么才是正确的学能发展方式? 日前,应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和惠氏公司的邀请,美国儿童学能专家梅尔·列文教授来到中国,与国内顶尖专家们一起“会诊”中国婴幼儿培养中的普遍问题。 梅尔·列文教授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目前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小儿科教授,兼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