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一个真实的评价 孩子需要什么?不仅是言语上的鼓励,不仅是摆事实、讲道理,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力行。很多时候,听比说更重要,倾听能够给人力量,因为它意味着关注和尊重。有人倾听,你就不是茫然和孤独的了,你的行为就有了意义,你也就有了力量的源泉。人为什么要奋斗,要成功,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关注和尊重,作为孩子人生中最亲的人,如果连我们都不能给他这些,他的自信又从何而来? 孩子需要真实的评价 教育专家都很强调赏识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贝 “脏话”可不能说 孩子在生气时,通常会出言不逊:“你这个蠢蛋,耳朵那么长,我可不想看着你!”不管那些粗鲁的言语是对你,对自己的亲人,还是对一个朋友或者一个陌生人,对付这种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告诉他一个事实:“这伤害了别人的感情。我们家从来不用这样的方式说话。”而且不管小孩发怒到何种程度,或者你被小孩子要求多玩一会儿的合理理由所屈服,或者孩子的那个要求是多么强烈,我们还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宝宝睡入美丽童话中 虽然到了睡觉时间,可宝宝似乎仍有使不完的劲,精力充沛得让你没法安生。这个时候,与其劳心劳力地对宝宝发火,不如好好珍惜一天中最后的一段“亲子时光”吧,当美妙的童话故事伴随着宝宝进入甜甜的梦乡时,你就可以亲吻一下宝宝的额头,轻声道一句:“晚安,宝贝!” 睡前故事好处多 启发智力 别小看这短短的讲故事时间,它不仅为宝宝安静入睡做好心理准备,而且有助于提高宝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最厌恶的4种谈话方式 (一)唠叨型 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晓得,可家长仍然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絮叨是一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你说得越多,他越听不进去。甚至还会冲撞你。 ◎ 小提示 家长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人一样,不要有一点错就总是板着脸指责他,而是应该委婉地指出来,尽量避免伤害他的自尊心。 有的家长可能会这么认为:把孩子当一个成人,委婉地给他指出缺点?他能改吗?若有这份觉悟,他还叫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改变宝宝“自卑“心理七妙招 如果发现你的孩子有自卑的表现。怎么办呢? 1、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服饰保守,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改变服饰、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是改变他们的心态,克服自卑心理的一条捷径。据国外最近的实验显示,人在举重的时候如果大声喊叫,就能多使出15%的力量,举起更重的杠铃。 实验同时还证实,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因此,专家认为,家长对有自卑心理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宝宝在独自玩耍中成长 一般来说,孩子吃饱、换过尿片和充分休息后,是“独自玩耍”的最佳时机。 让宝宝在独自玩耍中成长 不要在忙碌时硬把孩子安顿在玩具堆中,否则孩子发现独自游戏时往往是妈妈忙碌时,他可能更刻意要求你关注他。 早晨是个训练良机 你可在孩子睡醒后,让他自己先玩上15~30分钟,然后才进他的房间让他起床。多放一些布偶在孩子的床边,让他一醒来就可以和布偶玩耍,他会慢慢改变一醒来就大叫妈妈的习惯。 如果你打算把孩子放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果我做了不好的事…… 小孩子在九岁之前无法应付令他们羞愧的信息,而又不感到自己负有责任。作为对孩子所犯错误的反应,任何形式的惩罚、批评或者生气,最终都会向孩子传达出令他们羞愧的信息。当出了问题时,除非有其他人承担起责任,否则,孩子会过分地自责。 在九岁之前,孩子无法区分“我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和“我不好”之间的差别。九岁以下的孩子还不能进行逻辑思考。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建立和提高父母的威信 太听话的孩子可能因为过于服从而丧失自主性和生命的活力,但是孩子完全不听话就意味着父母失去影响力(当然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存在的)。如果孩子不听从我们,我们的教育要求再合理也没有用处;如果孩子不是从内心信服我们,我们的压制往往让事情更糟。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听从又信服我们呢?这取决于我们对孩子而言是否具备威信。父母的威信是家庭教育成功的第一前提。那么,如何在孩子面前建立我们的威信呢? 第一种经验 人们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小心,教育也会“伤”人 一、与教学混淆了的教育 在我们的观念中,所有的教师都被称为“教育者”,其实“教育”和“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些通过催逼让一个孩子背熟了几首唐诗的人,以及通过机械的练习让学生熟悉了勾股定理的人,并不一定是教育者。只传递知识,而不能建立孩子对知识的热爱态度、不能让孩子在思维和人格上受益,这样的教学并不是教育。我们身边的教学工作者众多,而教育工作者实在是凤毛麟角。 进而言之,糟糕的教学工作者不仅不是教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男孩性别意识早培养 快上高中的男孩了,居然不敢主动跟客人打招呼,说话还羞羞答答。这可急坏了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恢复男孩本性,他们专门到家教中心,点名要“阳光男孩”陪玩。记者日前从沪上一些家教中心获悉,暑期以来一些家长请家教不为别的,而是为矫正孩子的性别意识。 有关专家称,现在社会上普遍对女孩的教育关心甚多,但对男孩子的性格教育尚未重视。 15岁还没有男孩样 15岁的崔诚一直是个乖乖男,今年中考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不回家的孩子 "有人说不回家的孩子是坏孩子,是吗?家谁都想回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回是吗?" 天下没有坏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我小的时候,父母常吵架甚至打架,当时是小学生的我真的很害怕回家,不想进入那个令人感到恐惧的环境,背着书包走回家的路上,越靠近家心情就越沉重.....不想回家。而我在学校是个优秀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并且是少先队(那时叫"红小兵")大队长。这样儿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性教育和性别教育 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说,每年在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询问变性问题的孩子有上百人。专家认为,出现男生女性化苗头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种心理根源是一些男孩在“逃避责任”。应该承认,在国人一直羞于启齿的性知识教育问题上,许多人开始大方地谈论。 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在小学也应该开展性知识教育,这没有什么错。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性别教育却远远没有跟上。 许多人发现,说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长让孩子在鼓励声中成长 在近日上海市健康基金会开设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培训课题”上,面对培训老师的提问:“如果你的孩子做三道数学题错了一道,你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结果,有80%以上的家长脱口而出:“你做错啦!”只有不到10%的家长回答:“答对了两题。你真捧!”该基金会儿童心理工作室主任吴亦君分析认为,这样的答案其实反映了平时家长评价和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大多数家长习惯于以负向思维模式评价孩子,这非常容易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以孩子为中心时不要溺爱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溺爱子女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童年过得很艰辛,再不能让孩子经受我们的那些磨难了。”“现在条件好多了,又是只有一个孩子,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正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教育中的三应三忌原则 一.发现错误,应放手尝试,忌大加谴责、恐吓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其实,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犯错误转变为绝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当孩子自动想要尝试新事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宝宝不再害怕分离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会容易因为和妈妈分离,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你家的宝宝是否也出现了这种情形,无法离开你身边?面对宝宝的分离焦虑,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听听专家的说法吧! 我不去幼儿园 小满出生后妈妈就一直没有上班在家照顾她,小满从来没有和妈妈分开过。但是现在小满已经该上幼儿园了。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妈妈把小满交给老师后和她道别时,小满大哭起来,抓着妈妈的衣服怎么也不愿意让她离开,任凭妈妈和老师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早期教育注意四个误区 由于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早期教育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出类拔萃,因此使早期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全国妇联“中华育婴工程”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早教中存在误区,致使本来促进孩子发展的早期教育“伤害”了孩子。 误区之一:把婴儿当成病人 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家庭认为婴儿是脆弱的小生命,要像对待病人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婴儿不是病人,他们从还是胎儿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好孩子”的致命弱点 他们从小到大都让人羡慕,他们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中的典范、家长心中的骄傲。但是正是他们身上的这些“光环”,有时会让父母和老师疏忽了对他们成长中的弱点的关注,这缺少的一环就有可能成为他们不堪一击的致命伤。 “开心果”变成了“林妹妹” 刚入大学校门的莹莹,还没有度过新环境中的“蜜月期”,就已经哭哭啼啼地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要教会孩子找回家的路 曾亲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在校门口发现了一个正在哭泣的小男孩,上前询问才知,他爸爸说好放学后来接他,可直到现在也不见人影。我问他家在哪儿,可孩子却为难地说了一句令人不可思议的话,他也不知道自己家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当我又问他家电话号码时他也记不清!无奈,我只好安慰了他几句,给了他10元钱让他买点吃的继续慢慢等…… 这件事使我意识到,让孩子从小认识路、尤其是能独自找到回家的路,无论从孩子的安全角度,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冷战关系为孩子施压 夫妻冷战,谁在背负战争的恶果? 一对夫妻长期冷战,妻子抱怨老公成天不着家,既不陪她也不关心孩子;老公话虽少,但言语间也透出看不惯妻子一贯婆婆妈妈的做法。 我问:“你们如此矛盾,为什么不分开呢?” 我问:“孩子听课走神儿吗?写作业小马虎吗?” “是呀!”二人同时发问,“这是怎么回事?” “你们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