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收心 得循序渐进 快开学了,许多家长想把孩子从“自由自在”的寒假生活中拉回“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于是纷纷和孩子较上了劲儿,想方设法帮他们“收心”。心理专家提醒—— 寒假“放松”过度 不想上学很正常 寒假里,小军(化名)一直玩得比较“疯”,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跟小伙伴们出去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对付坏脾气的宝宝 孩子到了两岁左右的时候,常常会发脾气,下面是育儿专家给出的一些小窍门。 夸奖他们很多孩子发脾气只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关键是给他们足够多的关注和拥抱,如果他们的行为是对的,要多多表扬。 转移战术坏脾气总是发作在公共场合,比如超市或你们外出就餐时,这时,首先要带他们离开当时的场所,然后冷静地和他们谈话,如果这招不管用,试试用别的分散他的注意力。 紧紧拥抱他们如果你的小宝宝越来越愤怒,紧紧地拥抱会让他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教育孩子阴柔阳刚并举 塑造孩子,爱当然是首要的,但严也不可缺少。比方说,发烧要打针时,孩子怕疼又哭又闹,但再疼也得让他忍;寒暑表水银柱已跌到零下了,还闹着要吃冰激凌,吃不上就半天生气,但再气也得扭了他这个坏习惯……这些都必须“狠”――虽然这狠也可以说是从大爱中渗出来的。 温和与柔顺容易造就软弱的下一代。家庭不是基督教堂,不能培养“打了你的左脸,再送上你的右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怎样给婴儿期宝宝好情绪 婴儿时期,宝宝的表达能力有限,新爸爸新妈妈又缺乏经验,亲子交流有点“闷”,其实我们可以给宝宝更多! 0-12个月宝宝“情绪与交流能力”发展参考指标 第一周 ·喜欢妈妈做伴,对妈妈的声音感到安心。 ·靠近他的脸20~25厘米时,他会注视你的脸。 ·不高兴或不舒服时,会哭泣。 ·兴奋的时候,会舞动手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中西方家庭教育存在的差异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对待宝宝的反抗情绪 许多父母会发现在宝宝2岁半左右的时候,原先温顺听话的小宝宝突然变得倔强起来: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不给他买的东西他哭着喊着偏要买等。这是因为2~3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平衡期,在这个时期他的自我意识很强,只要大人一干预他的行为,情绪变化就会特别大。心理学家称之为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幼儿独立性形成和个性成长的重要表现。 对幼儿的这种反抗情绪和行为,父母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婴幼儿心理 婴幼儿心理特征 婴儿惊人的学习潜力 人们常常认为新生儿是无能的、被动地个体。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新生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外部世界的潜在能力,而且还具有相当惊人的反应和学习能力。 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看见亮光就会把头转向亮光之处,听到巨响的声音会有哭叫的反应;当奶头接触他的嘴唇时就张嘴吸吮。这些都是天生的本能反应,是对外界事物的无条件反射。 为了生存,他还必须学会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一些本领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与孩子沟通的25个有效法 1、倾听他们怎么说,而且须用心地倾听。 2、花时间学会真正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3、就像我们当父母的一样,孩子当然也不是完美的,故不妨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吧! 4、常和他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5、别将孩子跟他们的兄弟姐妹刻意地作“横向比较”。 6、与其对孩子常作否定,还不如找到一些表示肯定的话说说。 7、不忘表扬——告诉他们你为他们而感到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爱待在角落的孩子更易成材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从容大方地站在舞台中央,但这样的孩子属于少数,更多的孩子愿意待在角落里默默无闻。为什么他们爱待在角落呢? 角落是一个安全又安静的地方,狭小的空间可给人心灵的自由。而心灵的空间和现实的空间并不一定成正比。角落里的孩子,往往有着更丰富、更敏感的内心。安静的时候,人的活动指向内心,这正是内在力量聚集的过程,随时如火山般喷发,尽管威力并不大。沉默的人一旦爆发,能量是惊人的。这种孩子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能让生气宝宝平静的八个方法 孩子生气的时候的表现是大同小异的,他们对自己的脾气失去控制,也不能象平常一样地正常思考,“但是,帮助孩子平静的方法则要因人而异”。 明尼苏达大学的雪莉·盖勒说道:“对一些孩子来说,咬咬大拇指,抚摸一阵毛毯,或者坐在妈妈的膝上听一个故事就能平静下来,而另一些则可能需要尖叫一阵,如果尖叫能够阻止他们把东西砸坏,尖叫也行,因为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镇静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教育中的各种矛盾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矛盾的家庭与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在今天应引起每个家庭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把孩子培养成多重人格。孩子们在成长中承受着许多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化,必将搅乱他们的幼嫩的心智。” 的确,怎样面对这些矛盾,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r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要传授给孩子生活教训 ★说小数不说大数,指导孩子操作 小闹钟涉世尚浅,第一次听说“3200万”这样的天文数字,他还没有积少成多、化难为易的丰富体验,所以“吃惊不已”,以至认为自己“办不到”,而“另一只钟表”指导它:“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小钟表能够操作这种“简单的事情”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经常能看见孩子透过玻璃在观察着外面的世界,和成-年-人不同的是,他们的专注和好奇程度要比成-年-人强,因为他们的鼻子都被压扁了,他们恨不得透过这玻璃,直接触摸到事物。 著名教育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一块贵重的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孩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嘞,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陶行知先生的这番话确实道出了目前在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小儿怕生究竟是何因? 3个月大的小宝宝,亲友来访,多会手舞足蹈笑脸相迎。可是过了两个月后亲友再来访时,竟又哭又反抗,并极力躲避。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3个月以内的婴儿,虽能感知人脸的模样,还能逐渐辨认出亲近之人和陌生人,不过,却无记忆保存能力,因此转眼便忘。可是到了5-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出现记忆储存能力,不仅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而且对陌生人还会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于是会出现哭闹、拒抱的怕生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婴儿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正确理解育儿中不等式 顽皮≠聪明 儿童过份顽皮并不等于天真活泼,也不比普通儿童聪明,长大后不见得更有出息。顽童绝大部分是由于父母过于溺爱的结果,他们任性、好动,易于激怒,喜欢闹事,成年后完成高等教育及找到理想职业的人较少。 胖孩子≠壮孩 胖瘦并非衡量小儿健康的标准,健壮的小孩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无急慢性和先天性疾病; (2)面色红润,皮肤弹性好,毛发、指甲质地、光泽正常,体重增长正常,并与身材长相符,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倾听宝宝内心需求 如今,宝宝的身体健康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宝宝的情绪也需要精心照料,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日前,市教育科研院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梅仲孙告诉记者,经常处于良好情绪中的孩子,身体发育好,智力发展得更好。因此,家长要照料好宝宝的情绪。 愉快、痛苦、兴趣、厌恶、惧怕、悲伤、惊奇,这是成人常常经历的情绪体验。与成人一样,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也有自己的情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有进攻行为在所难免 我的儿子4岁多,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吃完晚饭就到花园去找小朋友。在游戏时小朋友之间会有一些碰撞、拉扯,也会跌倒摔跤,儿子的膝盖和手肘伤痕累累,但他毫不在乎,我要看他的伤口也不让我看,还说“会好的”,爬起来继续嬉戏打闹。但当他把别的孩子撞到或打倒时,其他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比他年龄大的女孩也会这样)就会大哭,然后家长就会跑过来理论是非,当然觉得哭的一方是弱者,语气严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竞争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三四岁的孩子喜欢和别人比赛,在幼儿园的门口,总能听到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对“接驾”的妈妈爸爸邀功请赏:“妈妈!今天我跑步得了第一名!”“今天老师夸奖我的被子叠得最整齐。”“爸爸,今天在班上我的积木堆得最高。”总之,孩子们差不多把每个小游戏都当成一较高下的比赛。竞争意识成了小宝宝的成长动力,当然也免不了有时让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为什么不愿上学 “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一点用也没有,我实在没有办法,才想到要给他做心理咨询。”一个父亲千里迢迢地带着儿子来做心理咨询。“他今年高一,但就是不愿意再去学校读书了,我和她妈妈怎么说、怎么劝都没用。其实他成绩一直挺好的,初中的时候还是班级第一名,也是凭自己的成绩考进重点高中。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他就是不愿意去上学。开始他说因为学校管理的太死板、课业负担太重。我就托关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激励与呵护,让孩子勇敢 说到“勇敢”这个词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反义词“害怕、恐惧”。其实“害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未知的事物或自然现象产生恐惧,比如“怕黑”、“怕打雷”、“怕突然启动的遥控车”,这倒不必担心,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增加,就会逐渐消除。人类在认识自然之前,不是也曾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