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病——儿童抽动症 (《中国妇女报》报道)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来不曾被家长注意的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因影响儿童身心、品行、技能的健康成长,而逐渐引起社会、家长和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它是以四肢?p面部?p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及污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表现为反复眨眼?p皱眉?p咬唇?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激励。 我们班上有一位叫丁鼎的同学,平时字写得很差,有一次做课堂作业时,我特意站在他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为啥有的聪明宝宝成绩差 有些宝宝经各种检查,大脑发育没有任何缺陷,做智力测试属高智商,但他们在现实生活却属于个具有学习、社交等多方面困难的差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心智”,问题的关键 因为,这些宝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多动任性、行为冲动、讲话不流畅、词不达意、易紧张、胆小、退缩、偏执等,所以学习能力较低或学习效率低,这是由于宝宝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大脑的整合功能不完善或不健全引起的,医学上称感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你1岁大的宝宝摇摇晃晃地向电灯的电线走去。你不要马上赶过去一把将他抱开,这么做会引起他的反感,让他大发脾气。你首先应该叫他的名字,或者你知道你说一句什么可以让他在行走过程中停顿足够长的时间,以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应该迅速地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安全的东西上去。举例来说,在劳琳小的时候,每当她快要开始淘气的关头,我们就会赶紧向她叫道:“劳琳!”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会让她感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四教育误区扼杀聪明孩子 钢琴、绘画、跳舞……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宝宝早早参加各种培训班。相反,碰到孩子发呆、多动、内向……家长们却认为只是小问题。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指出,由于家长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往往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强制孩子学习,结果衍生出很多不利于宝宝成长发展的错误做法。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一起探索小宝宝的思维进程 别看我们的小宝宝还不会说,甚至连爬、坐都还不会,他的小脑袋瓜可没闲着。让我们跟随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心理发展研究主任纳黛勒,一起了解孩子的思维进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心情很好地给宝宝换尿布,高高兴兴地哄他玩时,他会开心地笑着回应你。而当你一边嚼着没来得及咽下的早饭,一边忙着给他套上外套,一路小跑地把他送到保姆家的时候,你不用说一句话,他就知道今天妈妈心情不好,于是大哭起来! 虽然他不知道自己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莉莉自上初中后,就把自己的东西锁在一个小柜子里,钥匙总是藏起来。一天晚上,妈妈发现女儿的钥匙放在桌子上,又惊又喜,准备打开柜子看看女儿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这时,丈夫制止说:“你这样做必然会引起女儿的反感。”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女儿醒来就大叫起来:“你们偷看了我的东西!” 妈妈不容置疑地说:“没看!” 女儿叫道:“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攻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 1.攻击并非必然毁灭 攻击体现出一种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一些父母不愿对他们的孩子承认这点。同时,这种本能并不必然就具有破坏性。孩子像任何一种生物,试图保卫自己的意愿、目标以及领土,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可以肯定,攻击是一种本能而并非仅仅是由外部条件和影响而造成的结果。这种本能由激素引起。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两种不同的激素种类也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攻击类型。攻击的第一种类型来自于人类的狩猎冲动。这种攻击的意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把学习变成有意思的事情 小学生家长们至少都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吃同样的饭,上同样的学校,做同样的功课,同样在一起玩,为什么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比我的孩子好?为什么性格也比我的孩子好?一个称职的家长到底需要做些什么呢? 通过采访那些在教育子女方面获得了成功的家长们,我得到许多十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我教育世千和世完的过程中,显现了独特的作用。如果这些宝贵的经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的话,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因此,我写了这本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传递爱是人间的最美、最真 孩子一年年长大,望子成龙的心态是自己一直想克服的,因为我总觉得,一个人成龙成凤多半是不可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命运太复杂,我们能洞悉多少呢?洞悉了再多也许都是杯水车薪,不能定夺乾坤的。我经常告诫自己,人生的“大东西”是不可求的,我们能求索的只能是一些“小东西”,比如知识,比如道德感,比如待人接物的常理、常道,看待荣辱的心情、心态,等等。孩子从小到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的表情是孩子的镜子 采访专家: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博士耿耀国 心理学硕士、中原家长大学堂首席讲师芳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做了自认为了不起的事情后,会看看身旁的妈妈。如果妈妈展现出赞赏的笑容,他会特别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库利认为,儿童是依靠观察别人的脸色和反应来确定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的,别人的表情与反应就像一面镜子,让他从中看到自己的样子,由此形成自我概念,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大龄女孩的心理障碍 大龄女孩的三个心理障碍:自卑心理: 这类女性认为,年过30还独守闺房是件不光彩的事,因而最怕别人谈婚论嫁,也最怕人家以关心的口吻询问自己的婚事,并且对自己悲观失望,认为爱情再也不会光临,从此与爱情无缘了。她们要么把自己的心扉逐渐关闭起来,不去追求,即使真情男子到来,也会“十叩九不开”;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屈从于社会、父母、朋友的压力和影响,采取随大流的做法,草率地找个对象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锻炼孩子接受失望的勇气 周末是鬼节,妈妈给史蒂夫买了一身漂亮的骑士服和面具,准备在那天晚上到邻居家去要糖吃。看着各家门口摆出的南瓜灯和鬼服,史蒂夫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兴奋极了。鬼节的那天早上,妈妈将糖果准备好,放在门边,准备孩子来上门讨吃时送给他们,同时,也给史蒂夫准备好了面具和骑士服,等着晚上用。但是到傍晚,忽然下起了雨加雪,史蒂夫趴在窗户上看了好一会,跑来问妈妈:“妈妈,这雨会停吗?”妈妈知道,如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小天使”的心理如何呵护? 人的一生都存在心理现象。也就是说,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点,我们的人生过程就是心理发展的过程。不要小瞧了婴幼儿,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如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意志等都处在萌芽阶段,并且发展迅速。因此,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宝宝的衣食住行,更应该关注小天使的心理健康哟!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1992年,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爱抚的力量.浅谈幼儿情感教育 我的孩子不满六岁,十分调皮、好动。在幼儿园令老师十分头疼;在家也不听爸爸的话,常常反抗大人教导。可奇怪的是孩子在我的面前表现得乖巧、懂事,对我依恋之情深切,令我十分感动。记忆中一、两岁时由于我工作繁忙,与孩子感情疏远。而今差别甚大,究其原因,是我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强化了爱的情感教育。具体说来,就是赏识与激励;期望与要求;拥抱与亲吻。 一、赏识和激励是点燃孩子上进的火花。 “金无足赤 ,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接孩子回家有“ 四要” 一是要让孩子走路回家。 离开家人一整天,孩子见到家人往往会有“撒娇”的表现,小班的孩子尤其如此。 家长在接到孩子时,可以给孩子温暖的拥抱以示爱意,但如果离家不是很远,家长要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能够做到走路回家了,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也是给孩子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二是要保持平静的心态。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 孩子刚入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怎样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勤奋并非成功秘诀,快乐才是成功之道。心理学家们说,保持快乐心境的人们更乐于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我,更容易获得事业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保持健康的体魄。 研究结果表明,快乐是让人们产生幸福的关键因素。此外,快乐的情绪还能感染他人。如果一个团体的人普遍感 到快乐,这个团体就更容易产生礼貌谦让、互相帮助的风气,快乐的情绪更容易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快乐不仅仅是个人的追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应该保护孩子的助人本能 很多人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会为他人考虑,只顾自己的利益。甚至有这样一种论调开始泛滥,人生来是自私的。果真如此吗?科学家通过实验回答了这个问题。 2006年,德国心理学家FelixWarneken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18个月大的孩子就存在自发的、不计较奖励的助人行为。 研究人员召集了24名18个月大的孩子参加实验。研究设计了10个不同的情景,在这些情景中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父母管得严孩子爱撒谎 儿童撒谎是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家长都会把它当作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惩罚也相应地重一些。但简单的惩罚会让孩子认为,被惩罚的原因是谎言被父母戳穿了,而不是撒谎本身。结果事与愿违,这些孩子撒谎更频繁、更老练。 扬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男孩。他10岁时,因一次撒谎,被父亲重打一顿。结果他变本加厉,不仅时常撒谎,而且每次都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第一次撒谎的经过很简单:一天中午,扬扬告诉妈妈下午要去少年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们疯劲儿背后的原因 刚满4周岁的小汤姆(化名)是个既懂事又乖巧的小男孩,平时很喜欢将自己画的画、捏的小泥人、捉到的蚱蜢得意地展示给父母看,也爱在父母面前引吭高歌;如果爸爸或妈妈称赞他几句,他便会高兴得眉飞色舞。平时在家里称得上是个温顺、随和、听话的乖孩子。 然而,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小汤姆就会一反常态。 比如,在姐姐玛丽(化名)的一次生日会上,当客人们纷纷向玛丽送上鲜花、糖果、玩具等生日礼物时,他便故意大喊&ldquo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