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大扫描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玩物,有的无意识地随便戏弄孩子,如看宝宝长得白白胖胖很可爱,叫他小胖猪。宝宝长得瘦的叫“小猴子”。宝宝反应迟钝一点,父母一烦恼就骂他身笨蛋”、“混球”。这都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 清晨醒来睁开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脸 宝宝需求每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早上醒来后不必马上被大人催着赶着要他起床;让他睁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欢的亲人笑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孩子的怨气也需要宣泄 现实生活中,在受到委屈、遇到冷遇或心情不好时,我们往往会利用适当的机会、方式进行宣泄。 可孩子在幼儿园或家庭生活中,也会碰到不舒心的事儿,从而出现大哭大闹、高声嚎叫、摔坏玩具、撕破画册,甚至赖在地上打滚,故意把衣服弄脏弄破等行为。通过一阵宣泄撒泼,孩子的紧张焦虑的心情便会逐渐缓解,重又趋于平衡,恢复到正常状态。这状态很像炎热的夏天,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但一阵倾泻之后,重又云开日出、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当学走路的孩子遇到了挫折 努力学走路的孩子正在迅速成长为一个有自主性,又有个人爱好,会玩耍的独立个体。他们有时不接受大人对他们的完全控制,他们愿意努力做事,要表现自己,有时看起来还有点任性,其实这都表明他们正在成长。但另一方面,孩子对一些事物了解得很肤浅,他们常常做他们想做的事却不能成功,并且生理上也没有成熟到可以独立做某些事情的地步。同时,父母常常对他们不成熟的独立意识和要求加以阻止。从而,他们经常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从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孩子顺利度过第一反抗期 那个嗷嗷待哺,完全依赖你的小婴儿,变成了一个行动自如,好奇心很强,又很有主见的孩子,动不动就说:“不好。”“不要。”这前后的转变太剧烈了,以至于妈妈无法适应。实际上,这是孩子首次发现自我,试图用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所惹出来的一些麻烦的代称而已。这种自我追寻的过程,终其一生,将不断重复出现。 妈妈讲述:我家的芹儿2岁多了,小丫头最近有点反常,那个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婴儿为什么爱吮吸手指 您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许多婴儿都喜欢吮吸大拇指。老年人说:“宝宝在吸手中的糖”。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指出:这是婴儿体验性快感的一种表现。 许多人以为性活动只有经过青春发育期以后才有。但是性心理学家却有特别的理论,他们指出,性活动(是指广义的,不是指狭义的性交)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他们性欲和性快感的表现形式与成年人不同。婴幼儿的性欲,可分为口欲期、肛欲期、阳具欲期和尿道欲期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愉快 亲子教育的6个小方法 一、给孩子一个选择 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二、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一位5岁儿子父亲的道歉 昨天晚上,心情很不愉快,我与5岁儿子之间的一件事,使我意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失败,更为心痛的是,我那可爱的儿子在我对他发了火后,他心里那种可想而知的委屈,在他事后的睡眠之中,会不会让他噩梦重重? 事情的起因是学写数字18,这也是幼儿园老师给他布置的家庭作业。这个8字他怎么也写不好,可他又不太喜欢我手把手教他写,平时便不太耐烦的我只能是干着急,嚷着让他怎样怎样起笔和落笔,后来,我看他实在是不行,而且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解密19种宝宝“不听话”行为 专家解密孩子的话显然来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话,可以说“句句是真理”,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 不听话行为1:顶嘴 4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10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他就说:&ld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成长的麻烦时段 孩子们要么过分淘气,要么过于安静,或者突然变得容易发脾气,爱上了“无理取闹”。本来熟悉的孩子忽然变成了一个未知世界,让爸爸妈妈紧皱眉头,不知道自己的宝贝到底为什么?想什么?要什么?其实,就像我们开车去旅行,总会遇到不同的风景,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他们也难免要进入因为身体或者心理发育而产生的不同阶段。 1. 宝贝永动机 活跃、精力旺盛、几乎没有一刻闲得住,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 父母屈服一个孩子的要求,就是满足她随意提出的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就发展成 “给我东西”这种习惯、一种要求越来越多东西的行为。 如何不让孩子养成“给我东西”这种习惯呢?如果孩子有了这种习惯,如何改变?下面就是专家的劝告。 教育孩子不要沉湎于电视和玩具。 如果你带孩子做有意义的活动,孩子就不会整天缠着你闹了。今天,做父母的几乎不叫孩子做什么事。父母应该安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宝的尊严,怎样体会 幼儿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尊重需要——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渴望。这一需要的满足与否对幼儿积极自我的确立,和谐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所处的心智阶段的限制,幼儿内心中被尊重的渴望无法像饥、渴、睡、泄等生理需求那样简单明了地表达给成人,而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展示出来。因而,对于幼儿父母来说,透地孩子的行为表现,识别他的真实意图,是很重要的事。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保障教师心理健康不能只靠呼吁 暴力管教学生、教学受挫自杀、职业倦怠……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惊人的数字提醒我们教师面临的巨大压力。曾经,我们用“红烛”、“春蚕”来定位教师的角色,可是当这些&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戒掉手指“棒棒糖”? “小宝宝的手指头上是有蜜的”。我家的宝宝果真就是这样。小手吃得可起劲了,把他一只手拿下来另一只又塞进去了,还吸得啧啧作响,特别有滋有味。宝宝为何爱吃小手?这是个让众多爸爸妈妈们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他吃吧,一是担心不卫生,二是担心会对宝宝将来牙齿的发育有影响。可这个给宝宝带来快乐的习惯,纠正起来还真是不容易。宝宝的“手指棒棒糖”需要戒掉吗?怎么戒?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家庭中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 家庭是启蒙教育的第一站。个体社会化的第一步,是在家庭里通过父母来实现的。作为家长,应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呢?普遍认为,幼儿家庭素质教育有以下目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其中,“体、智、德、美、劳”早已作为全面发展的标准被提出来,而心理素质则是一个较新的、反映时代需要的课题,它包括情感、意志、个性、健全人格等方面。越来越多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狠心的妈才能育出胆大的儿 胆小宝宝的成长故事 现在的男孩似乎都不够“勇敢”,做事情畏首畏尾的,习惯躲在大人身后,或由爸妈包办一切。其实,“勇敢”宝宝是需要经过训练的。 胆量训练的“狠心”法则 法则一:言语激将 我家楼下不远处有几家小吃店,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一天,我对刚满4岁的儿子说:“去买包子给妈妈吃吧!”儿子摇摇头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让孩子吃饭也得“骗” 自从《健康秘密》和《营养学秘密》两本食谱在美国畅销以后,“骗”孩子吃下他们不喜欢的健康食品就成了在家长中流行的一种新时尚。 可我觉得这种“爱的欺骗”的创始人并不是这两部书的作者。因为一直以来,我和妻子像其他很多父母一样,每天都在这么做着。 在我们家,蒸芦笋茎被取名为“绿色火箭”,而一盘淋了奶酪的蒸椰菜则被叫做“堆着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保护好孩子的“难言之隐” 引言:当我们初为人父(人母)我们是否做好了一切准备,生理、心理和意识的准备?我们是否知道,我们迎接的不仅仅是一个生命,他更像是一个天使,带着纯真、美丽、智慧和爱降临人世,而我们该做些什么回馈给他?如果我们尚不知晓该做些什么,那就让我们从我们不该做些什么开始吧。 [案例]孩子尿裤子了 一位母亲跟人闲谈,话题扯到孩子身上时,“他有个尿床的毛病……”话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亲子依恋与现代素质培养 怯生,怕与亲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是7—8个月孩子的一种正常心理现像,它说明宝宝已能敏锐地分辨亲人和生人。因而,怯生标志着亲子依恋的开始。同时,它也说明孩子需要依恋你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复杂的社会性情感、性格和能力。 亲子依恋是孩子在两岁前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母亲不仅能满足婴儿的生理上需求和情感的“饥饿”,而且是孩子心理上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解读小宝宝的5大“怪癖” 很多初为父母之人,大概都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惊讶,比如他们凌晨五点就起床,家里一有客人,他就会“人来疯”等等。宝贝有时候就像来自另外一个星球,行为和反应颇让人费解,尤其是面对他们的“怪癖”,父母们常常无所适从。对此,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我们破解了其中奥秘:孩子不是生下来就要和我们作对的,也不是得了什么怪病,或者先天乖戾,只是年轻的我们还不懂幼小生命的&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才爱听,是困扰我的一大难题。按理说,学中文出身的人,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是咱的强项。可惜,在三岁多的小女儿面前,我却屡尝败果。我娓娓道来,女儿权当故事听;我怒目横眉严厉地批评,女儿或泪如雨下沉默不语,或还我以横眉立目,一副永不低头的倔强模样。为此,我只能求助于先生。 “你放心吧,一准儿教她言听计从,乖乖就范。”先生胸有成竹。 丰盛的饭菜摆了一桌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