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爱语”,打开沟通的渠道 每个孩子犹如一部着作,随着生命的成长在渐渐地增加内容,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好像是细心地研读这部着作,读懂孩子的“爱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真实的内心需要和个性特点,从而在生活中打开沟通的渠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然,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没有明显倾向,你可以使用五种“爱语”向他表达你的爱心和关怀,当他慢慢长大时,你可以通过观察他的外在行为举止和生活习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教育孩子应防“五过” 1、防止“过度教育”。所谓“过度教育”就是过于溺爱、过于关注、过于施压、过于心切。对孩子或是百般爱抚,视若掌上明珠,或是无微不至地关怀,将全部精力倾注孩子身上,盼望孩子一个早上就成才,或是对孩子采取强硬措施,让孩子学这、学那,一会是英文ABC,一会儿是歌曲123,再不就是硬背唐诗、硬学乐器。这样,就把一种无形压力放在孩子身上,使他们精神紧张,不能自然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日常生活中的1分钟教育 生活,是由无数个1分钟组成的。1分钟的沟通,1分钟的表扬,1分钟的批评,1分钟的微笑,1分钟的示范,1分钟的坚持,正是在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分钟里,父母改变了孩子的一生。作为父母,如何用活、用精、用妙那日常生活中每一个“1分钟”? 日常生活中的1分钟教育 场景1垃圾分类 情景: 电动玩具没电了,宝宝随手把电池扔到一旁,就缠着爸爸继续玩……不好,一下子和没用过的电池混在一起了! 试试这样做: 爸爸将家里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提高宝宝记忆力的亲子游戏 宝宝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出生后6个月左右就出现了形象记忆。如何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呢?近日,圣元非常宝贝乐园举办的全国大型亲子活动共同分享了在趣味十足的亲子游戏当中的幸福体验。 游戏1:从哪儿开始 讲有连续性的童话故事,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宝宝的记忆力。 游戏2:动物运动会 给每个小动物玩具编号,请宝宝记住。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模仿孩子的“胡言乱语” 1岁半至3岁之间是孩子尝试“说话”的行为最为活跃的阶段——不管音调是否准确、词义是否恰当、意图是否能表达完全,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尝试着说上几句。孩子们说出来的话有的时候会让大人感到非常有趣,但同时他们的话又令人非常难以理解,往往是孩子“咕噜咕噜”说了一大串儿、又重复了好几遍,大人们却怎么也没法弄明白他的意思。每每遇到这种情况,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对待幼儿之间拥抱行为 在幼儿园的教学要求中,有这样一个要求:培养和丰富幼儿的感情。这就要我们老师去教会幼儿爱,去发现可以爱的对象。如:美好的事、善良的人等。 一天,我看见李佳浩和王雪卫在拥抱,这时,只听见坐在旁边的月月叫起来:“两个男的是不可以拥抱的,应该是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才可以拥抱。”我看了看月月,月月更起劲了:“我是在人家结婚时看见的。”两个男孩也理直气壮地说&ld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游戏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 “每个教练都知道弹跳力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与其让运动员不停地练习打篮球,还不如多训练他们身上与弹跳力有关的肌肉。把这个规律运用到学习上来,同样也适用。” 在昨天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幼儿思维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美国智力模型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负责人罗伯特·米克教授用一个生动的例子,阐释了幼儿思维训练对日后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游戏是最好的思维训练 “在幼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对孩子不可“完美主义” 在中福会少年宫举行的少儿教育论坛上,有“知心姐姐”之誉的教育专家卢勤一开场就给大家讲了个故事: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观看孩子的篮球赛。10个球,中国孩子投进9个,妈妈抱怨道:“还差1个就全中了,你怎么搞的?”美国孩子只投进1个,但妈妈却笑着对孩子说:“你真棒”。与会专家指出,这其实是家长“完美主义”的教育思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试试“狠心”会如何? 美国的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倾向于绅士教育(即教育并非功利目的,只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观点。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修养,而并不在于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有“价值”。在我国,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妈妈对宝宝的爱不可谓不深,关怀不可谓不细致。可是过度的关爱和保护,却养成了宝宝眼高手低,轻视劳动,懒散任性的通病。宝宝怕苦怕累,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遇到一点挫折、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关掉电视打开孩子的想象 过没有电视的生活,你能坚持多久?一天?还是永远?为了稳住孩子,要你完全放弃“电视保姆”也许有点难,但是如果安排得好,关掉电视,一家人可以一起做很多很棒的事。 讲个故事 那一年,严冬,迎新年的夜晚下起大雪。我们刚吃完晚餐,却碰上暴风雪导致停电,孩子们立刻抱怨连连,因为他们凑钱租了一卷录影带正准备要看,停电了还看什么呢?正在抱怨时,我父亲开口了:“你们应该感到幸运,电是在我们饱餐之后才停的,如果饭都没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缺监管售货员滥充早教专家 “一周上两次课,半年学费6000元”,近年来,不知何时刮起的“早教”风潮席卷了全国各地,各种“早教中心”、“亲子园”、“儿童潜能开发中心”等机构比比皆是。“3岁以前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时期”、“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等诸如此类的早教口号让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爸爸带孩子的艺术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养不教,父之过”,可偏偏有这样的爸爸,他们也喜欢孩子,出差了也想孩子,但就是不愿意参与到实际育儿中来,弄得当妈妈的苦恼万分…… 妈妈的苦恼对谁说 文敬是个全职妈妈,宝贝儿子6个月了,由于老人在外地老家,所以儿子一直由她一个人带。老公比她大8岁,今年35岁,大学毕业十多年了,现在在一家实力雄厚的外企工作,收入非常丰厚,平时工作压力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寻求爱与管束之间的平衡 由于个性和价值观不同,每个父母教养孩子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父母认为规矩最重要,于是教养中强制的成分会多一些,有的认为发挥孩子好的天性最重要,教养中引导的成分就多一些。 有的父母容易给孩子建立常规,对他而言,订出规矩并切实执行并非难事。这样的父母,生活多半相当有规律,对孩子坚守原则,拒绝孩子也可以毫不犹豫。而有的父母则坚持度较低,不忍拒绝孩子,常会向孩子妥协,动摇了既有的规定和原则。 过分权威而缺乏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宝宝也会抗议爸爸的疏忽 爸爸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角色。当孩子出现喜欢缠着妈妈,不要爸爸的情形时,千万别急着责备他,因为这是宝宝对爸爸平常疏忽对他关心和照顾的抗议。 要改善父子间的亲子关系,最好每天花些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跟他聊天、讲故事给孩子听……了解孩子心思,也让孩子了解爸爸其实很爱他。 与爸爸疏离的原因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应该就不难找出原因了。回答问题时先别找理由,是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再婚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 面对2-3岁的幼儿,再婚的家庭应如何教育孩子,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应该去遵守呢? 在离婚初期,最重要的一点是告诉孩子你们仍然爱他,只是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生活在一起了,但这不是他(孩子)的错。让孩子明白,离婚并不意味着他会失去父母的爱。其次,不要把孩子当成你们划分财产时的“武器”,更不要破坏前配偶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把错全部归于对方。 离婚后保持良好的共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眼明手快宝宝训练营 手和眼的配合似乎是天生的,因此训练二者的协调性也被很多妈妈所忽视。其实它们的协调反映了孩子神经运动发育的成熟情况,适当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增强手的灵活性进而促进大脑的发育。但手眼的协调是一个缓慢的进程,因此对手眼协调性的训练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新生宝宝 出生不久的宝贝,虽然视力有限,但是对于鲜艳的颜色已经能够显示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与生俱来的具有抓握能够触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如何帮孩子营造正面情绪 记得曾经有科学家做过心理实验,当一个妈妈情绪低落时,婴儿哭啼的次数就会增加!一个人的情绪上带着我们看不见的能量在影响着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因此,情绪管理决定一个人成败!正面情绪是成功的基础,“吸引定律”已经被无数人验证,如何获得正面情绪?给我们揭示了及其简单易行的操作程序: 1、身体状态程序。可以通过运用带动正面能量的身体动作,比如当我与儿子之间遇到不顺利或者焦虑的事情时,马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小儿厌食与教养有关(图) 目前小孩厌食除了疾病原因外,更常见的是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它与教养不当有密切关系。 小儿厌食与教养有关 食欲与神经精神状态密切相关。不少独生子女家长担心孩子营养不够,采用哄、骗、骂,甚至打等方式强迫小儿进食,引起小儿产生反抗情绪和厌食的心理。还有吃饭不定时定量,吃零食过度,都会扰乱消化吸收的规律。 有一些孩子很偏食,不爱吃肉、鱼、蛋等荤菜,以素食为主。这会引起人体一些必要的营养物质缺乏,如保持正常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丢女教育”不可乱来 为考验5岁女儿的应变能力,母亲故意将其丢弃,使得小孩号啕大哭满街找妈10多分钟——前日,重庆九龙坡区杨石路上演了这一幕,母亲的做法引来路人议论纷纷。 一个5岁孩子突然被母亲抛弃在街头,其恐惧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她除了号啕大哭,似乎也不能一下子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对于这位母亲为了考验5岁女儿的应变能力,而故意将其丢弃的做法,我很不赞同。 对于5岁孩子的应变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考验”,而是培养。如果没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
啃老族和不当育儿方式有关 为什么当代社会出现了很多成年之后还依赖父母生活的“啃老族”?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啃老族”的行为与他们在6岁前受到的不当育儿方式有关。 在郑州召开的中国幼儿教师发展论坛上,幼儿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对6岁以下儿童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他们成年以后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啃老族”就是鲜活的例子。成年以后,在经济、心理、生活等方面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依然依靠父母的人被形象地称为“啃老族”。 中国园长发展 儿童心理 2020-06-05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