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打击孩子自尊心的行为 1.和孩子说话时口气不和蔼,切不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使用命令式的口吻:还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2.孩子的一切要由家长来决定,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吓唬的害处 吓唬对那些2岁左右的孩子是会奏效的,但这样恐吓的后果父母们却很少思考,若孩子经常被恐惧感占住心灵,精神就容易受创伤,发展下去,还可能会引起口吃、遗尿、失眠、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患精神官能症,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的孩子长大后则会表现出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缺乏独立性。 1-2岁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的生活体验,不知道外界有些事物是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其实,当这个年龄的孩子出现不听话或是对抗时,父母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区别孩子的想象和谎话 当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向你述说一个捏造的故事,或者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时,他并非是在说谎。因为他有时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有些情况下,他的激昂的情绪,也可能促使他把想象的东西当成现实。比如,当别的小朋友向他夸耀自己的小木枪时,他会说:“我也有,爸爸给买的。”实际上他只有一把小水枪。当别人问他到动物园看到了什么动物时,他不仅把真正看到的说出来,还会加上一些仅在图片上看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专家的忠告: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不止一位家长反应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父母讲。”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些事情背着自己,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自己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要和他自己的日记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他们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坏习惯。 这样的家长,习惯了对孩子过于保护和包办一切的教育方式。他们有的人因发现孩子对自己有所保留,竟千方百计的翻看孩子的书信和日记,然后把其中的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教子须防“超限效应”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著名的寓言叫《杰米扬的汤》。大意是:杰米扬是一个十分好客的人。有一天,一个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亲自下厨烧了最拿手的好菜——一大盆鲜美的鱼汤来招待。朋友喝了第一碗,感到很满意。杰米扬劝他喝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有点嫌多了。可杰米扬没有觉察仍然一个劲地"劝汤"。朋友终于忍无可忍,丢下碗,拂袖而去。这种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儿子的眼泪(父母必看)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 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心灵的陪伴 前奏;互相认识 (一)找一个你不认识的人,与他面对面。听我的指令:伸出你的右脚,与对方的右脚碰一下;然后再伸出你的左脚,与对方的左脚碰;伸出你的右手放你对方的肩上,然后伸出你的左手轻轻地点一下对方的鼻子。这样大家就算认识了,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彼此,请你们交谈一分钟。 (注:有一对是一位先生,一位小姐,他们不好意思点对方的鼻子,也就是害怕有身体上的接触。) (二)介绍对方:小插曲:那个先生开口就说&l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不理不睬的一种教育方式 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孩子胡乱发脾气;当你忙得不可开交时孩子还对你吵闹不休……,这时的你该怎样做呢?大声训斥?揍他一顿?其实对待孩子的这种情况你也可以这样: 不理不睬的一种教育方式 不理不睬也是一种管教方式。 不理不睬和奖励恰恰相反。不理不睬就是对孩子的行为不给予任何的奖励或援助――孩子犯错,父母故意视而不见。当然有许多时候对他的行为视而不见,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妙招 通常爸妈采取两种比较极端的方法来对应宝宝间的矛盾,一种是极端护着自家宝宝,另一种是极力要求自家宝宝谦让。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上就是造成一方宝宝大哭大闹,然后爸妈为了安抚哭闹的宝宝,可能许诺很多本来不该答应宝宝的事情以求息事宁人。 做一个有办法的妈妈 自家宝宝与小伙伴发生矛盾,爸妈最好先旁观,让他们自己处理,当矛盾升级到宝宝自己无法解决向爸妈寻求帮助的时候再出手。 此时,一边倒的处理方式是不足取的,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在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上,有许多是孩子们未曾见过和未曾听说过的新鲜事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孩子,引起他们的极大关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培养注意力。 (一)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许多实例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会唱歌的生日蛋糕,会跳的小青蛙,会自己走路的小娃娃,等玩具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摆弄。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类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你想成为什么 几个星期以前,我经历了一具特殊的时刻,它给了我一次意外的惊喜。那天,我正在卧室里给最小的一个孩子盖被子,我5岁的小女儿,艾丽莎,冲了进来并且重重地坐在床上,就在我的旁边。 “妈咪,你长大了以后想成为什么?”她问道。 我猜想她又在玩某个小小的想像力游戏,所以,为了配合她的游戏,我回答道:“嗯哼--我想,当我长大以后,我愿意做一个妈咪。” “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每天给孩子五条信息 成年人和孩子的交往是一个不断地给予孩子各种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广泛的范围,有些是影响孩子行为方式的信息,比如,“你又把毛巾放在地上了。”有些则是影响孩子自尊的信息,比如“你干得真不错!”后一类信息对孩子的自我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孩子的自我感觉主要受他们最亲近的人对他们的评价的影响。 父母还可以给孩子以另一类信息,正面的生活信息能帮助孩子发展对逆境的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如何使孩子能说会道 语言能力对孩子智力的发展以及对其今后走上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就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注意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 ①经常脸对脸地发音给孩子看和听,让其看清口形,并鼓励其模仿。如“妈、妈、妈”、“爸、爸、爸”、“达、达、达”等。 ②指物品给孩子看,教他发音。 ③培养孩子听懂语言。如示范“关门&rdquo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用表情引导周岁内的宝宝 父母要注重利用自己的表情正确地引导宝宝,使宝宝在成长的第一年,不仅健康、聪明,而且能根据父母对其表达的感情和态度,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用表情引导周岁内的宝宝 1、宝宝做对的事情父母应以满足的微笑给予鼓励和赞扬。 如4~5个月的宝宝,父母开始练习他把尿。假如宝宝服从父母把尿的动作,顺利地解完小便,父母就应该兴奋地对宝宝说:“宝宝真乖”并亲亲他的小脸蛋,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孩子创造力的杀手 根据一项创造力研究计划的结果报告显示,孩子创造力的头号杀手是父母,第二杀手是老师。 在年龄层上,幼儿园的孩童创造力最高,小学次之,初中以上则非常低。研究计划还显示,伤害创造力的主要原因,父母方面的原因包括要求过高、对孩子没有信心、缺乏赞美、过分重视考试成绩、放纵孩子沉溺电视及网络、父母事事代劳等。 老师方面的原因是升学主义挂帅、太重视考试成绩、没有接受不同意见的雅量、舍于赞美学生、过于讥讽、责备学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从不同的孩子身上学优点 我刚开始看家庭教育之类的书籍时,有时会找不到方向,因为不同书上的观点常常是相左的,可乍一看,又都挺有道理,很难分清谁对谁错。比如说人际交往方面:有的作者主张孩子要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有的作者则认为为了孩子不沾染上“坏孩子”的恶习,主张孩子只和那些他们认为优秀的孩子交往;有的干脆主张别和同龄人来往,只和那些上了年纪的且有成就的人来往,这样的话孩子就不会有什么坏习惯了&he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自信心的可塑性 自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而树立自信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要经过一个耐心的引导和慢慢的积累过程。另外,自信心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东西,往往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启蒙教育、生长经历等。 一个人生下来就会遗传与父母相似的性格,若父母是比较内向的人,那孩子的性格便会显得较为内向,在公共场或人多的时候不愿意说话,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应树立他的自信心。但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起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亲子平等----一个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 每每谈论起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总会使用一些负面词汇--大人说孩子“不听话“、“不服管“、“不尊重父母“……孩子抱怨父母“管得太多“、“唠叨没完“、“不给我自由“……用“不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五绝招令孩子不再任性 每个家长朋友都遇到孩子任性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因为家长工作比较忙,在出现这些情况时都是得过且过,基本以满足孩子的要求而结束。 大多数孩子都会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学会控制自己,而部分孩子则变本加厉,提出很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立刻满足则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行为,如哭闹、打人、破坏行为等,长此以往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习惯性恶习,或反社会行为。因此,对这些问题,既不能事事过分认真,也不能放任孩子,可以适当地采取一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
给教花钱无度的孩子做预算 茵茵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不错,所以父母对孩子的零花钱管理得非常宽松,这让茵茵从小养成了花钱无度的习惯,每次上街,只要喜欢的东西就往家里搬,一个月要问父母好几次零花钱,但究竟花了多少钱,它们都用在了什么地方,茵茵自己也说不清楚。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对金钱没有具体的概念,手里有钱就花掉,花完就伸手向家长要,全然不知道所买的东西究竟实用与否,也说不出来钱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把金钱置换成自 少年心理 2020-06-07 h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