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沟通——老师的关爱要让学生懂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10329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嘉兴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人深省。有72.4%的中学生在“你觉得老师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的选项中,选了“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沟通何以困难?有45.1%的学生在“你最不喜欢老师怎样对待学生”的选项中选了“讽刺挖苦”。既然老师总是“讽刺挖苦”,难怪有67.4%的学生有了心里话,是找同学、朋友或网友说的。学生沟通最便利的无疑是班主任,但学生却说:“我们班主任真的很不得人心,我们没一个不私下里骂他的。”——这让老师很有挫折感(1月5日《都市快报》)。

数据令人吃惊,问题却一点也不出人意料。学生对教材反感、对课堂反感、对老师反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没了,学习就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学生不愿吃苦,老师却逼他们吃苦;逼与被逼的关系,没办法不紧张。逼得没效果了,“讽刺挖苦”也便来了;被逼在“讽刺挖苦”中读书,读书难免更加令人反感。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有48.9%的教师还认为自己“很了解”或“比较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自我感觉不错;学生认为老师“很了解”或“基本了解”自己的,却只占8.2%,根本不买账。有位学生就曾拿着日记本对人说:“这是写给老师看的,假的;他还当真,给我写了不少批语。”教师以为了解学生,有可能是这么的一厢情愿。学生心里有话跟同学、朋友、网友说,就因为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譬如私下里一齐骂一通班主任,这当然消气,当然解恨,当然能满足倾诉的欲望,反过来就会越来越不愿意跟老师交流。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

人们总嫌学生不懂事,其实未必,听听学生的声音:“平心而论,我们数学老师蛮尽心尽力的,可他的心、他的力用得不得法,使我们感觉到的不是他的关心、他的爱,而是他对我们的不信任。你说我们对他又怎么亲得起来?有时候,埋怨之余替他想想,觉得他挺不值的,蛮可怜。”家长劝孩子,总是说,老师是没法选择的,要读书,只能适应老师。其实,对老师来说,学生也是无法选择的,要教书,更要适应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更不懂事的,可能还是有些老师。

不关爱学生,当然不是好老师;让学生感受不到关爱,恐怕也算不上好老师。关爱里囊括着信任、尊重和公平,也意味着随之而来的轻松、喜悦与热情。纵然应试压力很重,但别忘了卢梭的教导:“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走出师生沟通的恶性循环,责任在老师,毕竟鸿沟不是学生挖出来的,还是卢梭说得好:“做教师的固然应当自尊,但也要让学生的自尊心有发挥的机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