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演讲应避免这样的开头
竞聘演讲者应精心设计演讲开头,把听众带进自己创设的演讲情境中,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气,在竞聘中胜出。但是现实中,常见一些演讲者由于开头不当,引起听众的反感,不但没有助上竞聘者“一臂之力”,反而事与愿违,拖了竞聘者的“后腿”。
请听下面这篇竞聘演讲的开头——
我叫***,今年40岁,中共党员。首先,我要感谢上级党委给了我竞选校长的机会,并且衷心地感谢各位代表和同志们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我1987年大学毕业,分到第一中学任教;1990年任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任办公室主任;1996年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我认为我完全有能力胜任校长这一职务,因为我具有如下优势……
听完这段竞聘演讲的开头,各位感觉如何呢?
客观地说,这样开头,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简洁明了,朴实庄重。但难免刻板平淡,缺乏新意,不仅难以激发听众兴趣,而且会使人感觉:这个人不善创新,不适合做领导。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一旦形成,将对接下来的演讲内容产生不利的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类似这样蹩脚的竞聘演讲开头方式,还有很多呢!如——
盲目自信型
一名年轻的公务员在竞聘某县宣传科副科长时,开头便讲道:
我在大学参加过多次演讲,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他们都认为我的演讲非常精彩,我感到无限的欣慰。我相信,我今天的演讲也一定会很精彩,能够给评委领导和同志们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分析:竞聘者走上讲台应该有一定的自信,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分,否则就会演变成自傲。要知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很招人厌的。因为演讲者十分强烈的自我肯定语气,容易导致听众的逆反心理,即使演讲的确很成功,听众的满意度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万一这份答卷不怎么令人“精彩”,这个“台”就很难下了。
建议:不要把话说得太“满”,要留有余地,把满意与不满意留给听众评说。
一味抱怨型
一名在高校工作的同志竞聘德育处副处长,其演讲开头是这样的:
我是政法系副主任、副教授。我1973年参加工作,1975年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986年从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1989年被学院任命为政法系副主任,至今已有15年了。与我同时任命为副主任的同志早已当上了处长,有的甚至当上了副厅长;比我晚提拔的同志也早已当上了正处长。是我能力差吗?不是!其根本原因是我不善于同领导交际,所以有些同志对我说:“你啊,不善于联系领导,谁赏识你啊!”
分析:很显然,此番话语里流露出演讲者对自己多年没被提拔任用的不满和抱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当正确看待组织的工作安排,这是最起码的政治觉悟,不应乱发牢骚,更不应该把原因归咎于没同领导搞好关系。依照竞聘者这样讲,只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个人很看重名利,素质不高,过去没提拔他就对了,今后也不应该提拔。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建议:把牢骚话收起来,抓住眼前的机会,用实力向大家证明:投我一票是没错的。
临场感恩型
一名企业中层干部在作竞聘副厂长的演讲时,这样开头:
大家对我非常熟悉,因为你们都是我的老领导、老同事。在过去5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们给了我亲切的关怀和大力的支持。张书记一直关心我政治上的进步,还亲自做我的入党介绍人;王厂长、李主任等,曾手把手教我业务技能……各位的恩情,我一定铭记在心,永世不忘。今天借此机会,我对你们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鞠躬)
分析:对曾经帮助、关心过自己的老领导、老同事表达感恩之情,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必须看清楚场合再开口。站在竞聘演讲台上说这番话,怎么听都像是在“套近乎”,老领导会感觉这个人“现用现交,不可靠”,老同事会感觉这个人“不失时机地讨好领导,不怎么样”。即便是真情,也变成了假意,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建议:换个场合表达感恩,此刻要做的,是告诉大家你具备哪些才能胜任这一职务。
古人云:“善于始者,成功已半。”一段精彩的开场白,能为你的竞聘演讲锦上添花,助你走上事业的坦途。可千万要记住,别犯上面的错误,让自己与成功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