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一个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把“人类心理”称之为一本“独特的敞开的书”。然而,这本独特而敞开的书,多年来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并未受到应有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信息传播的广泛,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几乎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共同趋势。心理教育问题由此已日益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成了世纪之交倍受关注的一个世界性的重要课题。

尽管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令人担忧,但是其中许多问题,诸如情感脆弱、耐挫力差、烦躁、苦恼、娇羞、偏激甚至神经质等等,往往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更多的是由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造成的,这就为我们的教育和矫治提供了可能。这里,仅从学校角度提三点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心理卫生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情况表明,心理卫生作为一种服务工作、一种教育活动,其主旨在于“保护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研究治疗和防止心理疾患和心理缺陷”,使个体的健康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说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常常是与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有关。重视心理卫生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策之二:开展心理辅助工作,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所谓心理辅助,一般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帮助个人、群体或组织建立、维护和发展良好的心理状态与功能。它是对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的助人活动的总称。其理论基础涉及到心理学几乎所有的分支学科,尤以咨询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主。学校心理辅助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心理顾问、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四个方面。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辅助工作的重点,目前已为许多学校所采用。

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由于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帮助,并能对有关心理障碍或轻微精神疾患进行诊断、矫治,因而深受学生好评。

对策之三:加强心理教育,着力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如果说对策之一的侧重点在于普及、预防,对策之二的侧重点在于指导、矫治,那么,对策之三的侧重点则着力于塑造、培养。相对于前二者而言,后者则更为重要。

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时期,他们的认知、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正在形成过程中,各种心理矛盾错综交织,迫切需要教育指导。加强心理教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正是适应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因而也是适应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和心理科学的发展已经造成了心理教育蓬勃发展的必然趋势。心理教育已不仅仅只是学者的呼声,在许多国家,如美、英、日、俄等国已引起政府的关注,认为由于传统学校教育未能很好地完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心理教育与训练任务,因而有必要在学校中开设一些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目前,这个问题在我国也已引起了高度重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